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近五年來規模最大的商戰,在短短幾個月內燒掉了數百億資金。京東、美團、阿里三家巨頭貼身肉搏,將外賣行業的日訂單峰值從1億硬生生推高到了2.5億。表面上看,億萬消費者享受著前所未有的低價,商家訂單暴增,似乎是一場皆大歡喜的盛宴。
然而,一個奇怪的現象出現了。許多卷入其中的餐飲商家發現,自己越忙越虧錢。這場史上最貴的外賣大戰,到底誰才是真正的贏家?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遠比想象中復雜。
不上桌,就出局
“現在不做外賣,生意就會被別人搶走?!焙祥L沙的快餐店老板譚聰一語道破了所有商家的焦慮。他的“言西早”快餐店開了近十年,曾經僅靠堂食就能日入過萬。但如今,外賣已經徹底改變了游戲規則。
譚聰的店在美團、餓了么上日均能接到近千個外賣訂單,占總單量的五分之一,數字很漂亮。但利潤卻薄如紙。他算了一筆賬:一份20元的口味雞絲面,顧客到店吃,他能收20元。走外賣,他要承擔6.6元活動補貼、1.04元平臺傭金和2.45元配送費,最后到手僅10.9元,幾乎被腰斬。
“堂食毛利大約57%,扣掉成本就所剩無幾。外賣必須做,為了曝光率,但高額補貼讓我們陷入了‘為單忙活’的困境?!弊T聰的話充滿了無奈。
平臺數據似乎在印證他的選擇沒錯。近30天,他的店鋪新增了1514名下單新客,營業收入增長了17847元。但另一組數據卻揭示了殘酷的真相:商家同期的“補貼及支出”費用暴漲了16688元。新增的營收,幾乎原封不動地又還給了平臺。
這意味著,商家平均每賣一單,要比以前少賺6.12元。對于客單價僅30元左右、毛利約55%的快餐店來說,這無異于被直接抽走了利潤空間。不上牌桌意味著被遺忘,上了牌桌卻發現自己只是在陪跑。
牌桌下的暗流
這場戰爭看似是圍繞一塊錢的雞腿飯和“0元購”奶茶展開,但其導火索,卻是一個名為“閃購”的雜交業務。它介于電商和外賣之間,比外賣品類多,比電商送得快,本是美團悄然布局多年的棋子。
早在去年,美團的城市代理商秦寒就感受到了壓力。平臺對閃購業務的KPI要求從10%的增長率一路飆升到50%,甚至100%。餓了么中層齊潤也注意到了對手的動向,他掌握的數據顯示,到今年4月底,美團閃購在深圳的日訂單已突破100萬單,占其外賣總單量的份額超過35%。
當美團閃購開始大舉進軍手機等3C數碼品類時,警報在京東內部拉響了。一位美團人士評價:“這相當于打到了京東家門口,今年不應戰,就晚了?!本〇|的反應,是“以攻為守”,直接殺入美團的核心腹地——餐飲外賣。
京東的入局準備已久。去年八九月,他們就開始接觸大型連鎖餐飲品牌。今年初,一場大規模挖角行動展開,餓了么的商務拓展王昭覺就接到了面試邀請,對方開出了50%的薪資漲幅和19薪的優厚待遇。劉強東親自下場送外賣的視頻,更是在社交網絡上引爆,成了最具穿透力的廣告。
京東的策略極為清晰:直接與庫迪、老鄉雞這類高度數字化的連鎖品牌總部合作,實現批量上架;同時利用代理商開拓中小商家。更具誘惑的是,它在5月1日之前對商家免抽傭,并承擔了配送費。這對于長期苦于平臺高抽傭的商家而言,無疑是巨大的吸引力。
誰在為狂歡買單?
消費者的狂歡和平臺的戰略擴張背后,是商家被嚴重擠壓的生存空間。經營粵菜館的葉瑤對此深有體會。她以一筆訂單為例:一份售價27元的招牌四寶飯,加上1元打包費,總計28元。
這筆錢在到達她口袋之前,要先減去5元的商家補貼、1.47元的平臺傭金和5.92元的配送費,剩下15.61元。再扣掉約50%的食材成本,賬面上“看似有2.11元的利潤”。之所以說“看似”,是因為這并未計算店面租金和人工等固定成本。
以6月份為例,葉瑤的店鋪美團外賣總營業額16.2萬,各項費用扣除后收入10.2萬。她的店200平米,11名員工,月固定支出高達9萬元。分攤到外賣業務上的固定成本約3.4萬元,再加上7.8萬的食材成本,最終她6月份的線上業務真實利潤為-10340.47元。
這就是“賠本賺吆喝”的真實寫照。消費者短期內享受了低價,但長期來看,商家為壓縮成本,可能在食材和包裝上動手腳,食品安全風險隨之上升。訂單暴增也讓騎手壓力倍增,勞動強度和安全風險同步加劇。
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在今年5月和7月已多次約談相關平臺,試圖規范收費行為。如今,曾經鋪天蓋地的“0元購”廣告已難覓蹤影,但各種誘人的外賣紅包依舊在推送。這場戰爭的余溫,仍在持續。
結語
回到最初的問題,誰是贏家?
消費者得到了短暫的實惠,但可能要以未來的服務降級和食品安全風險為代價。商家獲得了虛假的訂單繁榮,卻付出了實實在在的利潤虧損。騎手在激增的訂單中疲于奔命。顯然,他們都不是贏家。
或許,真正的贏家并非某一家公司,而是平臺這種商業模式本身。這場大戰,無論最終誰的市場份額更大,都進一步強化了平臺作為流量和規則制定者的絕對權威。商家、消費者、騎手對平臺的依賴被前所未有地加深了。
當所有參與方都被迫在平臺劃定的規則內“卷價格”時,關于“卷價值”、“卷服務”的討論,更像是一種美好的期盼。戰爭總會結束,但被改變的行業生態和被重塑的權力格局,將長久地影響著每一個人的餐桌。
“一帶一路”背景下,物流裝備企業的全球化發展 01月01日 08:00
解讀汽車物流全局數字化 08月16日 14:11
“大數據與智慧物流”專題報道 12月06日 14:24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 12月11日 16:35
供應鏈協同、互聯網+,中國制造業轉型的十個方向! 01月11日 10:42
預判:2018年,中國快遞十個可見趨勢 02月28日 11:16
2018年關于零售的18個趨勢 03月27日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