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以來,物流與電商界發生了新的變化,在電子商務企業紛紛涉足物流業的大趨勢下,身處電子商務生態圈中至關重要一環的物流業,面對電子商務高速發展也不甘寂寞,不少物流企業已不滿足于只“跑腿”,而是把觸角伸向了產業鏈的上游-電子商務。在第四屆中國快運物流發展大會上獲悉,目前中國郵政、中鐵快運、順豐速運、宅急送、申通快遞等國內知名的物流企業正依托自身的物流網絡和電子商務配送經驗,跨界至電子商務領域。雙方逐漸向對方擅長的領域滲透發展,是競爭而非合作。
也有不甘寂寞的物流老板開始炮轟電子商務企業不務正業:“電商做物流的生意,就是在跟物流搶市場。你憑什么跑到我的地盤上?你跑到我的地盤上就是跟我爭!”星辰急便總裁陳平在京舉行的快運物流行業年會上炮轟電子商務企業自建物流言論引發現場嘩然,這場物流界舉辦的發展大會徹底變質成為電商與物流跨界之爭的討論大會。
電子商務為何熱衷自建物流?聚美優品CEO陳鷗表示,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服務不夠,丟損貨件投訴居高不下,對電商企業產生很不利的影響。凡客誠品、如風達快遞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白光利也表示,快遞網絡覆蓋不足,送件人員服務態度不佳,第三方物流存在缺陷,在這種情況下他坦承,自建物流實乃無奈之舉。
但在陳平看來,這些都不足以成立,因為沒有好的物流所以自建物流只是電商企業的借口,中國的快遞物流發展了近20年,已經有順豐這樣優秀的快遞公司滿足電商配送需求,電商企業之所以執意自建物流,是基于三個考量。
陳平認為,目前的電商巨頭唯有物流是短板,新興電商企業在沒有其他競爭優勢的情況下只能攻其弱點,自建物流。其次,是出于跟風效應。再者,所有電商都可能抱有理想,認為今后可以將自己的個性化第二方物流轉化為第三方物流,面向社會開放,將成為規模龐大的物流公司。
“說到我們物流質量不行,實際上也是因為價格倒掛的緣故?!标惼秸J為,電子商務的自建物流為維護其高質量,不惜高成本、倒掛成本運營以達到個性化服務,據說最高一單物流成本達到25元,平均18元,這一點傳統物流不可能做到。而且按照目前的情況,“電商自己吃肥肉,讓快遞公司啃骨頭。自建物流配送的都是江浙滬粵京津等地區,留給我們的都是犄角旮旯?!?/SPAN>
陳平算了一筆賬,電商給傳統第三方物流的價格,北京城區最低4.5元,其中工作單1元,派件員提成2元,剩下的1.5元要刨除滿500單優惠的5%還有不能及時送件等等質量要求的錢,4.5元的收入變成8.5元的成本,這種市場行為任何人都無能為力。
陳平認為,電商如果愿意把物流利潤分一部分給快遞企業,也不至于解決不了質量問題。他亦反駁電商認為自建物流有助于提升訂單量,但事實上倘若電商完全掌握物流,也會面臨價格成本倒掛的問題,屆時訂單量越多,虧損越大?!耙窍虢档统杀荆偷瞄_放,就得社會化,就得把個性化轉化成標準化,那還是得變成第三方物流?!?/SPAN>
陳平的觀點得到眾多物流同仁的支持,申通快遞有限公司市場部總監夏祖彬提到,在網絡覆蓋的問題上,申通能夠承擔電商訂單的94%,而申通應是行業中除郵政外網絡覆蓋最高的公司,即使是二三名也相差不多,理應滿足電商的需求。至于剩下的6%就是申通接下來努力要做的。
科爾尼咨詢公司中國區董事李建更直白的表示,“如果是我想要改行,我首先要問自己是不是本行業里做得最好的,如果不是那有什么資格做新的?”李健認為,社會的發展方向始終應該是專業化分工更合適。順豐速運有限公司副總裁黃偉亦表示,即使涉足電子商務,但順風不會轉行為電商企業,他認為企業應扎實做好本職工作。
而一些業內人士認為,當前創業浪潮已經由電子商務行業延伸到物流業,電子商務自建物流和物流企業進軍電子商務交叉重疊,將來電子商務領域的競爭肯定會越來越激烈。這種跨界的規模擴展很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陷入困境,與其這樣,倒不如在物流業細分市場,提供差異化服務更可行。在人們不斷對物流服務提出更高要求的當下,整個物流行業從整體到局部,從粗放式發展到精細化發展的趨勢不可改變,未來電子商務的競爭點必然更加細分、更加精細化。
業界有分析人士指出,不論是阿里巴巴的“大物流”戰略,還是京東商城的自建物流,都無法在短期內改變整個物流體系的缺陷。除了構建“大物流”和“自建物流”,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還有一種更加直接有效的方式,即建設短距物流。從“整體”到“局部”的思路轉化能夠給電子商務或者物流企業帶來新的機會。
只有讓物流與其他環節很好地匹配起來,電子商務的盈利才能真正兌現。正是看到這點,京東、凡客、當當等一批電商企業已先行一步建立了自己的物流體系。我國電子商務的巨鱷阿里巴巴雖然沒有趕上頭班車,但隨后的幾個舉措也足見其解決物流瓶頸的決心。去年6月,阿里巴巴宣布推出淘寶大物流計劃;10月淘寶自建物流,并開始在全國52個城市陸續建立分倉;今年4月,阿里巴巴與浙江省郵政物流速遞有限公司簽署了協議,雙方將在倉儲和配送等外貿物流環節進行合作。
逐利是商家天性,哪里有錢往哪里去,本無可厚非,但目前來看,電子商務領域顯然充滿了躁動不安的逐利氣息。在電商企業涉足物流業的同時,物流業也躍躍欲試進軍電商界。這樣的行為可以說是“逆向而行”,也可以看成從被動服務到主動服務的角色轉變,有的是為了嘗鮮,也有的是為迎合資本。但這樣的過程中容易滋生風險,其中的問題也會在諸如黃金周這樣的關鍵時刻暴露出來。今年5月,國家郵政局曾發布一份快遞郵政業申訴情況通告,快件延誤、快件丟失及內件短少的問題占有效申訴量的比重較大。顯然,在物流還沒有做好的時候就盲目涉入非專業領域,不是明智的選擇。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信息化專家、上海富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師尊俐曾經分析,在快遞行業經歷一番折騰后,最終通過重組并購還是會回歸正統,該玩電商的玩電商,該玩物流的玩物流,“專注”、“專業”永遠是正道。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