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適合上立庫的鋼托盤需結合立體庫的設備特性、存儲需求、貨物屬性及環境條件綜合考量,確保托盤與系統兼容、高效耐用。以下是具體的選擇要點和步驟:
一、明確立體庫設備參數,確保兼容性
立體庫的核心設備對托盤的尺寸、結構有嚴格要求,這是選擇的首要前提。
尺寸匹配
依據立體庫的貨架規格確定托盤的長×寬,常見標準尺寸為1200×1000mm、1200×800mm、1100×1100mm 等,誤差需控制在 ±2mm 內,避免因尺寸偏差導致堆垛機定位故障或卡滯。
托盤高度需結合貨架層高和貨物高度,確保總高度不超過貨位限高,同時預留堆垛機貨叉存取的垂直空間。
結構適配設備
底部需預留叉孔或導向槽,寬度和深度需匹配堆垛機貨叉尺寸,確保貨叉順暢插入和提升。
托盤底部需平整無凸起,避免與輸送線接觸時產生卡頓;若使用 AGV,需確保托盤底部結構適配 AGV 的舉升機構。
承重與撓度要求
根據堆垛機的額定負載,明確托盤的動態承重和靜態承重。
托盤滿載時的撓度需≤10mm/m,避免因變形導致貨物傾斜或設備卡阻。
二、根據貨物屬性定制托盤結構
貨物的重量、形狀、包裝方式直接決定托盤的面板設計、防滑措施和承重分布。
貨物重量與分布
重型貨物需選擇高強度結構托盤,推薦一體沖壓成型面板或加厚型鋼梁,避免局部受力變形。
輕型貨物可采用輕量化設計,減輕托盤自重,降低堆垛機能耗。
若貨物為不規則形狀,需定制護欄、擋邊或專用卡槽,防止貨物滑落。
防滑與固定需求
易滑動貨物需選擇防滑面板,如花紋鋼板、折彎凸筋,或加裝橡膠防滑墊。
堆疊存儲時,托盤底部需有防滑塊或定位槽,確保上下層托盤對齊,避免傾倒。
貨物尺寸適配
托盤面板尺寸需覆蓋貨物的支撐面,避免貨物懸垂超過托盤邊緣 1/3。
若貨物帶托盤腳或有特殊支撐點,需定制托盤面板的鏤空位置或加強筋分布,確保支撐匹配。
三、材質與工藝選擇,適配環境與壽命需求
鋼托盤的材質和表面處理直接影響耐腐蝕性、使用壽命和維護成本,需結合存儲環境選擇。
表面處理工藝
噴漆 / 噴塑:成本低,美觀性好,但耐刮擦性一般,適合干燥、無碰撞的環境。
鍍鋅:熱浸鋅鍍層厚,耐銹蝕性遠優于噴漆,適合潮濕或半露天環境,推薦優先選擇。
工藝細節
焊接工藝:選擇滿焊或機器人焊接,確保焊點牢固無虛焊,避免長期承重后脫焊。
邊緣處理:托盤邊角需打磨圓潤,無毛刺,防止劃傷貨物包裝或設備。
四、輕量化與標準化,兼顧效率與通用性
輕量化設計
在滿足承重的前提下,通過優化結構降低托盤自重,減少堆垛機運行能耗和設備磨損。例如,采用蜂窩板或 U 型槽結構,可將單托重量從傳統鋼托的 40kg 降至 20kg 以內。
標準化優先
優先選擇符合國際 / 國內標準的尺寸,便于后續與其他倉庫、運輸環節兼容,降低跨場景使用成本。
若需定制非標準尺寸,需確保與立體庫的所有設備同步適配,避免 “定制即孤立” 的問題。
五、附加功能:適配智能化與管理需求
現代立體庫常需托盤具備追溯、識別功能,需結合智能化需求選擇增值設計。
RFID 或二維碼集成
托盤側面或底部預留RFID 標簽安裝槽,或直接激光雕刻二維碼,便于倉儲系統自動識別托盤信息,實現精準追蹤。
堆碼與回收便利性
設計可嵌套結構,空托盤堆疊時可節省存儲空間。
支腿底部加裝耐磨墊,延長托盤與地面 / 貨架接觸部位的壽命,減少維護頻率。
六、驗證與測試:確保實際適配性
樣品測試
向供應商索要樣品,在立體庫中進行模擬測試:包括堆垛機存取、輸送線運行、滿載承重 24 小時后的變形量檢測,確保無卡滯、無明顯變形。
通過以上步驟,可確保鋼托盤在立體庫中實現高效、穩定、低維護的運行,最大化倉儲系統的利用率和壽命。
“一帶一路”背景下,物流裝備企業的全球化發展 01月01日 08:00
解讀汽車物流全局數字化 08月16日 14:11
“大數據與智慧物流”專題報道 12月06日 14:24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 12月11日 16:35
供應鏈協同、互聯網+,中國制造業轉型的十個方向! 01月11日 10:42
預判:2018年,中國快遞十個可見趨勢 02月28日 11:16
2018年關于零售的18個趨勢 03月27日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