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制定,其中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綜合物流企業集團。
一、中國醫藥物流行業巨大的發展市場
筆者經過對中國醫療物流行業發展分析,發現我國醫藥工業近年來保持持續增長,2008年產值已超過8600億元。醫藥物流突破1500億大關,但絕大部分醫藥物流多為自營物流。從最近醫療事故頻發,特別是針對疫苗的事故,絕大部分是在物流環節出了問題。
二、醫療物流行業特點
目前國內醫藥商業的平均物流成本占銷售額的比重達12%以上,而美國醫藥批發商的該項指標僅為3%。從事醫藥物流須考慮以下行業特點。
1、專業化高,需在途GSP管理
藥品是特殊的商品,國家規定藥品的倉儲、運輸,都必須按照藥品說明書規定的低溫、冷藏條件操作,即實現在途GSP管理。醫藥物流企業必須對醫藥產品的倉儲、養護、運輸等知識要有全面的了解,還要理解國家對醫藥行業的政策規定。純粹的第三方物流企業要介入醫藥物流領域,難度大。
2、多級分銷,需建成龐大物流網絡體系
醫藥為多級分銷形式,大型醫藥物流分銷商須具備強大的儲運能力,向所覆蓋區域的地、市、縣二、三級醫藥批發商進行輸送,而地、市、縣批發商憑借其配送能力和掌握的區域客戶資源在當地向醫院、診所和藥店等終端進行銷售。
3、政策法規的限制
現行的工商政策與藥監政策不配套給第三方醫藥企業發展帶來了不確定性。即時藥監局允許連鎖企業跨區域經營,但因為地方保護主義因素,當地工商政策能否允許物流企業跨區域經營和配送將影響到醫藥物流的業務,否則政策方面的沖突將不利于第三方醫藥物流的發展。
4、規模化發展
由于規?;l展的需要, 大型物流企業通過兼并、聯合中小型批發商使其成為網絡的節點企業,通過不斷完善自身物流配送網絡,將不具備物流功能的制造商、零售商作為自己的目標顧客,醫藥物流正向寡頭壟斷方向發展,藥品分銷渠道全國化的趨勢日見明朗。
成為大型醫藥物流企業需要具有專業化的GSP管理能力和設施、建成全國性/區域性的分銷網絡體系、能夠處理好政府關系以避免地區保護主義干擾,同時需要通過資源整合使自身具有相當規模以獲得成本優勢效應。
三、醫藥物流鏈解析
產品下線后的倉儲管理,一般都是由醫藥生產廠商自行設庫管理,由于與企業生產、質檢等環節聯系緊密,極少有外包情況。藥品的庫存管理一般包括入庫驗收、在庫存儲、藥品養護、分單打印、出庫揀貨、藥品拼箱復核、批號調整等主要作業。干線物流環節,大型物流企業一般會建成全國性的物流配送中心的布局,自建運輸車隊或將運輸再轉包給具有醫藥產品運輸防護系統(ETL)和專業運具的運輸公司。藥品作為特殊商品,國家有相當嚴格的法律法規規定,每年進行GSP檢查;GSP標準對庫房面積、設備設施、管理制度等方面都提出了具體而明確的要求。隨著醫改、藥品降價、燃油費上漲等因素下,醫藥企業紛紛將眼光轉向醫藥物流成本的控制上,對硬件設施、信息系統、管理規范、人員等都提高更高的要求,醫藥分銷領域是物流成本被集中壓縮的地方。為節約成本減少環節,渠道進一步扁平化,多品種、快速靈活、即時響應、準確率進一步提高,大型物流企業實施升級換代,電子標簽揀選、輸送分揀系統、自動化立體倉庫統、RF系統、設備控制系統(WCS)、運輸管理系統(TMS)得到廣泛應用。
四、醫藥物流鏈分工特點與趨勢發展
1、廠內物流,代表企業雙鶴藥業。使用 WMS(倉庫管理系統)進行廠內倉儲系統改造,提高倉儲效能;企業的內部倉儲系統為制藥企業自管、自用,為提高倉儲的效能和集約化程度,企業進行倉儲改造,以減少誤差、提高準時出貨率。
2、干線物流,代表企業亞邦物流。由亞邦化工集團、江蘇亞邦藥業集團、江蘇益聯投資合資建設亞邦醫藥物流中心,采用“統一采購、平價銷售、快捷配送”的方式,經營品規13000個,終端客戶12000余家,2008實現銷售近50億元。與大型制藥企業、投資企業以及政府的合作,整合資源,建立以倉儲為核心的現代醫藥物流中心,快速占領市場。隨著第三方物流的快速發展,外企和民營企業將進一步涉足醫藥物流領域。
3、分銷物流,代表企業九州通:在上游采用自建或與華北制藥等藥企合資建設物流中心,吸取資源優勢開展干線物流;在下游,通過在全國設立10多個分公司,以及自建或與(江中制藥等藥企)合資建立區域物流中心的方式,建成擁有20家省級物流中心、100家地級配送中心、300家終端配送點的民營醫藥航母。在關鍵的區域物流節點自建或與藥企合建物流中心,并整合部分社會資源,形成全國物流布局。對于沒有國有醫藥流通企業資源的后來者,必須打造大型物流中心這樣的核心資源優勢,并與制藥企業合作,才能取得相當的規模效應和行業話語權;由于醫藥物流的特殊性要求,建設物流中心布局需要較大投資、對區域資源的整合能力、專業的醫藥物流管理能力和政策的支持;
4、醫藥進出口物流,代表企業全洲醫藥食品物流港。建立了中國第一家醫藥公共保稅倉——全洲公共保稅倉。全洲醫藥保稅倉庫是一家標準海關公共型保稅倉,開展進出口藥品、試劑、醫藥用原料、輔助材料、藥用中間體、醫療器械、保健用食(飲)品等的保稅倉儲以及保稅物流配送業務。2008我國醫藥保健品對外貿易達到385.9億美元,其中,出口245.9億美元,進口140億美元,全年醫藥對外貿易順差105.9億美元。由于藥品的特殊性,從事醫藥的進出口業務有嚴格的資質要求,主要為各省、市的國有醫藥進出口公司和各大醫藥企業。進出口物流的國內運輸部分和國內既有的干線物流相重合。出海一般通過集裝箱運輸,通過集裝箱碼頭裝運,而集裝箱碼頭有其特殊的碼頭布局和裝卸工藝模式。醫藥進出口物流從事主體為國有貿易公司和制藥企業,采用集裝箱運送,一般只適合集裝箱碼頭進行操作。
五、醫藥細分市場實施策略
我國醫藥物流已處于行業大規模整合階段,大型物流企業實施全國性的物流配送布局,與制藥企業聯合,不斷整合、完善自身資源,以長期總包藥企物流業務,并逐漸形成寡頭壟斷態勢;另外,醫藥的分銷特點,決定了物流配送企業須具有全國范圍的倉儲、運輸等硬件布局,能夠快速反應,并具有高度的調配能力和成本管理能力;而醫藥物流本身的“在途GSP管理”要求,對于倉儲、運輸、質檢等環節均提出較高專業技術要求和政策要求。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