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買網是中糧旗下專注于食品領域的B2C電子商務公司。在今日之中國,最熱門的經濟話題就是電子商務,而今日電子商務公司最關注的就是物流。成立兩年來,隨著業務規模的不斷擴大,我買網的物流系統也經歷了多次調整優化。在這一過程中,我買網面對了怎樣的挑戰?取得了哪些經驗?從本刊對我買網物流總監任迎軍的訪談中,讀者可以得到啟發。
記者:我買網誕生以來,對物流體系做過哪些大的調整?在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物流系統有哪些典型特點?
任迎軍:兩年來,我買網的經營品類不斷增加,訂單數量快速上升,物流系統經歷了許多次大大小小的調整,以至于感覺無時無刻不在變化。
我買網最初是中糧展示自己產品的一個網絡平臺,并沒有交易功能,后來逐漸發展為B2C電子商務平臺。公司經營的品類從幾千種發展到現在的1萬多種。我買網最早的一個倉庫非常小,面積在1000平米以下,訂單處理完全采用手工,效率比較低,而且還存在錯發和漏發貨物的現象。當時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會發給客戶一些臨期產品,主要是我們的庫存管理手段比較落后,對產品的保質期無法監控,當時能夠從倉庫里找到產品發給客戶就不錯了。那時,配送外包給第三方,從客戶下單到配送可能需要三四天。
2010年,當SKU發展到七八千左右、訂單量攀升至每天3000~5000單的時候,物流問題越來越嚴重,我買網開始在物流改善上下大力氣。一方面,不斷擴大倉庫面積,增加新的設備和人員;另一方面加強信息系統建設。特別是隨著ERP系統的上線,公司業務流程和內部的工作效率得到極大改善,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庫存,降低存貨成本及存貨周期,加快訂單處理速度,客戶在下訂單24小時內基本上就會收到反饋。同時,我們開始自建物流,在北京市內設立配送點,加快配送速度,提升客戶體驗。
記者:據悉,目前我買網又在進行新一輪物流體系改善,請介紹一下具體情況。
任迎軍:我買網現在經營休閑食品、糧油、沖調品、餅干蛋糕、嬰幼食品、果汁飲料、酒類、茶葉、調味品、方便食品早餐食品、生鮮等百余個品類、上萬種商品,訂單量也上升到每天7000~8000單,這無疑給現有物流系統帶來巨大的壓力。北京的倉庫在店慶和今年春節促銷時已經爆倉,也出現了接到訂單響應不及時,配送延遲,客戶不滿意的情況。為了解決物流問題,我們正在北京和上海分別建設新的物流中心,單體面積都在2萬平米左右,同時自己開發WMS(倉庫管理系統)和TMS(運輸管理系統),今年即將上線。這是公司成立以來物流體系最大的改善項目,完成后將大大提高物流速度及服務質量,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支持公司未來業務發展。
記者:這次物流改善項目與歷次相比有哪些不同?
任迎軍:這次物流改善最大的進步是我們對產品保質期的管理水平大大提高。現在,我買網能夠對保質期信息實時監控,基本上國內食品過保質期的2/3,進口食品過保質期的1/2,我們就會停止向客戶配送。其次,生鮮物流系統建設初具規模。在國內生鮮B2C公司里,自建如此完善的生鮮物流系統,我買網算是首例。第三,我們在北京市內的配送點擴充到10個點,大概有100多人的配送隊伍。
現在的改善其實已不僅僅是物流體系的改善,而是對公司整個供應鏈體系的全面提升和改造,其中包括采購、供應商管理、客戶服務等方方面面。這些項目成功后,在其他城市就會復制北京的模式和系統,實現快速發展。
記者:我買網與其他電商公司相比,有哪些區別和優勢?在物流體系的構建中有哪些體現?
任迎軍:其實每個行業的B2C電子商務公司都會有一些本行業的特點。我買網是專注于食品類的垂直B2C公司,在物流方面會體現出食品行業的特點。第一,采購模式不同。由于食品具有重視保質期、物流費用高等特點,基本上每個區域銷售的產品都以當地品牌、當地采購為主,不同地區需要建立自己的采購渠道,這也是我買網的擴張速度相對于其他行業的B2C慢一些的原因之一。第二,倉庫管理不同。出于對食品品質的保證,我買網的倉儲管理更為嚴格,如溫度控制、防蟲、防潮等,還要重視保質期管理,無疑加大了倉儲管理的難度。第三,物流系統建設投入更大,建設周期更長。特別是我們最近開始經營生鮮產品,開辟了生鮮頻道,需要建設一個完全獨立的低溫生鮮倉庫,投入是比較大的。
要做生鮮物流,除了建設低溫倉庫,還要保證從進貨到配送整個物流過程的低溫控制。而我們的生鮮產品冷鏈真正做到了全程無縫對接。以目前我買網上熱銷的進口龍蝦為例,依托中糧集團國際化大公司的優勢,我們從美國直接采購龍蝦,在捕撈船上冷凍包裝,然后運輸、通關;顧客在網上下單后,我們在冷庫中分揀、包裝,然后用冷藏車送到配送點;在配送點用冰箱、冰柜保存;最后一公里配送采用保溫箱,商品送到以后,顧客還可以監測保溫箱內的溫度(一般控制在-18℃)。有了系統保證,對生鮮產品的品質和物流服務,客戶滿意度是相當高的。
記者:信息系統是電商的靈魂,對于物流管理和運作影響巨大。在信息系統建設方面,我買網有哪些體會和經驗?
任迎軍:對電商來說,信息系統是真正的核心,發展的重中之重。公司對系統建設非常重視。最初我們的物流管理使用ERP系統中的倉儲管理模塊,后來外購了另外一家公司的WMS軟件。今年我們重新自主開發了WMS和TMS系統,最近正在上線。
之所以自主開發物流系統,是因為之前的軟件在精準化管理方面不能滿足我們的需要。例如ERP系統能夠記錄進庫多少,出庫多少,但是不能準確反映貨物放在哪里,狀態是怎樣的;更重要的是,沒有訂單跟蹤的功能,這對于ERP軟件來說是個硬傷。
當每天訂單量在1000單以下的時候,庫存管理、分揀、發貨對我們而言還是相對容易的。但是,當品種快速增加到一萬種、訂單上升到每天幾千單的時候,系統就難以應對了。如果不能準確掌握訂單和貨物存放位置的匹配關系,就難以做到訂單快速響應,還容易造成錯發和漏發以及貨物積壓。以前常出現的情況是:一個訂單來了,由于找不到之前到的貨物,就把新到的貨物發出去了,做不到先進先出,很容易造成貨物過保質期。
ERP系統和傳統的WMS軟件能夠適應其他的行業,包括B2B電商公司,但是并不能完全滿足B2C電商的需求。現在的B2C電商需要更符合其業務特點的個性化軟件。因此,目前上規模的B2C公司都傾向于自主開發物流軟件。
系統調整后,我買網的整個物流流程對客戶來說從黑匣子變成了透明的匣子,客戶能夠全程跟蹤訂單狀態。這也是客戶管理的需要。客戶的需求其實非常簡單:在網上下單后,能夠及時準確地收到貨。但是,對我們來說,整個后臺的運作是相當復雜的。比如,首先要知道客戶需要什么樣的商品,哪些商品賣得好,進貨量多少才是合適的,等等。這就需要我們做好統計、分析、預測等工作,這些都離不開系統的支持。
記者:當前很多電商公司不遺余力地大建物流,對此您有何看法?您認為電商公司的物流建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任迎軍:現在很多電商自建物流,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第三方物流確實不能完全滿足電商的需求,而目前電商的發展速度之快也不可能等待第三方物流成熟起來。但是,我相信,過3~5年之后,一定會出現能夠滿足電商需求、且愿意做相應投入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到那時,電商可以把物流外包,專心做好自己的主營業務。
對于電商如何建設好物流體系,首先應該了解的是,物流體系的改善應該是整個供應鏈的優化。供應鏈的前端是商品采購與供應商管理,中間是倉儲運營與訂單處理,之后是配送,最后是售后服務,包括了解客戶收到貨物后的感受、退換貨處理等——這已經延伸到客戶關系管理的范疇了。這個鏈條上各個環節是互動的,不能割裂開。我們認為,電商發展的兩大制勝法則是:一要形成一定的規模;二要做到精細化管理。
其次,要重視貨位管理。貨位管理對于傳統企業來講相對簡單,但是對于高速發展的電商公司來說,要困難得多。因為在高速發展的過程中,大家整天忙于出貨,根本沒有時間停下來盤點和清理庫存,認真分析一下自己經營的貨物到底在倉庫里放了多長時間。結果,一些公司毛利很高,銷售量很大,利潤卻被積壓的庫存侵占了。現在電商的倉庫越來越大,但是,是否真的需要那么大的倉庫?如果某一款產品銷售不好導致積壓,那就永遠都占著貨位,永遠都是倉儲管理的成本。而且隨著產品積壓的時間越來越長,它的價值會越來越低,最后可能只好報廢處理。
記者:我買網今后在物流建設方面有哪些規劃?
任迎軍:我買網致力于打造中國最大、最安全的食品購物網站,讓更多用戶享受到更便捷的購物,吃上更放心的食品。整個物流體系建設也要朝著這個目標努力。
在物流網絡布局方面,今后幾年,我們計劃在全國主要城市新建10個配送中心,為擴大銷售規模提供必要的支持。
另外,由于食品安全問題備受關注,為了從源頭保證食品質量,建立食品追溯體系一定是今后的大趨勢。我們準備在這方面投入力量,逐步建立起食品的質量追溯體系,計劃先從中糧自有高端品牌開始,等運作成功、條件成熟后再逐步推廣到其他商品。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