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為煤炭脫困指路 物流效率提高
時間:2015-05-26 11:13
|
作者:
當前,煤炭行業的脫困正受到國家層面前所未有的重視。隨著經濟下行壓力的增大,煤炭行業無疑將更加嚴峻的形勢和考驗。但在與會專家看來,經濟下行不是造成煤炭行業全面虧損的主要原因,耗煤量的下降主因不是在發電量下降,而在于技術進步。而國有煤炭企業的特點、政企信息不對稱是造成當前煤炭產能嚴重過剩的主要原因。
孟家港國際儲運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孟家港國際儲運)是一家在煤礦開采、鐵路運輸、海港倉儲、海洋運輸、江港配送、終端銷售等全產業鏈都有參股、控股和獨資公司的綜合性煤炭貿易企業。孟家港國際儲運被做為此次論壇的產業互聯網案例,專門向與會者分享了該公司的經驗和創新成果。
該公司董事長孟大富說:“亞洲金融危機我們公司業務沒有受到影響,但是自從2012年開始我們的盈利能力持續下降。總結下來,應該說是煤炭的生態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與消費品不同,大宗商品散貨以煤炭為例,生產和需求均相對集中。在孟大富看來,供需信息已不是影響煤炭價格的關鍵因素,“根據我們多年的從業經驗,分析總結出煤炭買賣是一個復雜的供應鏈過程,煤炭買賣的真正痛點在于供應鏈。”
孟大富認為,當前,以中間商主導的煤炭貿易時代已經過去,以煤炭生產企業與煤炭用戶直接進行交易,即大宗商品產業互聯網的時代到了。“為了走出困境,我們只有自我革命,把自己從中間貿易商轉變為第四方供應鏈綜合服務商。”
“互聯網+”最終一定是提高了效率
“總的來講,中國經濟新常態,增長速度回落,增長速度回落最顯著的標志就是重化工業,這個回落不是短期周期性波動,所謂的歷史需求峰值已經到了,或者說即將過去。電力和煤炭都面臨著類似情況,可以說是全面的產能過剩。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著力提升企業和行業效率。”劉世錦說。
為了做好供應鏈服務,經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及國家長江管理委員會等部委正式批復,該公司在江蘇鎮江建立了自己的港口——孟家港,項目占地面積8900畝,投資規模80億元,建成之后將成為國內最大的內江大宗散貨儲運、加工和交易為一體的大型國際物流園,也將是國內第一個無人港口料場。
供應鏈環節包括物流監管、金融服務、信息分析、商務洽談、解決方案,加工和倉儲。“為了更好服務客戶,我們將依托現有
物流管理團隊為客戶提供物流監管和金融服務,同時為客戶提供其他五項免費服務。最終我們期望,通過我們的努力使大宗商品供應鏈的生態圈成本更低,效率更高,速度更快。”孟大富說。
“‘互聯網+’最終一定是提高了效率。”劉世錦同時指出,互聯網只是一個平臺和載體,它把產業過程和金融機制結合在一起,所以,技術的銜接、金融產品的設計很重要。需要正確評估和分散風險,營造更加寬松的政策環境,提供有效激勵機制,同時政府的監管和規范手段也要跟上等,這些都需要深入討論。”
記者了解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欲將“產業互聯網論壇”搭建成一個經常性的互動溝通平臺,組合各方資源,分享經驗,開展重要問題和典型案例的研究等,共建共享共贏,推動互聯網對實體經濟的深度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