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順豐迎來了“三十而立”。
3月26日一大早,順豐的快遞小哥和同城騎士便收到了順豐董事長、總經理王衛的紅包,每人100元。據《快遞雜志》預估,這波紅包總額接近1億元人民幣。這不是順豐第一次給一線員工發放紅包,此前,在公司上市、每年春節等特殊日子,王衛都以現金紅包的方式表達感謝。
“快遞一哥”的地位和上億紅包實力,確實令人羨慕,但也基于順豐30年遠見和穩健。順豐成立于1993年,彼時物流有車、有人、有貨,便是一門生意。但經過30年的發展,順豐成長為總資產超過2000億元、中國第一大、全球第四大的快遞物流綜合服務商。去年8月,順豐還首度登上世界500強榜單。
順豐發展的30年,也是中國快遞發展的30年。從業務層面來看,除了傳統的快遞業務,供應鏈、航空運輸、快遞出海、同城配送、智能化等新業態和新關鍵詞陸續出現,搭建出現代化的物流企業架構。
在這樣的發展路徑下,順豐2022年的營收再度創下新高,歸母凈利潤也拿下了歷史第二高的成績。具體來看,順豐2022年營收2674.9億元,同比增加29.1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1.74億元, 同比增加44.62%。另外,去年順豐總業務量達到111.4億票(包含國際件),同比增長5.5%,市占率約10%。
而立之年的順豐依舊有諸多煩惱,時效件業務群狼環伺、電商件業務盈虧難平衡,即便是構筑順豐競爭壁壘的高品質服務,也因保價規則、快遞丟失賠付難等爭議頻頻登上熱搜。
下一個30年,順豐又會交出怎樣的成績,依然會是行業關注的焦點。
01
向上還是向下
傳統快遞面臨選擇
時效件和經濟件構成了順豐傳統快遞業務,是營收的半壁江山,2022年達到1312.48億元。但目前,順豐的這一主要業務面臨不小的競爭。
▲2022年順豐主要業務收入及同比變化。圖片來自順豐財報
順豐的時效件業務主要強調時效和高品質的服務,而經濟快遞則提供性價比高的配送服務。向上,順豐一時難以重現類似時效件的競爭壁壘,通達系正不斷滲透時效件市場。向下,順豐的電商件業務正處于投入與產出難以平衡的尷尬局面,與通達系相比優勢不明顯。
時效件是順豐起家所依托的業務,2022年不含稅營收1057億元,同比增長6.8%,增速減弱。且該業務在總營收的占比持續下滑,目前已經從2016年的69.06%一路降低至2022年的39.51%。
但隨著電商市場的縱橫捭闔,順豐作為第三方綜合物流服務提供商也捕捉到了新的機會。順豐方面表示,直播、短視頻等新消費新需求新渠道快速發展,消費場景的差異化發展促進了順豐新時效產品擴編和崛起。
順豐的退換貨業務也有不錯的發展。除了此前對接淘寶之外,拼多多、抖音等也與順豐就退換貨業務達成了合作。相較于普通的電商件,退換貨業務對服務的要求更高,快遞產品價格也更貴,相對而言利潤空間也更高。
順豐提供的數據顯示,2022年底,順豐退換貨業務的日均單量較上年同期翻倍。另外,順豐財報提到,2022年順豐將原本歸類于經濟快遞的電商退貨產品劃入時效件,由此導致經濟件收入減少。
2022年,曾經迅速拉動順豐快遞業務件量的經濟件業務不含稅營收為255.5億元,同比僅增長0.48%,與之前相比明顯放慢了腳步。
前幾年,順豐注意到電商件市場的重要性,先后推出相應的快遞產品,甚至自己搭建電商平臺捕捉商流。順豐在電商市場的發展不算順利,自建電商平臺頻頻失利,在電商件市場的布局也有所收縮。
2019年,順豐推出新的經濟快遞產品——特惠專配,該產品上線后拉動經濟產品板塊業務下半年收入同比增長47.54%。與此同時,順豐也陷入了價格戰的泥潭以及優質資源被經濟件占用的被動局面。
2020年,就在極兔以低價席卷中國市場之際,順豐又推出了有別于順豐時效件和特惠專配的另一個快遞品牌——豐網,瞄準介于特惠專配和時效件之間的中高端電商市場,并以加盟制的方式拓展網絡。
在上述舉措的影響下,順豐經濟快遞的增速遠高于時效件。其中2020年順豐經濟件業務量增速達到155.86%,營收同比增長64%,同期時效件營收增速為17.41%。2021年經濟快遞營收增速為54.66%,時效快遞增速為7.27%。
順豐方面表示,2021年下半年起,低毛利電商件產品特惠專配逐步退市。豐網方面,由于重新起網成本頗高、行業競爭壓力較高,豐網在過去兩年放慢了步調。未來,豐網是否會通過并購的方式買下一張“網”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
疊加其他因素,順豐2022年速運業務板塊的單票收入同比去年上漲0.06元,按照總業務量(速運物流業務,不包含供應鏈及國際業務和其他非物流業務的數據)達成110.7億票計算,順豐由此增收約6.64億元。
▲2022年,順豐速運業務板塊的單票收入同比去年上漲0.06元。圖片來自順豐財報
但也需要注意的是,一向以服務著稱的順豐在過去一年經歷了多個消費者投訴,“順豐保價1.8萬的單子只賠500”“一萬元的手機寄丟了順豐卻只賠一千”“投保4000元僅賠600元”等事件頻頻登上熱搜,品牌商譽深受影響。
隨后順豐升級了“順豐保價服務”,比如針對3C電子等價值較為明確的產品,如果全部損毀,順豐將“保多少賠多少”,部分損毀的情況下也會增加補償方案。但這一行業弊病很難實現徹底優化,后續順豐亦多次遭遇保價賠付的爭議。
02
“買買買”之后
新增長極成效初顯
相對于速運業務5.9%的營收增速,供應鏈和國際業務則成為順豐2022年財報的亮點。
在完成這一領域的布局時,順豐采用了更為直接的方式——收購。2年前,順豐控股斥資近200億港元收購嘉里物流51.8%的股份,2018年和2019年,順豐也完成了兩筆收購。至此,順豐在國際業務和供應鏈業務上有嘉里物流、新夏暉及DHL供應鏈助力。
尤其攜手嘉里物流后,順豐供應鏈和國際業務迅速增長,2022年同比增長124.13%至878.66億元,占總營收的比重也從2021年的18.92%增加至32.85%,凈利潤同比增長216.27%,凈利率也從此前的1.52%增長至2.15%。
順豐在財報中解釋,2021年4季度合并嘉里物流之后,供應鏈及國際業務規模進一步擴大,使得2022年較上年同期收入達成較快增長。然而,供應鏈及國際業務中的國際貨運及代理業務受到國際空海運需求及價格均同比下行的影響,收入規模與盈利水平較上年同期回落明顯。
2017年是順豐上市的第一年,彼時國際業務剛剛起步,占總營收的比重只有2.87%,供應鏈業務尚未單獨列出。直到2019年,順豐通過兩筆收購搭建了順豐新夏暉及順豐DHL業務,當年順豐供應鏈業務收入已經達到49.18億元,同比增長1128.09%,國際業務只有28.39億元,當時二者在總營收中的占比不足7%。
順豐方面表示,從業務構成的占比來看,新業務占比開始持續提升,在2022年達到48.8%。除供應鏈和國際業務外,同城急送業務2022年不含稅營收64.4億元,增長28.6%。
順豐控股旗下聚集了順豐同城、順豐房托、嘉里物流等多個上市公司,其中同城業務自2016年開始布局,2021年末順豐同城在港交所掛牌上市。在這幾年的發展中,順豐同城的營收不斷增減,但一直處于虧損狀態。2021年虧損將近9億元,亦拖累了順豐控股的業績。到了2022年,順豐同城虧損顯著收縮。根據順豐能同城的財報,2022年該公司凈虧損減少68.1%,凈虧損率則從2021年的11%下降至2022年2.8%。
順豐同城和順豐控股之間的業務協同也在進一步推進。順豐同城CEO孫海金日前在業績電話會上透露,2023年順豐快遞白天的同城快遞將由順豐同城做代運營,計劃在2023年3季度開通300個城市。
其他業務方面,2022年順豐快運業務實現不含稅營業收入279.17億元,同比增長2.29%,凈利潤達到2767萬元,扭虧為盈。冷運及醫藥業務營收86.13億元,同比增長10.38%。其他非物流業務亦實現54.75%的增速。
03
“天網”加持
順豐下一個30年會怎樣?
2023年3月26日“30歲生日”,順豐對外宣布其自營全貨機的數量已經達到了80架。
順豐控股從2003年開始涉足全貨機運輸業務,2009年成立了我國第一家民營貨運航空公司,如今已成為國內全貨機數量最多的貨運航空公司。但相較于國際市場,順豐在航空貨運領域的實力仍有欠缺。
據順豐方面的數據,截至2022年末,順豐運營全貨機97架,其中自營77架。全球累計運營航線138條,5.14萬次航班,其中國際航線累計運營67條,超6700次航班。
全貨機的運營只是航空貨運發展的一方面。近幾年,順豐最受關注的是其參與投建的鄂州花湖機場。作為亞洲第一個貨運樞紐,鄂州花湖機場已經于2022年正式啟用,首條國際貨運航線將于近日開通,預計在2023年內計劃陸續開通40余條國內貨運航線。此外,機場空港城有望引入高端制造、生物醫藥、生鮮冷鏈、跨境電商、電子備件、應急救援等產業,對順豐而言也是發展優勢。
▲截至2022年底,順豐在航空領域的布局情況說明。圖片來自順豐財報
圍繞花湖機場帶來的機遇,位于機場中心區域位置的順豐樞紐轉運中心也將于2023年三季度陸續投入運營。順豐方面表示,目前正在逐步規劃調整空網布局,利用鄂州樞紐打造軸輻式航空網絡,進一步提升高時效服務的覆蓋城市,增加大型飛機降低航空單位成本。國金證券此前的一份報告也指出,順豐樞紐轉運中心投運后,預期降低機隊20%單位運營成本。
“天網”布局是當下快遞物流企業構筑的新壁壘。除順豐之外,中國物流集團、中國郵政、圓通、京東物流在航空貨運領域也有布局,中國的航空貨運正在高速發展。中國快遞協會原副秘書長、全國工商聯標委會委員邵鐘林此前在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是感慨道,“20年前你根本想象不到,中國的民營快遞公司,竟然還可以自己買飛機搞空運。”
而對順豐來說,面對競爭能否守住航運優勢?高成本布局何時帶來業績利好?對于未來的發展,順豐也給出了自己的規劃。順豐在其財報中指出,未來將發力“網絡標準型產品、數字化行業供應鏈服務、全球端到端供應鏈服務”三大賽道,鞏固競爭壁壘、打造第二增長極,同時聚焦核心資源卡位,布局鄂州樞紐等樞紐資源。
華福證券對此也點評稱,中短期看,順豐將受益于時效件業務件量修復帶來的利潤彈性;長期看,鄂州花湖機場及其配套物流設施將助力成本優化,同時也可能帶來可觀的件量增長。“鄂州花湖機場和國際業務將成為順豐第二增長曲線。”華福證券的報告認為。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