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物流成本高、效率低、服務差,是困擾很多傳統餐企的痼疾。餐廳的互聯網化在逐漸提升,而供應鏈物流的互聯網程度卻遠未跟上,甚至還摻雜人情因素及灰色利益。在云鳥配送市場副總裁趙倩看來,根源在于缺乏標準。作為餐飲供應鏈物流的骨干企業,云鳥配送剛剛完成了1億美元的C輪融資。背靠巨大餐飲市場,依托自身在城配市場的規模和技術優勢,云鳥配送希望在提升餐飲供應鏈物流效率的同時,探索建設餐企供應鏈物流的行業標準。
從行業痛點切入
大多數餐飲企業都有常用的物流配置,或者是有自養車,或者有長期合作的車隊。不過,看上去每家餐企都具備的物流其實問題頗多。趙倩表示,這也正是云鳥配送得以切入餐飲市場的重要原因。
對于餐企來說,自養車或者自養車隊首先是成本比較高。其次,自養車靈活性相對較低,沒法根據運輸要求調控成本投入。如果因為運輸環節的原因導致貨物出現問題,餐企只能自行承擔損失。況且,餐企如果自養車,車種一般比較單一,很難滿足當下餐廳的多種運輸需求。相比之下,云鳥平臺則為餐飲客戶提供了更為省心和專業的服務。據介紹,針對餐飲食材的運輸或者餐企團餐運輸的特殊性,云鳥配送都會對相關服務人員開展專門培訓,因此服務相對專業。此外,作為互聯網物流平臺,云鳥可以根據餐廳實時需求精確下單,靈活可控。另外,云鳥還可以提供貨值險等增值服務,更好地保障客戶權益。
事實上,傳統運輸不僅技術水平低下,且大多涉及灰色利益。據悉,灰色利益能夠占到餐飲物流成本的10%。對于臨時用車,更有一些坐地起價的惡劣情況出現。云鳥配送則將一切都置于陽光下。據趙倩介紹,規模和技術是云鳥配送的優勢所在。目前,云鳥配送在全國擁有10萬輛車。其中,北京區域有3萬輛車,華東地區包括上海、南京、蘇州、杭州、無錫、常州等城市在內,大概有4萬輛車。云鳥依靠技術系統為客戶規劃最佳線路,從而提升和優化配送效率。
探索行業標準
對司機進行制度化管理,管理與業務分開,有明確的獎罰機制,這是互聯網物流平臺云鳥與傳統運輸企業的重要區別。
趙倩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云鳥設有專門的部門對司機進行培訓,力爭做到服務的標準化。司機加入云鳥之后,就會有一個系統的培訓;在司機開始接觸業務進行投標前,會再有相應的培訓;中標后還會有相應的更有針對性的培訓。此外,具體到進倉出倉搬運、戴手套、戴口罩、商品運輸的特殊要求等,也會作為附加服務提供給客戶,客戶可以根據需求與司機提前溝通。一旦雙方溝通確定,司機承諾可提供某項服務而在服務中沒有落實,云鳥公司會根據情況對司機進行內部處罰,嚴重的甚至會拉黑淘汰。
“我們希望這種附加服務能夠成為一種標準化的行業服務,用戶可以直接在平臺上勾選,以后甚至是倉配一體,實現規范化、標準化運作。”趙倩說。
技術領先直接帶來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升。以云鳥配送和東方餃子王的合作為例,由于云鳥的TMS(運輸管理系統)能夠根據車輛在途情況監控和優化線路,成功將東方餃子王此前600多元/車的物流成本降到500多元/車,線路也從此前的一車五點變成了一車六點,提高了物流效率。
嘗試生態圈運作
據介紹,云鳥配送的餐飲供應鏈物流開始較早,截止到2015年底,云鳥在北京合作的餐企大概是2000家。目前,云鳥的客戶主要分為互聯網客群,有第三方物流、落地配物流需求的物流合作伙伴,還有一類是傳統行業。餐飲客戶主要是在傳統行業這一部分,占比大概是傳統行業的50%,在整個云鳥業務里占比大概15%-20%。
“我們還是以傳統餐企服務為主。互聯網餐企客戶目前主要是餓了么、鏈農等。之前也曾與一些O2O餐企合作過,但相對來說,O2O餐企快生快死,傳統餐企的業務更加穩定,也更有利于我們探索行業服務標準。”據趙倩介紹,與傳統餐企的合作也主要分為兩類:對單體餐企來說,主要是從倉到店,對于有中央廚房的連鎖餐企來講,大多是承運中央廚房到門店的運輸。除了食材等供應鏈物流外,還有部分團餐配送的業務。
趙倩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目前云鳥配送也在嘗試生態圈運作,與一些客群相似的企業進行合作。“我們剛剛和屏芯科技達成戰略合作,未來也考慮將云鳥接入到屏芯科技在餐廳端的系統當中,為餐企找車下單提供便利。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