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萬喚始出來!
昨晚(10月31日20:00),一年一度的雙11正式拉開大幕,快遞江湖的旺季大考也好戲連臺。各大媒體和快遞人的目光都被 “僅用”、“首單”等字眼所吸引,越來越快的場景確實震撼。
但,將雙11的最佳成績作為“樣板”來分析并不客觀,更重要的,還是其背后的積累和蛻變。站在這個角度,如果將時間軸順延一年,就會明顯發現德邦開始變得跟以前不一樣、跟對手不一樣。
01雙11沖刺下的“長跑型”選手
今年的雙11,從“短跑”變成了“長跑”。
一方面,雙11期間越來越多的電商平臺加入到預售行列,同時一些平臺預售和付尾款的時間調整提前,這些規則的變化,也使得快遞高峰被分流。
另一方面,預計今年雙11期間,快遞高峰將出現在11月2日到4日以及11月12日到14日,而雙11活動拉長的戰線,也減小了快遞配送各個環節的壓力。
短跑和長跑的區別,大家肯定都是有過體驗的。大體來看,短跑是激情四射的爆發力,而長跑則是不緊不慢的耐力比拼。而快遞行業本就是一種全程全網、雙向流通的運行體系,這種特性,決定了從攬收到轉運,再到末端配送,過程中的任何環節出現問題,都會“牽一發而動全身”,一旦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傳導到各環節。雖然雙11的快遞高峰壓力有所緩解,卻更加考驗快遞企業的耐力,人員、車輛、物料等都需要長時間的儲備。
相比于其他同行,德邦更像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長跑型選手”,用時間沉淀經驗,在以往的經驗基礎上,有條不紊的應對雙11旺季高峰。
比如:為保障雙11期間商家平穩發貨,確保貨物高效運輸,德邦提升了運力儲備。車輛方面,提前摸底貨量,做好車源保障、物料儲備、人員安排,全流程監控預警,全力配合平臺和商家的發貨需求;對車輛進行提前檢修保養及審車、司機補員和錯峰排休等措施,保障車輛高峰期出勤;通過滾動發車和夜間轉貨,提升車輛利用率,保障物品及時送達。
再比如:為應對雙11的貨量高峰,德邦對運輸資源進行整合,實現“空鐵聯運”。空運上,做好艙位保障,根據貨量情況靈活調整、應直盡直,減少中轉,避免貨物滯留,預計新增近20條空運直發線路,保障所有物品應發盡發。同時與當地的鐵路資源推進聯運,作為補充運力,推進聯運常態化運營,保證高品質、高效率交付。
此外,德邦還對整體派送網絡進行提速,采取“拉直”策略,對部分路由進行臨時“拉直”,并可根據商家需求提供直發服務。通過直發減少中轉操作,提升端到端的時效,實現大促期間及時攬收、轉運、派送。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也正是有了上述這些硬實力護航,德邦才能把基礎打的足夠牢固、基本盤的優勢足夠明顯。
02“大”趨勢下“最強大腦”助力
一般來說,硬實力是指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力量。
對快遞企業來說,要想趕超同行,除了擁有落于不敗之地的“硬實力”,技術無疑是另一個更為重要的博弈籌碼。如果說德邦在車輛、線路等方面的擴充產能是為了強壯體魄,那么要想在執行的過程中落實到位,必須要有能夠與其匹配的“最強大腦”。
結合公開報道的信息,老鬼發現:德邦所構建的成熟技術與新興技術相搭配的科技體系開始大展拳腳,在收件、轉運、運輸、派件等環節,打造全鏈路保障,通過大數據雙活環境方案,重構實時數據核心應用場景,引入算法邏輯提供實時精準貨量預測服務,實現收、轉、運、派無數串聯的場景。
收:行業定制化解決方案持續輸出,針對電商節預售、社區收派體驗提升、客戶隱私面單等模塊研發,持續提升用戶體驗。
轉:今年首次嘗試通過大數據算法技術搭建場站產能體系,實現場站產能可視化,同時結合智能算法完善智能調度體系,實現車輛進位、月臺可視、卸車優先級系統化,為場內管理提供有力系統支持。此外,今年德邦還首度將窄帶設備及狂掃設備應用大件分揀及卸車環節,效率提升有了更大突破。同時,以大力神操作系統為主實現了與京東融合場地的系統打通,為雙11奠定堅實基礎。
運:網絡通過實時規劃,實現全局最優線路運行,提升自有車利用率,減少外請使用需求,同時借助車聯網平臺及技術實現最優經濟線路管理和實時車輛偏離預警,實現全局最優線路運行,精益運輸,保證時效;
派:為提升末端派件客戶體驗,德邦科技23年搭建100%電聯系統,利用大數據搭建客戶畫像,系統獲取客戶派件電聯訴求,根據客戶所需進行電聯,提升派件客戶的體驗。
老鬼不太懂技術,也深知業務與技術相結合所蘊藏的價值,一線人員給力和賣力,離不開后端技術的協同、支撐與保障。而德邦這種自上而下的科技助力,可以說一環扣一環,也展現出強大的資源實力、營運能力以及穩定強管控的直營體系。
03“大不一樣”的堅守與突破
每年雙11,幾家歡喜幾家愁。對于大件快遞來說,更是愁中愁。以往,業內存在一個共識:在雙11旺季期間,大件快遞并不“討喜”,地位頗為尷尬。
一方面,如今的雙11促銷種類更豐富,從美容服飾到潮流戶外,品類不斷增加,智能家電、廚房家電、洗鞋機、烘干機、洗地機等大件產品,也將是雙11期間的促銷主角。
另一方面,不同于“小而美”的電商小件,“大而不美”的大件快遞,對收、轉、運、派各環節時效要求更高,為應對雙11和旺季業務高峰,不讓大件快遞“拖后腿”,不少快遞企業甚至不惜祭出“限重”這一策略來平衡業務高峰期時的全網快件流量和流向。
上述這些尷尬的場景,讓不少大件電商客戶面臨著雙11期間貨物發不出、配送時長增加、訂單被滯后處理等物流問題,很顯然,對于他們來說,這樣的服務是不認可,也不愿意買單的。
有痛點的地方就有需求。因此,從牌面上看,德邦在今年雙11的激烈角逐中,“差異化”可視為一大關鍵詞。
一是突破,定制化解決方案。
作為大件快遞領導者,德邦快遞針對家具、家電、鞋服、母嬰、寵物、快消等領域的客戶實施定制化運輸方案,保障收轉運派各環節高效運行,同時為大中小商戶從容應對雙11助力。比如,德邦快遞推出的“一單多件、齊套配送”服務,可以幫助商家減輕大促期間的運費成本。
對于商家多倉庫發貨模式,德邦快遞推出“多倉發貨、統一結算”服務,也讓商家無需因各地網點單獨結算,從而節約時間成本。以服裝行業為例,德邦快遞充分發揮直營優勢,讓客戶可以從工廠、倉庫、門店等多地多場景發貨,助力商家降本增效。
在包裝的使用上,德邦快遞持續使用電子面單、循環纖袋、循環圍板箱、小型聚丙烯中空箱等綠色包裝材料,幫助商家降低包裝成本,進一步加強包裝瘦身和包裝循環的行動力度,努力倡導綠色物流可持續發展新趨勢,讓雙11更綠色低碳。
二是堅守,上至60kg 免費上樓。
沒有“送貨上門”,妄談“快遞服務”,也是白費。從“尾款人”秒變“收貨人”,德邦快遞一直以來嚴格規范送前電話預約、上至60kg免費上樓等服務,確保大促期間高品質末端服務不打折。比如對于賞味期有較高要求的生鮮件,會在2小時內優先派送。近年來,德邦快遞持續推進物流基礎設施下沉,打通農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預計雙11前覆蓋升級推進212個鄉鎮。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亮點——送裝上門。早在2016年,德邦就開始構建家居末端送裝網絡,在全國范圍內推行送裝一站式服務,通過“雙層送裝網絡”、“送裝最后一公里操作規范”、安裝人員入戶執行的“五步標準”等自有服務體系,搭建起一套完善的“家具送裝一體化”服務體系。通過逐年提升末端服務品質,今年在這“關鍵的另一步”上更進一步,還將送裝服務還擴展到晾衣架和跑步機等物品的安裝。
綜上來看,無論是健腦還是強身,德邦的這些變化無疑是喜人的,尤其是和京東兩網融合后,崇尚“長跑思維”的德邦,對于節奏的把握,越來越好。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