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2月22日消息 經濟之聲高端對話專欄《愛評論》“崇嶺計劃”新經濟企業掌門人系列訪談本期播出:經濟之聲主持人梁婧對話極智嘉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鄭勇。
鄭勇,極智嘉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清華大學和德國亞琛工業大學雙工業工程碩士。2015年創立極智嘉,2018年榮登《財富》雜志“中國40位40歲以下商界精英”榜單。
梁婧(右)對話鄭勇 (攝影 鄭佳卉)
從物流管理到供應鏈管理
梁婧:大多數人對物流機器人感覺還是感比較陌生的。物流機器人在分揀過程中怎么體現智能化?
鄭勇: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實現室內的無人駕駛,做到自主導航,知道自己位置在哪里,知道到下一個目的地怎么走,在這個過程當中能夠自主感知周圍的環境,避免碰撞,保證安全,這是無人駕駛里的智能技術需求。另一方面,我們的解決方案或者系統通常不是一臺機器人在發揮作用,而是幾十臺甚至幾百臺機器人組成整體的系統,幫客戶解決倉庫運作問題。當幾百臺機器人一起運作的時候,怎樣調度這些機器人、分配任務、解決交通擁堵,倉庫里貨物怎么存放、庫存怎么管理,特別是“雙11”的時候,把機器人、庫存和幾百萬訂單三者結合在一起,怎樣做到最優,需要非常多的算法,實現整體系統的優化。
梁婧:您曾經提到希望極智嘉未來可以做成平臺型公司,您希望平臺型公司發揮什么樣的作用?
鄭勇:當我們定義這個平臺的時候,我們一般這樣描述:希望打造全球化供應鏈的技術平臺。我們希望打造全球化的市場。物流是一個網絡,全球化連接在一起,才能發揮最大作用。物流在整個供應鏈里是非常基礎的設施,我們希望通過物流切入客戶的供應鏈。在我們比較關注的一些場景里,比如工廠、倉庫或者客戶的零售門店,甚至把商品配送到終端消費者的手里,物流機器人都能發揮巨大的作用。通過物流機器人的引入,甚至會讓供應鏈每個環節的組織方式甚至整個供應鏈模式發生改變。所謂的智慧供應鏈,需要的是數字化,更加敏捷、柔性,能夠快速響應市場需求,這是供應鏈的未來趨勢。
智慧物流:自動化率亟待提升
梁婧:好像目前大部分電商倉儲中,人力占比還是很高的。現在,人和機器人的比例在倉儲當中大概是多少?
鄭勇:在全世界來看,整個倉儲自動化的比例還處在非常低端的水平,即使在歐美、日本等發達經濟體,物流自動化滲透率也只能達到30%到40%,還有很大一塊必須依靠人工。生產和制造環節對柔性的要求相對低一點,而物流環節因為非常貼近消費者、貼近零售端,變化很快,如果用非常剛性的解決方案,很難適應市場的變化和業務需求的變化。
梁婧:就好像夏季大家愿意吃雪糕、冬天大家更愿意買羽絨服,這兩種商品在不同的季節,在倉庫中要處在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區域可能還有不同的銷售量,所以會產生很多變化。
鄭勇:最需要柔性的是來自終端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如果最后的自動化解決方案沒辦法適應這種調整,效率就很難達到,雖然有訂單,但是沒辦法準時出貨。很多人還有印象,幾年前的“雙11”大家還沒有那么多經驗,很難應對“雙11”業務波峰,導致訂單擠在倉庫里面出不來。
今天有了機器人的解決方案,通過軟件、算法,機器人能夠很好地根據業務需求自己去學習、適應。它是非常柔性的系統,每臺機器人都在獨立工作,即使有一臺機器人宕機了,也不會影響整個系統的運轉。有了機器人解決方案,能夠替代現在的人工模式,我們就看到了非常大的機會。我們也期待未來幾年,中國的倉儲物流能夠從5-10%的自動化率,迅速達到50%。
物流科技企業的成長空間值得看好
梁婧:之前我看到業界有這樣一個判斷:10年前看電商,10年后看物流。您是否認同這個判斷?
鄭勇:非常認同。過去電商的快速發展,就是因為有物流一直支撐著。同時,在電商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物流體系也成長了很多。我們的快遞業就是非常鮮明的例子。但是倉儲這個領域相對來說還有一些差距。在未來10年、20年里,倉儲這塊應該會發生比較大的變化。
梁婧:結合目前經濟環境和整個行業的發展特點,您期待國家未來在政策層面,對于物流行業尤其是智慧物流這一塊,提供哪些政策上的支持?
鄭勇:物流行業因為有電商、零售,下游客戶需求的變化帶來很大的挑戰;又因為有人工成本問題,我相信物流行業受到科技的影響,或者是發生科技變革的速度會越來越快。這兩年,國家也提出建設物流樞紐,包括結合“一帶一路”建設,總之國家非常重視物流這個行業。當然,我們做物流科技的企業,希望國家更多地關注物流行業,更多地支持物流科技企業的發展。如果國家在這方面有更多的政策支持,我們肯定能夠走得更快。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