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三年的無車承運人試點工作結束,從2020年1月1日起,將執行新的《辦法》,在這樣一個承前啟后的階段,無車承運的命運如何?網絡經營又是何物?在新賽道下,將迎來什么樣的機遇和挑戰呢?讓我們靜下心來,猜想一番吧。
無車承運人,如果要縱橫物流市場,必須擁有兩把利劍:一個是強悍的承運能力,另一個則是把控承運風險的能力,二者缺一不可。
物流產品網(ID:products56)原創
作者 | 李波
編輯 | 劉文斌
圖片來源 | 網絡
01
無車承運人的硬道理
再多的定語修飾也要回歸主語,無車承運人的本質是承運。
為貨主提供物流服務才是無車承運人發展的硬道理。物流服務,首先是承運,其次是把控承運風險。無車承運人不能忽略“承運”,如果無車承運人忽略掉“承運”,那就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具體地說,無車承運人的關鍵能力主要是兩項:一是承運能力,一是承運風險把控,這是無車承運人走江湖的兩把利劍。承運能力強悍才是關鍵,承運風險把控才是保障。無車承運人沒有承運能力就是一文不值,沒有承擔承運風險也就一無是處,而有車無車則不是重點。
無車承運的升級版——網絡貨運經營,是這樣定義的:依托互聯網平臺整合配置運輸資源,以承運人身份與托運人簽訂運輸合同,委托實際承運人完成道路貨物運輸,承擔承運人責任的道路貨物運輸經營活動。
其概念包含三要素:一要以互聯網平臺為載體整合配置資源;二要以承運人身份承擔全程運輸責任;三要以運輸合同的方式委托實際承運人完成道路貨物運輸任務。在這里突出了承運人的身份與責任。
《辦法》明確,僅為托運人和實際承運人提供信息中介和交易撮合等服務的行為不屬于網絡貨運范疇。這說明,無承運能力,不擔負承運責任,就不是網絡貨運經營者,從反面強調了無車承運人必須具有承運能力和承運的風險把控能力。
承運能力體現在車源和貨源匹配的整個過程,承運風險囊括在車貨調度監控的整個過程,包括貨車的定位與軌跡、貨單的查詢和跟蹤、貨款的交納和支付、甚至稅務財政管理申報等一系列過程中。
政策鼓勵無車承運人利用大數據、云計算、衛星定位、人工智能等技術整合資源,應用多式聯運、共同配送等運輸組織模式,實現規模化、集約化運輸生產。鼓勵組織新能源車輛、中置軸模塊化汽車列車等標準化車輛運輸。這一切的落腳點都是承運能力。
無車承運人首先是一個承運人。無車承運人的核心競爭力就在于物流整體解決方案和精細化運輸組織,這兩項的關鍵點就是承運能力和風險把控。無車承運人要落實在“承運”兩個字上。“承運”是關鍵, “把控風險”是重點,只有把“承運”做好了,“把控風險”掌握了,效率提升了,才是真正的無車承運人。
對公路貨運物流來說, 計劃性整車占比最大,未來也更具發展潛力。它們一般都是以穩定單邊為主,運輸時間、線路相對固定,車價穩定,效率更高。但這類業務對承運的要求較高,對線路、時效、安全、效率都有要求,所以打造自有的穩定運力,提高承運能力,是無車承運人重要的發展方向。
受制于管理體制與市場環境,目前,無車承運人還處于以車貨匹配為主要業務模式的階段,企業的關注點是業務匹配與收入提高。而真正意義上的無車承運人應該重在“承運”。
經過三年的試點,具有無車承運人資質的企業不少,但是既有強悍的承運能力,又能把控承運風險的企業還不太多,目前的現狀是多而不精。
未來無車承運人(網絡貨運經營者)的發展方向應該是從大批量的試點到精細化的品牌發展。而一些承運能力強悍、風險把控能力突出的無車承運人將成為品牌化的主體。
02
無車承運人的初心
近幾年無車承運人在物流行業成了熱門詞,很多的企業都想參與其中,但參與其中,不但具備客觀條件,還需要有初心。
做一個合格的無車承運人,要名實相符,回歸初心。初心是什么,初心就是要擔當承運人的責任。
信息中介和交易撮合等服務均不是網絡貨運經營,就是“滿幫”這樣的交易撮合平臺,不論規模多大,影響力多深,但因沒有擔負起“承運人責任”,也不算是無車承運人。
初心不僅體現在對貨運委托人負責,更體現在對實際承運人,即“載貨汽車和駕駛員”的管理責任。資質審查、運營管理和安全管理均要無車承運人負責,對平臺線下運營體系擔有責任。
無車承運人以承運人的角色對接貨主,以貨主的角色對接實際承運人,負有雙重責任。也就是說,要以承運人的身份,與托運人簽訂貨物運輸合同,承擔運輸過程中的法律責任、義務與風險。
據《辦法》要求,網絡貨運不需要擁有運輸設備,他們依靠互聯網構建的信息平臺進行業務運營,但他們應承擔承運人應盡的義務和責任。
《辦法》從保障安全、維護權益、提高服務角度出發,對網絡貨運經營者(無車承運人)有關承運車輛及駕駛員資質審核、貨物裝載及運輸過程管控、信息記錄保存及運單數據傳輸、稅收繳納、貨車司機及貨主權益保護、服務質量及評價管理等作了系統規定。這些,都需要無車承運人負起責任來。
《辦法》刷掉開發票、信息撮合的企業,留下真正做承運業務的企業,以承運業務為導向,形成整合規模。
因此,無車承運人的初心體現在堅守運輸安全“底線”和稅收安全“紅線”,負責全程運輸責任和依法納稅義務。
風險防控能力是無車承運人運輸的考核核心。從實際角度看,內部風控機制要建立貨主標準、運力標準、動態監管、資金安全、評估機制、保險機制等。需要真實訂單和路徑信息,如果只有撮合信息能力,無法確保業務真實性,也無法承擔貨運風險和運輸責任,它就不具備初心,它就不是真正的無車承運人。
交易全過程進行實時監控和動態管理,對運輸貨物軌跡、貨物在途狀態、貨單在途明細等數據進行追蹤記錄,切實履行管控和全自動風控功能。管理實際承運人證明資質、貨物裝載及運輸過程管理,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初心還體現在名實相符上。承運責任由虛向實:過去三方/平臺幾乎不管貨損,風險,糾紛,現在則要通過規則進行責任兜底。 無車承運人在整合貨運物流資源的基礎之上,更加肩負著探索物流行業安全和效率的責任。
將分散的運力資源聚集在一起,通過發揮平臺經濟規模效應,推動行業實現“零而不亂、散而有序”,帶動傳統運輸企業向供應鏈現代物流綜合服務商轉型,帶動行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這就是無車承運人的目標。
總而言之,網絡貨運企業代表先進的生產力,無車承運人的發展是不可逆的趨勢,堅持初心,是無車承運人立于不敗之地的法寶。
03
他山之石的借鑒
我們都知道,無車承運人,羅賓遜是開山鼻祖,我們的無車承運人試點,正是探索借鑒了它的經驗。
但我們要認識羅賓遜模式,首先要認識到羅賓遜模式的真正價值是什么。真正價值是提供物流解決方案,是強大的承運能力和風險把控能力。
羅賓遜在北美地區首屈一指,2015年營收達到135億美元,大概占全美物流市場25%的份額。
羅賓遜是一個輕資產的公司,沒有自己的運輸工具,完全依靠整合各種運輸倉儲資源,依賴6.8萬家簽約的承運商,這些承運商有公路的、有鐵路的、有空運的、也有海運的,各種方式,為11萬個貨主客戶提供物流服務。
羅賓遜的價值體現在:整合各種運輸資源,為客戶提供物流解決方案或者是供應鏈的優化方案,通過精細的組織,低成本、高質量、高效率的滿足客戶的需求。
它的流程,就是物流的解決方案和運輸組織流程,它的關鍵是要承擔全程運輸的法律責任,這是贏得客戶青睞的非常關鍵的環節。這二個要素是一個閉環的系統,實現整合社會零散運力資源的功能。
這里的“物流解決方案”,或者稱“供應鏈的優化方案”,實質上就是承運能力,是強大的承運能力和對風險的把控能力。
因此,羅賓遜核心是“強大的承運能力”,關鍵是“承擔全程運輸的法律責任”,這是它在美國物流市場戰無不勝的秘訣。
我們要借鑒羅賓遜的成功秘訣,不得不重視承運能力和風險把控能力。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