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集團董事長王衛日前對120位投資者分析了順豐今年第一季度業績欠佳的原因,也暢談了企業未來發展的一些設想,包括對供應鏈物流的見解。
其主要觀點是:
第一,公司的愿景是成為獨立第三方行業解決方案的數據科技服務公司。公司的時效件、電商件針對不同客戶群體,如細分為頭部、腰部客戶,分別對應電商標快、豐網服務產品。
第二,時效件方面,順豐 B2B 商務件(工商業快遞)是主要收入和利潤來源。
如何維持時效件的優勢、進一步拓展國際化市場,其舉措包括:
一是,繼續深耕 B 端,深挖工商業部分需求。
二是,運用數據把供應鏈環節中的具體場景體現出來。公司不做傳統的供應鏈,而是運用科技和快遞網絡做一個全新的供應鏈,透過用技術和數據深入到各行各業,把很多通用的場景提煉出來,和原來快遞的網絡能夠做到無縫對接。
三是,從技術、服務標準、服務對象角度來看,新的國際物流市場和傳統的物流市場區別非常大。在外貿領域里,近年來40%以上貨量已經用跨境電商這個新業態來服務,不等同于原來的貨代。順豐的國際業務,不是國際三大的快遞業務,而是要深耕市場。
近年來,供應鏈管理是個熱門話題,各式物流企業如何參與供應鏈管理過程也是觀點林立,模式多元化。
業界通識是傳統的生產、流通、分配和消費四大環節與時俱進到按照一體化供應鏈管理組織運營,物流企業參與供應鏈管理也分成批量物流、訂單物流和準時物流等不同類型。
一些物流企業根據經營范圍和核心業務流程提煉演變出自我界定的供應鏈管理概念,難點在于社會產品林林總總,每一種產品都有其供應鏈管理流程。
而物流企業從事的是貨物集散運輸和相關信息服務,按照貨物運輸特點和規模效益等原則歸并同類或相近的產品群體,合理配置資源,組織運輸流程,形成商業模式。
然而,在現代科技和互聯網的交互影響下,社會部分產品及原材料的供應鏈管理一直處在變化、整合中,其商業模式也是見仁見智,莫衷一是。
筆者無意去評論王衛觀點的對錯,理解順豐集團從現有產品系列和資源布局去拓展供應鏈管理,但認為其觀點有幾點新意值得關注:
其一,創新適合順豐業務的供應鏈管理的市場空間。
長期以來,物流對制造業、商貿業定位是供應鏈的上下游關系,物流跟從制造業、商貿流通業的發展步伐,制造業、商貿流通業的產品和服務要求決定了物流業的商業模式和服務形態。
隨著后工業化時代的來臨,互聯網催發了新消費經濟、新商業模式,傳統的供應鏈包括附隨的物流概念受到了極大挑戰和沖擊,物流突破制造業、商貿流通業定位的發展框架,拓展以有效支付能力的個人消費者為服務對象,成功發展出電商快遞、同城、眾籌、共享和各類互聯網物流平臺,打造了傳統供應鏈時代不具有的新型物流供應鏈,豐富完善了供應鏈的內涵和外延。
而且隨著各類個人智能設備的創新和持有,以消費者為對象的個人物流系統還在快速拓展中,從大城市到二三線城市、農村,從東部沿海到西部地區,從國內到國外,市場空間快速擴張,傳統物流業態邊界屢屢被打破。
另一方面,農業、制造業、商貿流通業的物流長期被界定為TO B業務,但在現代各類科技創新和交互中,農業種植業、制造業也出現裂解和分化,個人生產方式也不斷涌現,這類產品和服務對象可以通過互聯網網站銷售,不需要進入傳統物流供應鏈,個人生產和個人消費的直接配合,要求物流模式具有短鏈和快速反應機制。
筆者認為順豐公司戰略看到了新經濟蘊藏中的新物流機遇和巨大商機,而且物流創新可以引導相關產品和服務供應鏈的快速成型、復制和推廣。
其二,新型供應鏈物流發展基礎是科技為王,基礎設施布局優先。
即使順豐在業內擁有較先進的物流科技裝備,但其配送也得擁有一支龐大的快遞員隊伍,特別在末端配送環節,快遞物流企業人工開支巨大,在現有技術裝備不變的情況下,業務網絡的擴張意味著需要不斷投入人力,增加配送員隊伍。
而現實中快遞員隊伍基本上是青春流水線,有志于把快遞作為終身職業規劃的員工并不多,因此機器取代人工是必然會發生的迭代過程,發展節省人工、提高效率的自動化、智能化設備是市場先行者的自然選擇。
另一方面,供應鏈涉及產業、流通和消費眾多環節的物流流程組織提煉,配送距離遠到境外,近到同城同區,各類貨物集散能力要求對樞紐、園區、倉配、末端、各類運力資源和裝備、相關設施數字化、智能化等要素進行統籌配置,打造一條條高效的物流供應鏈,這對立志做“鏈主”的物流頭部企業來說,既要有強大的物流科技創新能力,也要有強大的資金實力,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傳統物流業的自我革命。
王衛也看到企業打造供應鏈的同時,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剩余資源的問題,如中轉場、運力等設施設備的利用率不足,他也給出順豐的解決方案:如做透B端,產品組合等。
其三,打造差異性服務,增強核心競爭力。
快遞物流企業眾多,但順豐服務是獨樹一幟的,這就是時效性和便利的客戶體驗,這個特點反映了物流服務的本質要求:又快又好。王衛認為,隨著鄂州機場的投入使用會拉大與同行3~4小時的距離,這不僅會影響國內的時效網絡,對順豐的全球網絡布局也會產生積極影響。鄂州機場能否成為順豐業務的阿基米德支點,正受到業界的廣泛關注。
前不久,順豐宣布收購嘉里大通,業界猜測順豐是否借此橋梁進軍國際物流業務,包括貨代、報關、船代、海運等。
按王衛的邏輯思考,業界有點多慮,他想做的是一條具有順豐特點的國際物流供應鏈,如發力在跨境電商等業務上,這和傳統的貨代企業發展國際物流具有不同導向。
但換句話來說,這種換道超車的邏輯是不是更具有顛覆性呢?一旦超車成功,就是行業或業態翻桌子之時。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