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美國人講中國“互聯網+三農”故事——阿里研究院專家張瑞東在華盛頓演講
來源: 阿里研究院
| 2015-10-20 12:34
美國當地時間9月24日,由中美兩國農業部主辦的“中美農業創新戰略對話”在華盛頓特區美國商會大廈召開,中國農業部部長韓長賦、美國農業部長維爾薩克等中美官方要員出席,來自食品、種業、植保、飼料和互聯網領域的中美企業代表受邀出席。會上,中美雙方代表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分享了中美農業貿易、信息化應用、食品安全、農業效率提升、農業可持續發展、農業科研創新等相關話題,以及雙方進一步合作的具體建議。
作為本次農業創新論壇的唯一互聯網企業,阿里巴巴集團研究院的高級專家張瑞東作了“阿里巴巴的‘互聯網+三農’實踐”的主題發言。
全文如下:
大家好!
我來自阿里巴巴,一家互聯網公司。互聯網+農業、+農村、+農民,究竟發生了怎樣的化學反應,這個就是我今天分享的主題。我先從一個故事講起,一個關于櫻桃的故事。
1、櫻桃的故事
2013年7月2日,一批來自美國西北的大櫻桃運抵中國,時任美國駐華大使的駱家輝先生和當時的天貓總裁張勇進行了交接。這批大櫻桃是通過天貓預售的商品,6月27日至7月8日,13天內共有84531人在線預訂,訂單總金額1500萬元,預訂車厘子168噸,相當于中國一座中型超市9年的銷量。根據預訂數量,美國農場組織采摘,然后通過全程冷鏈物流,從美國新鮮直達中國消費者手中。
駱家輝在交接儀式上表示,美國政府為能夠利用中國最大的電商平臺天貓進行美國農產品推廣和銷售感到興奮。
但美國大使和天貓總裁并不是故事的主人公,我們的主人公叫Peter,他是美國華盛頓州的農場主,這次參加預售的櫻桃主要就來自他的農場。從1930年開始,Peter的家族就在華盛頓州居住和經營農場,Peter已經是第三代傳人。2013年Peter參加了這次預售活動,在短短的十余天內,他的農場賣出了108噸櫻桃,由此也創下中美電商貿易史上最大單筆水果訂單,最終有4.7萬名消費者給他的產品打出了好評。
Peter說:“我有時候想,為什么每天要這么辛苦的工作,我會想象在地球另一端的人們和小孩子,是多么興奮滿懷的想吃到最棒的櫻桃,那們我就有了動力繼續努力。用櫻桃讓世界另一邊的人感到幸福。”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紐交所上市,Peter作為客戶,代表阿里巴巴參加了敲鐘儀式。
2、堅果的故事
下面我再講第二個故事,一個關于堅果的故事。
好市多(Costco)是美國最大的連鎖會員制倉儲量販店。早在15年前,Costco 就希望進入中國,但由于種種原因一直徘徊門前。2014年10月Costco借道天貓國際進入中國市場,建立Costco 天貓旗艦店。首秀三天就賣出近3噸柯克蘭堅果和近1.5噸蔓越莓干。入駐第一個月,賣出了600噸堅果,銷售額達到650萬美元。
極致單品,口碑營銷,深度的供應鏈,是Costco的商業模式和優勢,而在世界的另一端,從數據到供應鏈到運營,阿里巴巴又為Costco帶來了充分保障。阿里巴巴提供了完整的數據工具,幫助Costco找到中國人最愛的”爆款”,在仔細分析了阿里平臺上消費者行為數據之后,Costco找到了三款有充分競爭力的單品:堅果、魚油和果干,集中精力推廣,才了有今日的效果。
阿里吸引Costco另一點是平臺精神,在天貓國際上,Costco依舊擁有自己的品牌,渠道控制,能夠和充分和消費者互動,這讓徘徊在中國門外多年的Costco決意選擇電子商務,成為進軍中國的首選。Costco的成功吸引了更多的國際品牌進入中國,數百家國際大牌商家開始排隊叩門中國市場。業內人士戲稱:“半個歐洲正在天貓門口排隊。”
3、助力美國農業企業成長
剛才兩個故事里的天貓預售和天貓國際,僅是阿里巴巴平臺上2項涉農業務,平臺上還有聚劃算、淘寶農業、淘寶農資、特色中國、1688等多項涉農業務。2014年在阿里巴巴平臺上,3.34億的活躍買家完成了2.3萬億元人民幣的商品交易。借助阿里巴巴的這些涉農業務,可以幫助美國及全球的農業產品和農資品牌,進入中國市場。同時隨著中國人消費水平的提高,對于國外的優質農產品的需求也越來越旺盛。這正如2015年6月,馬云先生在紐約講到的,“我們的機會和戰略是幫助美國的小企業。中國需要更多的美國產品。”
上面講的是阿里巴巴在農業流通上的一些探索,幫助到美國的農場主和連鎖超市進入中國市場。接下來,我們再看看,在中國的農村還發生了什么。
4、被互聯網改變的村莊
江蘇省睢寧縣是一個省級的貧困縣,從2006年起,在該縣沙集鎮東風村,由三個回鄉青年開始的加工并網絡銷售板式家具產業,快速實現規模復制并獲得成功,并在周邊的鄉鎮擴展開來。2010年時整個睢寧縣的網絡銷售額是3億元規模,到2014年達到近50億元的規模,而2015年上半年全縣完成了近30億元的銷售額,預計全年將達到80億元的規模。
農民通過開設網店,不僅提高了收入,還解決了就業和創業難題。隨著生意規模的擴大,農民網商除了雇傭當地農民作為工人外,還雇傭大批外地村民,有的甚至來自于徐州等大城市。曾經外出務工的年輕人基本都已返鄉,甚至村里還出現上千人的勞動力缺口。目前,全鎮電子商務從業人員達到15000人,其中來自臨近鄉鎮的超過3000人。原來困擾沙集鄉村的“留守、治安”等問題迎刃而解。
網銷促進了電子商務服務業的發展,進而又促進了沙集鎮,乃至整個睢寧縣電子商務生態的演化。睢寧縣政府每年投入100萬元,委托服務商給青年農民培訓電子商務知識。至2014年睢寧縣共有7800家網店,整個電子商務產業帶動就業超過5萬人,形成了生產商、服務商、運營商較為完善的產業鏈條。產業的發展與人口的聚集,倒逼了沙集鎮生活服務和公共服務的提高,最終推動農民就地城鎮化,昔日小村莊已呈現出小城鎮的模樣。田野里規劃出新的道路,阿里巴巴和淘寶網有幸成為新的路名。
5、星火燎原的淘寶村
沙集鎮與東風村是全國千萬個鄉村的縮影,也是燎原發展的農村電子商務的一個典范,在全國,更多這樣的村莊正在借助電子商務實現了經濟發展和社會轉型。
湖北省鄖西縣下營村出產綠松石,2011年一位大學回鄉的青年,開設了村里第一家網店,通過電子商務銷售綠松石。之后村民紛紛“觸電”,網店如同雨后春筍般涌現。2014年全村實現銷售額3000余萬元,而68家網店的直接開辦者,是一群平均年齡25歲的80后、90后。左圖中我們看到一位婦女邊照顧孩子,邊經營著網店。
山東省博興縣灣頭村,當地傳統的草編產業在進入新世紀后開始衰退。2008年開始,該村通過電子商務找到了全新的市場,從此這個傳統的產業開始勃興。下圖中我們看到村里的婦女在進行草編作業。
山東省曹縣丁樓村在互聯網上銷售演出服飾,全村300余戶,其中280余戶開設了淘寶網店,占比超過95%。右圖中我們看到一位60多歲的老漢,在幫助子女的網店做客服。他用一個手指笨拙地在屏幕上敲出“親,昨天發的包裹收到了嗎?”,看到這樣一個違和的畫面,我也是醉了,但它卻真實地反映出了在中國農村,借助互聯網平臺,草根農民創新、創業的場面。
我們把這類村莊定義為“淘寶村”,設定的標準是“網商數量達到當地家庭戶數的10%以上,且電子商務交易規模達到1000萬元以上”。至2014年,全國已發現各種類型的淘寶村212個,這些淘寶村分布在福建、廣東、河北等10個省市。淘寶村的產品涉及家居、服裝、箱包、農產品、小商品、戶外用品等多個品類。
6、千縣萬村與合伙人
除了淘寶村,在阿里巴巴的農村戰略里,還有一項是農村淘寶。為了服務農民,創新農業,讓農村變得更美好,阿里巴巴計劃在三至五年內投資100億元,建立1000個縣級服務中心和10萬個村級服務站。阿里巴巴與各地政府深度合作,以電子商務平臺為基礎,通過搭建縣村兩級服務網絡,充分發揮電子商務優勢,突破物流,信息流的瓶頸,實現“消費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的雙向流通功能。
在千縣萬村計劃的執行中,“農村淘寶合伙人”的招募成為每一個縣級運營中心的關鍵任務。“合伙人”不是簡單的為村民提供網上代購,還要能完成網上代賣、繳費、本地生活等服務。經過6輪的篩選,最后通過考核的可以成為合伙人。阿里巴巴將為其提供電腦、電視、店鋪招牌,以及人才成長培訓;合伙人負責做市場宣傳推廣,為村民做代購服務,獲取傭金報酬。目前在農村淘寶的3000多名合伙人,平均每月可以獲得約2000元的收入,其中最高的可以達到1.6萬元,未來隨著農產品代賣的成熟,這個收入還會持續走高。正是有了這樣穩定的收入和美好的愿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到了農村,他們的回歸使得中國農村的面貌煥然一新。
7、當小農模式遇上眾籌
針對中國農村分散的小農種植模式,結合目前最流行的互聯網眾籌,阿里巴巴農村淘寶還推出了“聚土地”項目。項目通過土地流轉,將分散的土地集中起來,農民成為股東。通過眾籌的方式,將土地未來一年的物產提前銷售出去。農民可以做回農業工人,領取工資,也可以拿到未來的分紅。
2014年3月,聚土地一期推出,安徽省績溪縣整合出1000畝良田,分為一分、半畝、一畝三種套餐,認購價格分別為580元、2400元、4800元,種植植物有固定的配比限制,如糧油、蔬菜或水果,具體的種植品類由用戶自行選擇。用戶進行認購后,由專業農戶幫助種植、看護,每半個月將有保底產出快遞給用戶。活動推出后,當天就有超過2500人預約。
剛剛結束的“聚土地”三期項目,已經擴展到多個省市的多個品種,我們看到有黑龍江省的1萬畝稻米,山東省的2萬棵蘋果樹,以及浙江省的超過8000只深山散養土雞等。聚土地項目成為小農種植與眾籌模式的完美結合。
8、阿里巴巴平臺上的涉農電商
最后我再用三個數字結束今天的分享,分別是:483億,即2014年在阿里平臺上完成的農產品銷售額;100萬,即2014年在阿里平臺上活躍的新農人數量;1800億,即2014年在阿里平臺上農村地區消費額,我們預計到2016年這個數字會達到4600億。
這三個數字分別代表了在阿里平臺上,以農業、農民和農村為核心的涉農電子商務的發展,也展現出阿里巴巴在農村的愿景和情懷。我們希望讓農民在鄉村就可以享受到很好的公共服務,使農村的青山綠水增值,使農民的生活質量提高,讓美麗鄉村和互聯網結合,再造中國新的鄉村,讓年輕人有一個理由可以回到鄉村。
謝謝大家!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