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繁榮,中國制造全球化更進?步,品牌或難突破,但未來很??段時間內,供應鏈物流都將處在上升期。
10月13日,中國海關公布了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外貿進出口數據,再次佐證了今年中國的跨境繁榮,貿易總值達28.33萬億元人民幣,進出口增速均超22% 。
此外,還披露了前三季度,中國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達到了52.67萬,其中,民營企業占外貿總值的48.2% ,但增長仍達28.5%,其余主要為外商投資企業。
這其中的絕大部分企業都是依靠平臺型出海,而非自營,自然也很難在國際打響名號。艾瑞咨詢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跨境出口電商中自營型僅占21.1%。當然,這與2016年的9.8%相比,已經是非常大的突破,也離不開供應鏈物流人員的努力。
實際上,在這一場中國品牌出海的時代變革,不僅是跨境物流,中國各個角落的物流人其實都與之相關。
來源:華創證券
01 中國物流,走向世界
疫情以來,全球的供應鏈都受到沖擊,具體的例子發生在各行各業。科技業討論的芯片,制造業討論的原材料,以及近幾周引發大范圍討論的停電停產和油價上漲,都只是“冰山”一角。
這座“冰山”,就是運輸物流行業。
1952年,被譽為美國諾貝爾經濟學獎第一人的保羅·薩繆爾森(Paul Samuelson),首次提出“冰山運輸成本理論”,將運輸過程中流失的成本,想象成冰山融化,構建了更便于計算的經濟學模型。后又被學者借以討論“本地市場效應”,解釋為什么各國傾向出口的產品,往往在其國內也有大規模市場。
該理論自然也能解釋在當今中國,物流各細分領域正遭遇的一系列變化。
毋庸置疑,擁有極高的性價比的中國產品,已經在本土市場的打磨中不斷成長,伴隨著日趨成熟的互聯網電商經濟,正越來越受到全球市場的青睞。疫情之下,不間斷的大規模生產又保證了中國制造,并催生了跨境出口的繁榮。
而反應到物流行業,內外的表現形式又有所不同。
對內是節流,是境內電商平臺及物流的功能細化升級。所以一方面,我們會看到,快遞價格戰加劇使得小哥收入縮減,公路貨運平臺擠壓司機線下接單空間。而在另一方面,我們又會發現,社區團購倒逼冷鏈發展,倉儲機器人的進步,以及供應鏈物流系統(ERP、WMS、MES、TMS等)更被重視。
對外是開源,是跨境電商快速發展,及出口電商物流開始進入紅利期。所以航運市場高度繁榮,船公司甚至主動開始限價,同時中歐班列運力也愈發緊張。根據艾瑞咨詢的《2021年中國跨境電商出口物流服務商行業研究報告》,近五年,跨境出口電商物流市場規模復合增速高達42%,2020年規模更是達到1.3萬億元,增速為84% 。
而這一次,從品牌知名度而言,由于海外甲方電商平臺的穩固,(歐美國家的渠道由 WISH、亞馬遜、eBay 把持,在東南亞 Shopee 也已成為第一)中國企業或很難有新突破。相比之下,中國的乙方供應鏈物流已經走的更快,也即將幫助中國制造和品牌走的更好。
來源:中金公司研究部
02 投資跨境,不僅在于跨境物流
跨境物流當然已經成為投資重點,甚至有投資人對羅戈網.物流沙龍表示:“國內物流不看了。”
今年年初,中金分析師在研究報告中寫道:“2020年是跨境電商步入規模化成長的元年,衛生事件是模式質變的催化劑。我們認為跨境電商物流有望上演五年四倍的跨越式發展。”
而根據《2020-2021羅戈物流行業年報》的統計數據,在收錄的的共301起行業融資中,從疫情爆發至今年6月末的時間,物流服務運營領域內,跨境物流次數和金額都達第二名,融資事件共18起,金額共計147.31億人民幣。
來源:羅戈研究
來源:羅戈研究
但投資跨境的火熱,跨境物流的多次數和高金額只不過是最表面的現象。疫情以來,華創分析師已經多次在研究報告中強調觀點:
預計未來3-5年是To B供應鏈服務市場重要發展機遇期及投資機遇期。建議圍繞兩條線索開展研究與投資:
其一是幫助中國制造、中國品牌降本增效與產業升級;
其二是幫助中國制造、中國品牌出海,助力全球化進程。
發生在物流科技領域的投融資,以自動無人駕駛、物流機器人和物流信息化為主,也會促進行業發展,并最終助力跨境。
在不同模式的跨境電商平臺,中國企業也面臨不同的痛點。
來源:中金公司研究部
尤其是自營型交易模式,即使成功如SHEIN,估值超過3000億元人民幣,也有其風險所在。一位在德國的物流管理人員向羅戈網.物流沙龍說道:“SHEIN 太神秘了 ,大部分的中國人是不知道這家公司,但不少在這個平臺上買過衣服的歐洲人,卻并不知道它是中國的。”
而在平臺型交易模式中,WISH、亞馬遜、eBay 對于歐美人來說,已經和中國人使用淘寶、京東、拼多多一樣習慣,阿里巴巴的全球速賣通(AliExpress)只能在夾縫中求生。這也使得一些中國電商在發力跨境的時候,會聚焦期待提升品牌知名度,避免淪為沒有姓名的白牌賣家。
足以稱為跨境品牌標桿的安克創新(Anker),以充電器為主打產品,已于去年8月成功登錄創業板。其招股書內的數據顯示,亞馬遜占其線上營收的93.4%,這也直接導致在今年5月亞馬遜的“封號風波”后,其股價持續下跌。不過即使沒有受到影響,其發展也困難重重,年初跨境電商企業創始人田摩西接受《巨潮商業評論》的采訪時,將其形容成“一個沒有生態系統的早期的小米”。
但是,不論產品被售賣在哪個平臺,跨境電商物流的機遇卻是相同的。
在昨天(10月13日),新華網聯合京東物流共同的一體化供應鏈研討會中,京東也展露了對于跨境物流機遇的期許:“JDL將伴隨中國制造&品牌的全球及產能外遷,帶來供應鏈話語權的提升”——
在FOB方式為主的傳統貿易下,本土物流企業無話語權,多數利潤被海外代理賺走
中國品牌(商品)出海使中國商家話語權提升,會傾向于直接選擇中國本土物流公司
碎片化、短平快的物流需求對國際供應鏈物流模式提出新要求,一體化物流企業毛利水平也有望提升
而對于原本就深耕在跨境的物流公司而言,收獲的則可能更多。
來源:華創證券
其中,成立時間最早的燕文物流,是迄今為止國內跨境物流企業中唯一一家擁有雙證(國際快遞經營許可證和國際郵件經營許可證)的企業,已于9月28日同中信證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擬創業板掛牌上市,正在發力專線產品。
對此,華創分析師認為以燕文為代表的跨境專線,將會助力中國品牌出海的紅利期。并在報告中寫道:“跨境出口電商正處于高景氣階段,跨境出口電商物流將享受紅利期,跨境直發與海外倉模式將會相互補充,而在跨境直發中,跨境專線業務預計會因其高性價比獲得持續高增。”
03 一方水土養一方供應鏈
來源:高德納(Gartner)
咨詢公司高德納(Gartner)會于每年中旬發布全球企業的供應鏈排名,具有較高的國際認可度。但在2021的TOP 25中,中國品牌卻依舊只有阿里巴巴和聯想。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也養了一方的供應鏈。每個國家和地區都有匹配的商業邏輯,以及供應鏈邏輯,并最終體現在物流中。
我們眼見的,生活中觸手可及的,是百事和可口可樂,是歐萊雅的化妝品,也是戴爾的電腦。但在背后,是一個國家和地區最具特色的原材料,是在商業經濟中不斷被完善的產品,以及配套的供應鏈物流。
蝦皮(Shopee)能在東南亞打敗Lazada,成為最大的電商平臺,并繼續發力全球擴張,也不過是再一次重復的供應鏈商業故事。
2015年蝦皮(Shopee)首次上線,在擴張的早期,當時新加坡和中國臺灣會有人將其稱作“小淘寶”。創始人李小東在接受英國媒體《金融時報》時也曾表示,跨足電商領域的起因,不過是因為女兒想念中國的淘寶。
當時沒有人覺得,被阿里寄予厚望的Lazada會被蝦皮(Shopee)威脅,尤其阿里在完成收購之后,對其進行了大量的投資與改造。
一位在新加坡的蝦皮(Shopee)前員工卻對羅戈網.物流沙龍直言:“產品設計當然學習了淘寶,但運營沒辦法也沒必要學,因為最重要的事,是了解并遵循當地的社會規則。”
來源:清華大學出版社《供應鏈管理:戰略、計劃和運作》
中國的跨境供應鏈物流,必然會是未來3-5年的主題,也會更加深刻的影響整個行業。“但我們認為,這一(疫情)加速點燃的不是短期膨脹,而是長期成長。”中金分析師在報告中寫道。
歷史上的每一場變革,都是一次大浪淘沙的過程,我們無法預估發展的前景究竟會到哪一步,“冰山”還會融化多少。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這場變革需要成長的,是行業內的每一個人。
畢竟,供應鏈物流,連馬斯克都覺得困難。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