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物聯網技術在物流產業應用現狀
來源:中國物流產品網
| 2014-02-13 14:19
|
作者:王繼祥
回望2013年,在國家政策支持和推動,中國物流行業的
物聯網技術逐步進入穩定、深化和高速的發展階段,物聯網技術應用所涉及三大產業板塊都獲得了巨大發展。在自動化和智能化的物流系統領域,集成了機、光、電、傳感器、自動控制系統、機器人等先進物流技術裝備的物流系統項目建設增長迅速,年增長率在30%以上;裝備有自動感知技術與產品的智能物流裝備也獲得巨大發展,智能周轉箱、智能
托盤、智能叉車、智能輸送
分揀系統等發展很快。在物流信息系統與物聯網系統融合領域的創新就更多了,華夏物聯網提出的并行智慧物聯網系統得到推進,華夏物聯網首先倡導的物聯網金融在車聯通卡領域獲得巨大進展。
下面對2013年中國物流行業物聯網技術實際應用狀況分類如下:
1.物流裝備智能化應用狀況
在物流領域,應用最普遍的物聯網感知技術是RFID技術。根據我們對中國物流信息化優秀案例進行分析,近70%的物流信息化案例中采用了RFID技術作為物流信息感知技術,RFID標簽及智能手持終端產品被廣泛的應用于傳統物流裝備,如倉儲設備、輸送設備、集裝單元等,RFID技術主要用來感知定位、過程追溯、信息采集、物品分類揀選等。
根據我們最近的調研,在2013年中國快遞行業手持終端掃描設備增長超過60%,很多快遞企業的快遞員都配備了手持終端掃描設備,通過這個設備,可以實現配送終端接貨信息的實施上網,實現對配送貨物的透明化管理和信息追蹤。
在物流揀選領域,通過指示燈系統引導揀選的
電子標簽揀選系統得到了廣泛應用。該系統首先將訂單進行電子化和信息化處理,分解成揀選信息,通過網絡系統將揀選信息傳輸到需要揀選的相關貨位,并把需要揀選的數量等信息通過貨位上方的顯示燈進行顯示,引導揀選員按照指示燈一次摘果揀選。這一技術簡潔實用,在物流倉儲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根據調查,2013年這樣的電子標簽揀選系統出貨量增長35%以上;此外,把訂單揀選信息自動處理成語音系統,通過語音引導揀選的語音揀選系統也在物流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把揀選信息輸入揀選小車的顯示屏,用揀選小車引導揀選的技術業發展較快。
在可視化物流設備方面,通過視頻傳感器實時感知物流作業狀況和倉庫管理狀況的物流中心視頻管理系統在2013年增長也較快,增長速度預計在20%以上。在先進的自動輸送分揀系統、全自動化倉儲系統,紅外感知技術、激光感知技術、RFID感知技術、二維碼感知技術等各項物聯網感知技術都得到了廣泛應用。
2013年發展最快的還是自動化倉庫領域智能穿梭車的技術應用,智能穿梭車
貨架系統與密集型
貨架相結合,可以大大提高倉儲設施的空間利用率,借助于智能的穿梭車可以對密集
貨架最里面的貨物進行智能的搬運出貨,這在單品出貨量較大的產品領域具有極強的競爭力,是最有效的新技術,所以很快就得到普及應用,增長速度預計在100%以上。
借助于激光導引或磁條感知與導引的智能搬運機器人系統在自動化物流中心的應用也很多,增長也很快,預計增長率在25%以上。在物流出入庫的堆碼跺方面,智能的機器人系統,根據物流中心的信息指令,對貨物進行智能的堆碼跺,也是物流技術裝備智能化應用的主要領域,發展也很快蘇。
綜合來看,在2013年,在物流技術與裝備領域,借助物聯網技術,實現設備的自動化與智能化作業得到了很快發展,綜合來看,2013年物流智能化技術與裝備的發展速度超過了30%,這是物聯網技術在物流領域最實用的,應用最落地的領域。
2.物流信息系統與實體配送網絡融合
現代物流的特點就是系統化和網絡化,物流配送的網絡是實體網絡,俗稱“地網”,而物流信息網絡一般指虛擬的信息系統網絡,俗稱“天網”,隨著互聯網技術發展,物流信息系統的系統化與網絡化發展很快,這一網絡系統的信息都是電子化與數字化的信息,因此物流信息系統很容易與電子商務的信息系統融合,很容易與企業的現代生產系統中的信息網絡融合,也很容易育商貿流通領域的信息網絡融合。
基于上述分析,隨著信息技術發展,物品的制造信息、商貿流通信息、電子商務交易信息以及與這些信息相關的資金流信息都可以很方便的融合,統一的運籌和優化運算,但是只有物流系統,是網下實體物質,不能直接與虛擬的信息網絡融合,成為現代生產、商貿流通的瓶頸。
物聯網技術的發展給天網與地網對接帶來了市場機遇,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如果實現天網與地網無縫對接,必將帶來現代物流業的一場革命,并可推動新的一場工業革命。因此,目前國內外著名企業家都看到了這一發展領域的市場機遇,紛紛進入這一領域。國際上看,在2013年,現代信息技術的巨頭谷歌、電子商務的巨頭亞馬遜、現代物流的巨頭UPS均紛紛進入物流領域;在中國,企業家教父級的人物柳傳志、張瑞敏也紛紛投資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的教父級企業家馬云更是辭掉了阿里巴巴的職務,全身心進入物流領域,創始成立了菜鳥物流,致力于建設中國智能物流骨干網。國內外最著名的企業紛紛進入現代物流系統是2013年物流領域物聯網技術應用的最大熱點、焦點和看點。
2013年在物流領域,隨著物聯網技術應用,天網與地網融合的最大進展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信息網絡優化與整合實體網絡的流向、流量,成為實體網絡運作的信息引導。體現在電子商務等領域,就是借助于電子商務產生的巨大物流信息,結合大數據、云計算技術進行分析與優化,整合了實體網絡物流配送的信息,實現了產品配送提前進行集約化集貨,集約化調度,智能化備貨,這樣可以極大地提升物流作業的效率,讓配送更快捷。
可以想象,在沒有這一融合的時候,電子商務訂單均是零散、隨機的需求,單獨下單,在運送與集貨階段,需要在實體運作階段搜集配貨信息,效率是多么低下。此外,沒有智能備貨分析,如果按訂單進行全物流作業,從生產廠訂貨,集貨,通過干線運輸、城市配送到最后送到消費者手里,將需要漫長的等待,這是消費者不能忍受的;但是如果是盲目的備貨,又會帶來龐大的庫存,帶來資金占用,即使如此,也會出現緊俏的賣斷貨不能及時補貨,積壓的產品帶來巨大的庫存壓力。
2013年電子商務的商務信息,商貿物流的流通信息,企業產品生產信息與物流實體網絡配送信息已經開始嘗試融合,這一過程剛剛開始,就產生了極大地市場機會,未來的發展空間無限。
在這一領域,目前最大的瓶頸是物流配送實體網絡還不夠智能化,物流基礎設施智能化水平較低,馬云看到了只一點,開始嘗試圈地、建實體智慧網絡,在物流界已經引起巨大反響。
要實現實體網絡與天網融合,需要倉儲系統全面感知,建設智能倉儲系統,需要配送環節全面感知,建設貨運車聯網系統,需要物流環節節點交接除全面感知,建立職能追溯與信息可視化系統,要在配送終端全面感知,建立終端智能配送系統。當然,僅僅全面建立物流實體網絡的感知系統,實現實時與信息系統聯網與融合還是遠遠不夠的,此外借助于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對物流的流向與流量進行全面優化,更要兼顧成本與技術應用的關系,因此難度很大,任重道遠,目前剛剛起程,前景空間無限,必將引發現代物流業革命。
實體網絡與天網融合帶來的效應絕不僅僅是物流效率的提升,其創新是無處不在的。例如:2013年華夏物聯網研究中心提出了車聯通卡的創新,集成銀行信用卡與貨運車輛車聯網系統,實現追蹤貨運車輛的物聯網金融創新,可以實現集成的、網絡化和團購模式的融資、支付、車輛保險、加油、維修、物流園區消費的金融創新服務,利用團購折扣可以為物流企業帶來巨大利潤。
3.產品智能追溯領域
產品智能追溯的物聯網應用在物流領域開展的最早,技術也最成熟,發展的也最快。早在十年前物流行業就開展了對醫藥、食品等物品的安全追溯系統的研究與應用,借助于條碼、RFID等技術,建立雙向賦碼追溯系統,可以對重點追蹤的產品實現雙向追溯。
多年來,在食品安全領域,藥品安全領域已經建立了數百條雙向追溯系統,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2013年物品追溯系統繼續獲得較快發展,預計發展速度在36%以上。在產品追溯領域,食品和醫藥仍是主要的產品,此外,危險品追溯、疫苗追溯、貴重物品的追溯、古董產品的追溯、奢侈品追溯等領域業發展的很快。
產品追溯系統一般都是通過在產品賦碼,將產品生產、運輸、保管、交接等信息寫入賦碼系統,通過掃描條碼或識別RFID信息,實現對產品生產、運輸、保管、交接等信息的雙向追溯,實現防偽、安全等功能識別,確保食品安全與藥品安全,確保產品的真偽等等。
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和藥品安全的重視,這兩個領域的智能雙向追溯將獲得巨大發展,隨著社會發展,危險品追溯、貴重物品追溯也會得到巨大發展。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