叉車自動化技術的現狀
制造業的生產流程具有可預見性和重復性的特點,是自動化技術應用的理想環境。與典型倉庫相比,制造業的日產量相對穩定,自動化叉車比手動叉車效率更高,流程更嚴密。在制造業流程中,叉車通常的作業任務是將產品從一個地方搬運到下一個地方,或者是定期的從制造地搬運到收貨地。在這種應用工況下,叉車每天重復相同且明確的行駛路徑,無需避開其他車輛或擁堵地方。自動導航車輛就是專門針對這一目的而設計和制造的,它們通常不帶駕駛室或控制器,并且與常規叉車沒有多少相似點。
雙模式叉車通常至少采用兩家公司的技術:傳感器和電子系統來自自動化系統公司,而其安裝的叉車則來自叉車制造商。自動化系統公司不具備大規模制造雙模式叉車的能力,而叉車制造商開發自動化系統的能力則沒有達到足以制造雙模式叉車的水平。在某些情況下,可能還需要一家系統集成商,從而多增加了一家第三方公司。
由此帶來的結果就是,一套系統需要依賴多家公司的技術,因此,某個方面出現問題時,整套系統就無法正常運轉。對于采用由多家制造商共同制造的復雜系統的公司來說,最令人沮喪的莫過于制造系統的各方互相推脫責任,稱自己的系統沒有問題。即便是有一方愿意對整套系統承擔責任,但不一定具備相應的技術能力解決所遇到的問題。盡管這些局限并非不能克服,但是在實施之前需要額外的規劃和準備,并且可能影響以后的擴容性和可靠性。在采用自動化叉車之前,認真調查叉車的操作環境和在該環境中的叉車操作流程將使之后的運營受益。即便做到這些,基于當前的技術狀況,自動化叉車的應用范圍也很有限。
因此,企業在決定是否采用自動化叉車技術之前需關注以下方面:傳感器的耐用性、叉車電子系統與自動化系統連接容易產生的問題、自動化叉車出現故障后的維護責任等。將上述問題考慮清楚,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企業采用自動化叉車可能帶來的擾亂運營和導致投資失敗的風險。
采用自動化叉車的評估標準
隨著技術的快速發展,確定一套不隨技術的演變而變化的標準至關重要。以下四點可作為企業評估倉庫自動化系統的基礎:
一、可靠性
無論是人手操作、自動還是雙模式叉車,可靠性對于任何叉車都是首要的。如之前所述,安裝在叉車外部的傳感器和其他自動化部件會因為它們沒有得到保護而產生問題,容易受損壞。由于雙模式叉車更為復雜、精密,因此傳感器將更多的得到車身的保護,從而降低當前許多設計中存在的可靠性問題。此外,自動化電子系統應與叉車電子系統完全兼容,以盡可能減少連接問題和所需的額外子系統。
設計再好的叉車也需要定期維護保養。有時候,作為安裝后解決的問題,服務支持和部件供應未得到足夠的重視,從而因備件的交付周期過長導致叉車長時間閑置。
但是,支持自動化叉車的服務和配件設施目前仍處于不成熟階段,而技術的快速發展意味著這方面在短期內難以有所改善。誰也不能保證,制造商在今后一年之內不會引進使用完全不同技術的新產品,使現有系統的部件難以購買到,或者必須花費高成本對系統進行升級以適應最新技術。
二、靈活性
靈活性是雙模式叉車設計首要解決的問題。倉庫不是靜止的環境,因此自動化叉車根據其最初引進的目的僅完成基本作業任務是不足夠的。此外,根據作業時間點、季節或其他因素, 叉車的工作量也有很大區別。如果倉庫內的作業流程發生變化,叉車能應對嗎?倉庫管理系統WMS 或其他倉庫技術的變化會對自動化叉車產生何種影響?將自動化模式改為人手操作以舒緩作業高峰的擁堵是否很容易呢?在作業高峰期間,臨時操作員能否在短時間學會駕駛雙模式叉車?
當前自動化系統中突出的問題就是欠缺靈活性。目前,導航技術的能力有限,無法對掉在地上的纏繞膜或紙板等做出實時變化。如果缺乏能夠導航繞開這些“障礙物”的智能性, 叉車就會停止,并處于等待狀態,直到有人幫助移開障礙物并重新啟動叉車。
系統的靈活性越低,其被快速淘汰的風險就越高。因此,缺乏靈活性的系統應要有更短的投資回報周期。
三、可擴容性
許多采用叉車自動化的企業在大規模實施之前都會開展小規模試運行。試運行必須經過嚴格設計和評估,以確保試運行測試不會嚴重破壞日常運行,同時確保獲得的結果可以擴展到整個公司。一般來說,復雜性隨著倉庫規模的擴大而增大。自動化叉車可能需要做出更為復雜的決定,從多條潛在的路線中選擇最佳的一條,并且需要流暢地避開其它叉車,其中既有自動化叉車,也有人手操作叉車。
正因為這一點,企業應該要有長期的自動化戰略——自動化如何在將來從根本上為公司的物料搬運提供支持。這樣,更多在技術上的投資便會轉化支持這一長期愿景,也就能越長期地保護今天投入到自動化方面的資金。
技術的穩定性也是應該考慮的一個因素。新一代的技術都會有更佳的表現,但并不是所有新技術都能與現今的技術兼容。例如,如果你采用激光導航系統,而行業標準則是另一種不同的導航技術,你可能不得不更換整套系統,以適應新出現的行業標準。可惜,到目前為止,該領域的行業相關標準尚未出現。
四、安全性
如果可靠性是首要的,那么安全性就是優先的。即使操作員并不完美,他們每分鐘都需要作出多個預防事故的決定,而這種能力是目前任何自動化技術所不具備的。轉頭察看周圍環境,與其他駕駛員短暫工作交談,或者預計可能出現的問題,這都是有助于確保安全操作的常見做法。
為滿足行業安全標準,自動化叉車必須配備行車蜂鳴器和照明燈,并具有檢測障礙物的內置傳感器。但是與駕駛員操作的叉車相比,這些系統仍處于粗疏階段。為彌補這一缺陷,自動化叉車通常會慢速行駛,并且每當感應到障礙物之后,便會自動停機。
對于自動化項目,最好的做法就是開展詳細的調研,以創建一個安全計劃,其中包括針對新技術的專門培訓和程序。這可能要求對員工的職責和工作流程作出一些改變,例如:消除或盡可能減少作業在通道內堆放對叉車構成危險的貨物的情況。
應用前景
在現階段的技術發展水平,倉庫所有作業任務都由自動化叉車完成是不現實的。但是,這并不意味著自動化叉車不能針對某些任務提供可接受的投資回報。對于需要操作員在同一作業通道內頻繁上下車來揀選貨物的作業任務,自動化叉車是不錯的選擇。對于需要叉車在無人操作的情況下作業的其他工況,應評估擁堵出現的可能性。為此,可能需要重新設計某些流程,以確保叉車行駛路線不受阻礙。
此外,如果自動化叉車與操作員駕駛的叉車在同一環境下開展作業,這些操作員就需要特殊培訓如何與自動化叉車共事。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