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物流技術與應用》副主編王繼祥先生
參與嘉賓:
北京起重運輸機械設計研究院院長陸大明先生
昆明昆船物流信息產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姜榮奇先生
比亞迪實業有限公司叉車銷售總經理王惠明先生
上海精星倉儲設備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崔雄先生
浙江德馬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卓序先生
九州通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規劃師白紅星先生
王繼祥:對于中國物流裝備產業發展的生態環境,我個人的理解有五個方面:資金、誠信、市場環境、信息技術應用、標準化。圍繞這些方面,在座的各位企業家有何看法?
陸大明:標準化是我們物流裝備產業要持續穩定發展的一個基礎條件。我在這里給大家傳遞一個信息,實際上標準是有的。目前全國共有三個主管物流標準的標準化委員會,分別是全國物流信息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物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物流倉儲設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分別主管物流信息標準、物流服務標準、物流裝備技術標準的制修訂工作。而且,目前這三個標準化委員會應該說是開放的,有不少物流裝備企業已經是這些委員會的成員了,可以申請承擔現在缺失或過時的相關行業標準的起草和修改完善工作。
姜榮奇:我想說說物流裝備企業發展的市場環境。現階段,隨著制造類企業的升級轉型,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加上人工費用的上漲、土地資源成本增加以及對信息化水平要求的不斷提高,對物流自動化系統的需求成為一個必然的發展趨勢。再有,一些新工廠在建設過程中首先要進行物流的規劃,因為生產線實現了自動化,與生產線配套的原料、輔料、成品等也要實現自動化的倉儲、輸送、搬運等作業。同時,物流技術、互聯網的發展,對一些大型物流配送中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三大方面的需求無疑給整個物流裝備行業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和成長空間。
王惠明:最近十年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大物流、大數據的出現,電子商務對現代物流業的巨大需求,帶動了物流裝備產業的快速發展。具體到叉車行業來看,2003~2013的十年間,中國叉車市場的規模從3萬臺左右迅速發展到近30萬臺。在快速增長的需求面前,我們也面臨著空前的競爭壓力。
目前,全世界所有的叉車品牌幾乎都在中國設立了工廠,中國叉車市場約有80多個叉車品牌,其中前10位的品牌占據了60%以上的市場份額,前20位品牌的市場份額超過80%,市場集中度非常高。從產品類型來看,國外市場大概有50%~60%是電動叉車,而中國市場的電動叉車比例則不足30%。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問題日益凸顯。中國叉車市場需要的不再是傳統的內燃叉車,而是更加綠色環保的產品。
2009年,在新能源產業持續耕耘了十多年的比亞迪公司開始進入叉車行業,將硫酸鐵鋰電池應用在叉車上,走了產品創新這樣一條道路,我們的叉車是真正的升級換代的產品,為叉車領域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從前期的樣車試用和推廣情況來看,效果非常好。不僅產品創新,我們還進行了融資租賃、經營性租賃、合同能源等一系列商業推廣模式方面的創新,滿足不同的客戶需求。我們認為,作為一個后來者或者說新參與者,只有通過產品、技術、模式等方面的創新才能跟原來的行業領袖、行業前輩們競爭,促使行業形成新的游戲規則。
崔雄:關于物流裝備產業的生態環境建設,我想談兩個方面。第一是競爭。競爭并不可怕,在座的所有企業都是在競爭中成長起來,也需要在競爭中獲得超越。我非常贊同昨天晚上召開的領袖峰會上大福公司的朱力博士提出的關于行業發展太快以至于整個行業無法理性思考的觀點,無法理性思考必然導致低價競爭的嚴重后果。除此之外,陸院長也給我們物流裝備制造類企業提了一個醒——不要盲目擴大生產規模。
第二是發展視野的問題。大發展需要大視野,我想有幾個方面值得重視:(1)不光要有產品功能方面的競爭,還要注重客戶體驗的競爭;(2)企業之間在從單純的競爭轉向競合,物流裝備產業鏈將出現重組和優化,形成新的產業鏈生態系統;
(3)要有國際化視野,面向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條腿走路;(4)專業化市場定位,有所為有所不為,培養自己獨特的核心競爭力,進而成為市場的教育者和引導者;(5)增強為中國物流裝備行業發展作貢獻的使命感,如推動標準化、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
距等。
卓序:前不久,我在勝斐邇最大的工廠之一參觀時很受啟發,他們在生產效率、品質管理、精細程度等方面都非常值得我們學習。我想跟大家說的是,“狼”一定會來,在今后的發展中,中國企業一定會與狼共舞。在此前30年的發展中,因為有行業保護等各種因素的限制,有初級市場的高速發展,讓我們覺得錢很好賺,生意很好做,但真正和國外的一流企業相比,我們的產品品質、產品性能和產品服務都存在相當大的差距。要縮短這些差距只能通過競爭。而對于如何避免惡性競爭,可以通過國家的法律法規、行業標準進行約束。同時,隨著用戶對物流系統認知的日趨成熟,他們會逐漸擺脫低價消費理念,選擇更好、更適合的產品。所以未來品質一定會成為中國企業選擇物流裝備的首選標準。
目前中國物流裝備產業的分工并不合理,我非常希望通過這次會議呼吁產業生態圈的建立。對此,德馬明確提出了從2014年開始將成本降低10%的目標,努力將產品變成標準的模塊,模塊變成標準的零件,然而組織相關產業分工合作,共同優化產業價值鏈,讓上下游企業獲得利益的同時,使產品的性價比更符合客戶的期望。德馬希望通過此舉為我們的行業帶來新的氣象。
白紅星:任何一個生態環境要討論兩個方面,一個是現狀,一個是趨勢。現狀是我們要知道這個環境是什么樣的,才好做決策。但是怎么樣做決策,還要根據這個行業的發展趨勢而定。信息化對整個物流技術的進步無疑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從目前的技術發展和應用趨勢來看,未來物流系統的發展趨勢第一是無人化,第二是自組織的、可彈性調整的。這些趨勢與信息化的環境和發展密切相關。可以預見,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的IT技術一定會對物流裝備行業產生巨大的沖擊。只有趁勢而上,才有可能成為真正的行業領跑者。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