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億元成交額,6.57億件物流訂單!2016年天貓雙11再破記錄。而據有關預測,雙11總包裹量將超過10億件,如此暴漲的物流包裹,給快遞企業帶來了新的考驗。
隨著電子面單、智能分單等技術普及,各快遞公司自動化程度大幅提升,今年雙11當天也成為攬收高峰期,這也推動消費者簽收時效提前。就各大快遞公司來說,經過多年雙11的 “洗禮”,現在場地建設、設備升級和數據支撐等都已上了一個大臺階,但末端配送的壓力仍然存在。
那么,面對雙11,中國快遞業應出啥招呢?筆者認為:
一要提高機械化水平,并借助大數據促企業換代升級。韻達快遞引入了一臺全自動分揀系統,靠得正是快遞包裹上貼有條形碼的 “電子面單”,一小時最快能處理2萬件。而一位普通分揀師一天的工作量僅約1000單,一臺機器不間斷運轉可以節省近480個師傅的勞動力,且分揀準確率達到99%,極大地避免了人工分揀差錯率高帶來的二次處理成本和車線資源的浪費。而這一技術將在今年雙11大范圍應用,一定程度上可緩解高峰壓力。有條件的快遞企業,對此應當借鑒。
二是減少運送的中間環節。比如,一家家紡類的電商企業,過去兩年的雙11當天,包裹都達到30萬個以上,物流壓力很大。過去是按照訂單產生的時間順序出訂單,今年基于大數據預測和云計算,接入了電子面單和智慧物流平臺,很容易就能了解到每一家合作快遞公司的發貨進度,按照目的地進行訂單分配,時效將提前10小時。對實際經營中及時調整和改善運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以有針對性地提升消費者的滿意度。
三是重金聘用快遞員。盡管今年全國將有268萬名一線人員投入到快遞服務中,較去年增長超過50%,干線車輛增長59%,航空運力增長40%左右。但面對超10億件這一近乎天文的數字,快遞業未敢掉以輕心。有的網點招聘快遞員每月月薪已達6000元至8000元。順豐今年為了激發臨時員工的積極性,首次采用“計提制”,多勞多得。
四是快遞“最后一公里”落地。針對代收快件在保管環節存在漏洞,簽收環節也幾乎被忽略等問題,快遞行業應多管齊下,搞好快遞“最后一公里”的全程服務。比如,在接收點開辟寄存包裹的場地,由專人負責登記核對;安裝智能快遞箱等,這些舉措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快遞無人保管造成丟失等問題。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