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物流正在打破大眾固有印象,正式踏入大宗生產資料供應鏈領地。
8月15日,京東物流與山東港口物流集團在青島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加快大宗主要集散區域的網絡化布局以及數智化能力創新共建,打造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四流合一”的綜合型大宗供應鏈解決方案。
京東物流與山東港口合作進一步踏進中國物流集團的地盤。2019年京東物流與中國物流集團旗下中儲股份合資成立中儲京科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似乎讓京東物流窺見了大宗生產資料的市場空間。
從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從零售供應鏈向更廣的產業供應鏈邁進,京東物流的生態擴張,中國物流集團這個物流“國家隊”也需很難想到,有朝一日會跟那個送電商包裹的京東物流在一個擂臺上競賽。
掌鏈·第一物流網今天解讀一下大宗商品供應鏈領域殺出的程咬金。
一、挖掘更大的商機,京東物流向制造業物流擴張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335.2萬億元,其中工業品物流總額299.6萬億元,占比近九成。
對于要做大的綜合物流企業來說,賺錢的商機都暗含在工業物流中,而不是看似熱鬧的電商快遞。從電商物流向制造業物流與供應鏈布局,已經成為國內頭部電商物流企業趨勢。
京東物流逐漸從泛零售行業向工業生產、工業制造等領域推進。
再加之京東物流收購德邦物流,加強了京東物流在產業互聯網時代的競爭力,必然加速向生產制造領域的大物流擴張。
①汽車制造業方面,去年6月京東集團與北汽集團達成合作。京東集團有門店和零配件優勢,同時有商流的加持,即便北汽集團已有自主物流,但仍舊外包給京東。
中國物流集團和京東物流集團、北汽集團總部同在北京,在于北汽集團這樣的世界500強客戶合作中,未來誰會更有優勢?
今年6月京東云發布全渠道汽車解決方案,面向傳統汽車、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供應、汽車貿易、汽車科技等不同的細分企業,通過搭建數智供應鏈平臺,提供包含“研產供銷服”在內的6大數實能力。
②制造業物流方面,在去年12月報送國家發改委的物流業制造業兩業融合典型案例中,京東物流通過自研物流機器人已深入接入生產制造企業的線邊物流。
此次與山東港口的合作是一個不小的跨越,是京東物流正式從消費互聯網供應鏈服務向產業互聯網供應鏈服務轉型的一個標志性事件。
據悉,雙方已聯手為中糧、華潤、酒鋼、忠旺、攀鋼等客戶提供了大宗物流服務;同時京東物流還通過智能倉儲系統,為新疆能源、河北燃料和陜煤集團提供了公鐵聯運的一體化供應鏈解決方案。
二、踏入中國物流優勢板塊,在大宗商品物流開展競爭
2021年,中國鐵物、中國儲運、華貿物流、中國物流股份、中國包裝五合一整合而成中國物流集團,這艘“物流航母”將駛向何方一直是業界關注的焦點。
8月3日,中國物流集團發布“十四五”戰略規劃,首次明確了五大業務集群,五大業務之一便有供應鏈集成服務集群。
“十四五”戰略規劃的發布透露了一個重要信息,中國物流集團未來將向大宗供應鏈服務延展。
誠通系五家物流相關企業多以生產企業供應鏈服務為主,尤其是大宗生產資料領域的供應鏈服務。同時還具備倉儲物流的天然優勢,也是集中做大宗商品供應鏈的底氣所在。
雖然此前京東物流與中國物流集團旗下的中儲合作(多為基于倉儲技術的合作),并合資成立中儲京科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但隨著京東物流和山東港口達成合作,一腳踏入了中國物流集團的領地,雙方將在大宗生產資料供應鏈領域開展競爭。
中國物流集團或許想不到,京東物流有一天會成為大宗商品領域的對手。
①從倉儲面積來看,中儲股份是國內大型倉儲物流商,旗下的物流園區、物流中心總占地面積約1000萬平方米,庫房約300萬平方米,這是國內任何一家物流公司都望塵莫及的體量。相比來看,截至今年3月底京東物流在全國運營了約1400個倉庫,倉庫總面積超2500萬平方米。
②從市場資源來看,京東物流雖有自有儲存倉庫,也在向大宗生產資料供應鏈進攻,但中國物流集團作為一家以綜合物流為主業的央企,后期會有更多的國有資源向中國物流集團傾斜。
6月22日,中國物流集團與上海期貨交易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場內全國性大宗商品倉單注冊登記中心建設、智慧倉儲、境內外交割業務等方面開展務實合作。
三、數字化和供應鏈金融服務成為京東物流2大優勢
(一)京東物流數字化比較優勢明顯
進軍大宗生產資料領域,數字化供應鏈管控能力和數字供應鏈金融服務是京東物流的兩大優勢。
一體化數智供應鏈是京東物流近幾年反復驗證的一套數字化轉型方法論,也取得了不錯成效。以京東云為代表,過去一年實現了超110%的高速增長,已經為100多個品類、5000多個品牌,管理著超5000萬SKU,真正實現了從供應鏈中來,到產業中去。
供應鏈金融服務方面,京東物流有京東科技助力。在618期間京東科技為產業鏈上下游上百萬家中小微企業,累計提額超120億元,減免息費金額超2億元。但在金融監管趨嚴的背景下,京東科技存在金融監管風險。
(二)阿里在大宗商品物流上的探索
除了京東物流,阿里也在制造業物流上進行了探索。
雖然菜鳥網絡控股的通達系還局限于消費品物流,但阿里積淀的資源已經可以服務制造企業客戶。
此前阿里還與五礦發展(大宗商品貿易供應鏈企業,旗下還有五礦物流)設立合營企業五礦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進入大宗商品B2B供應鏈市場,但由于市場監管局的介入,兩者合作并不順利。
阿里的一達通服務還可為中小外貿企業提供外貿供應鏈服務;菜鳥海外倉業務遍布全球,覆蓋亞歐美洲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期以色列海外倉及分撥中心正式啟用。
雖然菜鳥也在變重,但整體上京東物流做得更重,已經介入到工廠里的線邊物流,收購跨越速遞和德邦物流等資產后,這種重資產優勢更加突出。
京東基于消費畫像反哺生產制造,消費端與生產端聯通后這其中的供應鏈鏈路更長,創造商業價值更大。并且還提供了生產企業為京東打工的可能性,而這種生產已經很普遍,比如沃爾瑪、物美都有他們貼牌的消費品。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