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講云倉之前,先說一下當前國內實體云倉的模式,目前國內主要有以下三種云倉類型:(1)阿里、京東等電商平臺自建的自由開放式的云倉;(2)傳統第三方物流自建的云倉,如中聯網倉;(3)由順豐、百世、天天、宅急送等快遞企業在自有倉庫基礎下自建的云倉。下面我以順豐云倉模式為例子來講解一下:WMS如何有效的支持云倉物流倉儲效率的提升?
順豐從2013年以服裝行業為切入點,切入到B2C第三方倉儲運營和管理的市場,它借助原有的快遞資源,多渠道的與各類電商企業以及平臺進行合作,順豐的云倉時代正是從這時正式開啟的。其實云倉是依托傳統第三方物流倉儲管理格局而形成的,借助互聯網+的時代背景,和互聯網云儲存一樣,無論是電商還是物流企業,都是通過倉配一體化、路由調撥、高效服務、節約成本等為客戶提供云存儲的服務體驗和感受。
而作為物流中心精益化管理的工具WMS(倉儲管理系統),在兩年前還沒有云倉概念的時候,系統多倉庫管理基本就是是通過多倉部署或集中化部署這些方式來實現。而管理云倉首先要滿足的是網絡化的技術架構,包括現在的SAAS服務模式,更重要的是集中化的數據管理和分散可視化的數據展示,即線上數據的可視化和線下集體倉庫作業步驟的管理。
一、云倉系統的功能
而說到云倉,我們先了解一下云倉系統更需具備的一個系統功能:訂單處理。
(一)訂單處理功能
訂單處理功能原理就是:接收客戶訂單→根據設定的規則進行訂單
分揀,并分配至各個倉庫→運輸,這就需要有一個前端路由來實現訂單處理功能。這個路由的調撥規則設計需要涉及到以下因素:①調撥;②訂單的優先級;③訂單地址;④快遞方案;⑤服務產品類型;⑥下單時接收的到貨時間;⑦倉庫生產訂單所需時間等等。
?。ǘ}原則
1、尋倉原則
就云倉來講,以倉庫為基礎的第一個原則就是:訂單的尋倉原則。尋倉原則會考慮到倉庫的地址,即根據倉庫的地址來匹配訂單。在尋倉過程中會考慮到時效和成本等更多因素,基于時效和成本這兩個因素我們又會考慮到安全庫存、快遞距離、訂單是否涉及拆單等多種因素。
2、涉及角色
當訂單進入倉庫以后,倉庫又是以什么樣的作業規則使得我們快速的將訂單送到客戶手中呢?在云倉模式下倉庫管理會涉及到哪些角色呢?
第一個角色是:最前端的訂單客服。訂單客服要根據訂單路由規則對客戶訂單進行分配生產倉、審核、下發等工作,這些工作可以由系統自動完成。
第二個角色是訂單管理員。倉庫也可以將這個角色的大部分工作由WMS系統自動完成,自動完成部分包含:訂單分配庫存、組合任務或組合波次、單據打印,包含面單、發票、購物清單等。當訂單到達倉庫后,訂單管理員會進行倉庫分配、作業波次組合、任務組合,有的還涉及單證的處理,包括單證提前打印、后置打印等。
第三個角色是倉庫作業角色。包括揀貨人員、播種分揀人員、打包人員、與快遞商交接的人員等,這些角色的工作范圍與內容大家都是很清楚的,在這里我就不再贅述了。那么為什么要提到這樣一個角色呢?我們知道做云倉的目標是提高效率,那么在云倉的各個環節都無法來提高生產效率就會影響整體的倉庫運作效率。
那么WMS是如何支持在多倉同時作業,布局的情況下來提高生產效率?以下用幾個簡單的例子來闡釋。
第一個例子是如何產生作業波次?波次的目的是最大效率的優化訂單并且生成作業任務,在生成波次的時候需要考慮非常多的條件以及優化的規則和邏輯。大部分我們了解的WMS系統要么是以人工勾選訂單的方式,要么是以簡單的規則把訂單進行組合,在云倉管理模式下要同時滿足不同的手工波次和系統自動生成的波次,必須先要了解波次的邏輯。
在倉庫中通常我們會根據不同的承運商、作業區域、訂單類型組成簡單的規則,而以最快的速度揀選到最多的訂單,即訂單到達倉庫后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生產的訂單數的規則才是波次規則的核心。
3、訂單優化
我們在談到作業效率的時候都會講到一個概念就是倉庫里的揀貨作業路徑,比如常說的W型、S型等各種不同的揀貨作業路徑優化,但實際上在沒有做訂單優化分析的情況下無論你怎么去優化揀貨路徑,你都沒有辦法避免它的行走。訂單優化最核心的一個特點就是:在倉庫里最小的范圍內,比如2-3個庫位或者一個通道、一個區域,進行多個訂單的組合并完成揀貨。除了倉庫內部訂單的優化之外,我們還要考慮訂單的基本條件比如大宗訂單、小件訂單、大小件組合訂單等作為波次的分析和優化的條件。
二、倉庫內部揀貨作業模式
富勒WMS系統在2015年雙十一為一個多貨主多倉庫的電商客戶配置出了180多種波次規則,這180多種波次規則并不是被限制的行數,而是基于不同的訂單條件、要求和倉庫內部揀貨要求,不斷的配置出需要并發或不并發的波次規則來進行同時作業。完成波次之后就是倉庫內部揀貨,而倉庫揀貨也是要基于之前生成的波次。
?。ㄒ唬┛倰J?br />
對于倉庫內部揀貨我先給大家講幾個概念,第一個就是總揀??倰J剑簩τ陔娚绦袠I部署云倉來說,很多倉庫會將一個產品集中在一個倉庫里的情況下,大批量的單品訂單即一張訂單只需要一種商品,這種單品訂單就要采用總揀的方式一單到底。除此之外還有另一種訂單就是一張訂單上顯示需要2種或者3種商品并且具有重合率,這種訂單也采用總揀或播種的方式進行揀貨作業。
1、總揀模式分類
(1)以訂單找貨
一種總揀是集中把單品訂單揀過來,即傳統的以訂單找貨模式。
?。?)以產品匹配訂單
而單品訂單根本的邏輯變革是以產品匹配訂單,然后直接進行面單打印,這種的作業效率會比傳統的高。
?。ǘ┻厭叿帜J?br />
云倉模式中對于倉庫里大批量貨主、SKU的情況下,商品上架通常是隨機上架,我們會采用邊揀邊分模式。邊揀邊分就是在做波次的時候已經在最小范圍內把需要這些貨品的訂單組合在一起,需要使用一個容器,這個容器分成很多個作業單位,可以是籃子或格子,然后我們推著這個工具去一個庫位或多個庫位完成多品訂單的揀貨。邊揀邊分的模式在2010年的時候開始在一些電商客戶里應用,我們在深圳一家做3C電子產品的電商客戶那里,當時一個員工在8小時作業時間內可以達到揀貨1200-1300單多品訂單的效率。
?。ㄈ┎シN模式(區別于傳統的播種模式)
在多倉布局的的情況下,訂單結構隨著電商客戶類型的不同而變得多元化,除了訂單的結構變得復雜,倉庫的格局的也更復雜,除了多倉,多層樓倉也更多的出現在電商客戶中。訂單結構的不同表現在:早期電商訂單它可以是日化、服裝等,而現在電商商品也不再單一,大家電、生鮮視頻等品類,而生鮮里又包括冷凍、冷藏等品類。
今年雙十一時我們的客戶樂視TV就接到一單120寸超大電視的訂單,這單超大電視就只能用建筑提升機給客戶配送到房間里的?;谶@些不同就會導致我們在做訂單倉庫庫內作業時要求采用多種模式。
傳統意義上的播種模式是根據訂單中商品重合率進行總揀,然后再按訂單進行分播。而現在電商的播種模式在傳統播種基礎上,更需要考慮倉庫布局、訂單結構等因素,然后把不同類型產品的不同訂單進行分區作業之后做匯總,匯總的時候還要考慮三個因素:訂單重合率、每個分區作業樓層的作業效率、如何有效的把不同商品的相同訂單進行有效組合。
部署云倉的目的就是節省成本,在最短的時間內最有效的完成客戶訂單揀選任務。但是在部署云倉時,很多客戶是不愿意把自己的訂單進行分割運作,這就需要我們進行創新,先分區作業后進行訂單合并,然后再給客戶配送,這就是電商對播種模式需求的表現所在。
(四)二次分揀
以前很多做大宗商品和零售的倉庫都是把訂單根據訂單商品重合率進行匯總,然后從倉庫里補貨,把貨品補到揀貨位和中轉區,再根據訂單到中轉區進行揀貨,這就是傳統的二次分揀。對于電商來說,比如現在的跨境電商,大部分商品是母嬰奶粉、保健品、化妝品等,商品結構特征明顯,商品重合率也比較高,而不是單純的訂單。
基于這種訂單結構我們創造了新的二次分揀模式,以最大效率減少中間作業步驟為出發點來設計的二次分揀,同樣進行波次組合,把產品重合率高并且單品SKU量并不是很大的訂單進行匯合后直接揀貨到復核臺,在前面我提到了單品訂單以SKU匹配訂單的在復核臺掃描訂單然后直接進行復核式揀貨的訂單模式,這種模式在電商云倉里應用的比較多。
以上內容來自漢森商學院導師,富勒科技(FLUX)有限公司姜煒煒女士日前在漢森商學院的分享。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