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離不開機器人,傳統工業機器人因體型大、安全性和靈活度較低等問題,難以滿足市場需求,隨著制造業的轉型升級,許多復雜生產工作需要人機協作來共同完成,這時協作機器人憑借著安全、靈活、易用等諸多優勢應運而生。
它的出現彌補了傳統工業機器人應用范圍的局限性,填補了人機協作的空缺,在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協作機器人在賦能智造的同時,其自身也在迭代出新的路上越來越“卷”了。
協作機器人助力抗疫
在新冠流行持續不斷,核酸檢測廣域常態化的當下,上海、深圳等地核酸檢測機器人火爆全網。通過機械臂識別人臉,拿起棉簽塞入嘴中,隨后內窺攝像系統將識別出扁桃體,然后引導棉簽旋轉采集通過力反饋傳感器實時調整力量,動作規范且過程輕柔、無痛。
核酸采樣機器人的出現,達成了生物、機械、電子、計算機(人工智能)以及社會學的有機統一。
協作機器人成為按摩達人
6月26日,在“廣東脊柱健康前沿技術論壇”上,廣東醫藥科大學與君生醫生集團聯合創新研發的科研成果——“神龍手”智能機器人,可精準辨認和推拿穴位,能夠協助中醫按摩師,大幅減少中醫按摩師的工作負擔。神龍手智能機器人將在今年商業化投產。
協作機器人成物流倉儲“最強輔助”
今年618購物狂歡節中,全網累計攬收包裹量達到了100億件。在全國防疫調控的大背景下,面對如此大的包裹量,得益于協作機器人在規模化快遞分揀、大件貨物搬運、無人送貨車、末端遞配送等環節中的“鼎力相助”,大幅度地提升了運輸效率。
應用場景的拓展,讓協作機器人發展迅速,據Interact Analysis研究表明,協作機器人在2021年增長了45%,預計到2026年,協作機器人市場將繼續強勁增長,年均增長率達20%。
未來在市場需求的推動下,協作機器人也將持續更新換代,預計從結構、感知、認知三個方向上著手。
在結構上仿生化,運用彈性和軟物質材料來提升機器人與人/環境的協作適應;在感知上融合化,與腦神經科學、生物技術、人工智能、認知科學、網絡大數據技術等深度交叉融合。加入更多傳感器,使機器人能夠通過聲音、手勢、圖片等來理解人類指令;在認知上系統化,加強與工業互聯網數據的連通性。
目前協作機器人主要應用于B端市場,涉及3C電子、汽車與零部件、消費品、包裝與物流等領域,隨著協作機器人技術的迭代,能應用到的場景也越來越多,包括市場更為廣闊的服務領域,為人們生活帶來更多便利,在此之中,協作機器人也將迸發出無與倫比的潛力。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