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王毅
城市配送是指服務于城區以及市近效的貨物配送活動,主要對象為商品,也包括部分工業品的配送。在我國,城市配配送的從業者主要包括專業物流服務商,轉型搬家、貨運公司,郵政和快遞企業(主要從事小件、小包裹運輸)等。
一、城市配送功能要素及流程
1、備貨。備貨工作包括籌集貨源、訂貨或購貨、集貨、進貨及有關的質量檢查、結算、交接等,是配送的準備工作或基礎工作。
2、儲存。配送中的儲存有儲備及暫存兩種形態。配送儲備是按一定暑期的配送經營要求形成的對配送的資源保證。暫存是具體執行日配送時,按分揀配貨要求,在理貨場地所做的少量儲存準備,以及分揀、配貨這后形成的發送貨載的暫存。
3、分揀及配貨。是完善、支持送貨準備性工作,是不同配送企業在送貨時進行競爭和提高自身經濟效益的必然延伸,也是決定整個配送系統水平的關鍵要素。
4、配裝。在單個用戶配送數量不能達到車輛的有效載運負荷時,配送企業通過集中不同用戶的貨物進行搭配裝載,充分利用運能、運力,可大幅提高送貨水平及降低送貨成本。
5、配送運輸。發球運輸中的末端運輸、支線運輸、和一般運輸形態的主要區別在于:配送運輸是較短距離、較小規模的貨物運輸形式,一般使用汽車做運輸工具;同時由于配送用戶多、城市交通路線又比較復雜,需要進行路線選擇與優化。
6、送達服務。配好的貨物運輸到用戶以且還有一項重要工作即貨物的移交,并方便、有效地處理相關手續完成結算,這也是配送獨具的特殊性。
此外,取決于用戶要求,城市配送可能還包括配送加工。
二、城市配送中存在的問題。
1、車輛通行:管理與管制
由于國內很多大中城市對貨車在市區通告進行限制,因此要發展城市配送,貨車的通告許可就成為無法回避的問題。目前貨車市區通行證的必放與管理,一般由城市交通管理部門負責。發與不發,發多發少,不能完全依照市場競爭條件下那一套去做,必須在城市交通容量的總限下有一個通盤考慮,因此對貨車的市區通行進行限制也是必要的。但關鍵在于,這種限制應該是公平的、無差別的。比如說郵政車是可以在市通行的,但當它加入到城市配送服務先烈中以后,就產生了不公平的競爭狀態。
城市配送車輛市區通行的相關問題,實際上反映出政府機關、體制和法制建設的不匹配。各級人大是立法機關,交通管理、城市管理部門提出專業意見,參與立法,然后執行法律,因此不能再將對于法律的解釋權也集于一身。但在實際運作中,往往缺乏有效的制約機制,這也是今后亟待加強的,否則將影響到城市配送行業的發展前景。
2、部門權限:協調與規范
與城際物流不同,城市配送在其發展中更多受到城市管理的制約。由于城市交通歸口城市管理部門,城市配送在發展規劃相協調,應當在城市制定規劃時予以通盤考慮。然而在實際操作中,一系列問題相互調整、協調不力,導致一系列問題的發生,諸如節點設置、配及相關的部門權限和利益對于協調,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某些部門的惰性使然,協調工作開發不充分。
此外,目前城市配送領域的法律法規還不健全,法律解釋的空間也太大,包裹為例,如果說是郵件,那自然是發球郵政法專營的范圍;如果說是貨物,那就發球運輸運輸的范疇?,F實則是缺乏權威的界定,導致有關各方各執一詞。如接貨物收費,并且以是郵件為由。拒絕其他市場主體進入。這些問題的解決,除了一方面要加工工業強法制建設,規范行業行為,另一方面也需要成立專門機構進行統籌,或者加強瑞有的部門間的溝通、協調。
3、配送中心:效益與效率
城市配送不僅僅是“送”的問題,還需要解決為誰送、怎么送、送到何地等問題。也就是說,配關中心只有具備進貨、整理分揀、加工、儲存保管、配送、信息處理等功能于一身,才能體現出配送的優勢。但是由于在建設、管理和經營等三大問題上解決不好,目前國內的配關中心發展相對滯后,存在著很多問題。最為突出的是,目前我國相當多的配關中心只充當著倉庫與運輸中轉站的角色。因此,盡管我國配送中心數量龐大,但大多數都是企業為自身服務而營建的,其中連鎖企業自建的就達1000多家,其業務量低,無法達到經濟配送規模,造成資源利用效率低下。
三、城市配送的智能化發展趨勢
與城際物流相比,城市配送有著自己的一些特點,由于也產生了對智能化、網絡化發展的需求。
1、批量。城市配送以小批量、多批次為主,服務對象眾多,小腦的貨類繁雜,因此在運輸工具選擇、運輸組織方面有著不同于城際物流的特殊要求。
2、時間段劃分與反應速度。一般來說,城市配關對于時效性要求較高,其時間段劃分甚至是以分鐘計的。同時由于城市配送服務對象多以商業企業為主,其經營活動的特殊性要求為之提供的配送服務能夠快速反應。
3、信息接收與反饋的途徑。對于城際大宗貨物運輸來說,基本上是一種定式,對于概率較低的隨機事件有特殊預案處理就足夠了。而城市配送則不同,其貨架商品銷售情況與庫存數量都在超市電腦系統中反映出來;當貨架上和庫存某種商品的數量低于某一警戒值時,系統會自動提示需要補貨,并通過網絡傳輸到物流商那里;物流商再根據預案確定需補充商品的品種睡數量,通過與送體系送達超市。由此就要求城市配送朝著智能配送的方向發展。智能配送要求在作規劃時,運用計算機技術、圖論、運籌、統計、GIS等方面的技術由計算機根據配送的要求,選出一個最佳的配送方案,其中包括配送路線、使用車輛、裝載商品等內容。在實際操作中,首先根據客戶在城市中的頒布和道路交通狀況以及配送中心的具體位置分配固定路線;然后根據具體路線上的商品特性及數量,由系統計算出需要的車輛、車輛上裝載的商品、行車的行后順序、司機、裝卸人員等;配送車輛在配送途中可以利用GPS技術,隨時反映車輛在途狀況,配送中心也可以隨時向司機發出指令。
四、城市配送車輛的選擇
城市配送的核心是按用戶定貨要求,在配送中心或其他物流節點進行貨物配備,并以最合理的方式送交用戶。由于是服務于截獲和城市近郊區,因此一般選用貨車作為城市配送的主要運輸工具。但由于城市配送自身的特點和城市交通的特殊要求,車型的選擇也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
1、車型選擇的一般要求
城市配送的特點是點多、量小。城市道路條件復雜,因此需用車型不大,但靈活性要求高,需要能在狹窄或者路況較差的道路上通行。此外由于要在市區通行,還需符合相應城市在環境保護、尾氣排放等方面較為嚴格的標準,即對車輛的密封性、安全性、環保性也有著較高的要求。同時由于很多城市對于貨車通行實行時間、路段限制,不必須要持有市區通行許可證。
2、專業化與兼容性
在車選擇方面,專業化是基礎,但也不能忽視兼容性。由于需要配送的商品種類繁多,要求不一,需要專業化的配送車輛和托盤。然而對于物流商來說,同時在車輛調配、貨物配載上也相對容易,這就提出對兼容性的要求。
3、車輛智能化的趨勢
在城市配送的智能化、網絡化發展趨勢下,配送車輛智能化代表了一種方向。在網絡化配送中,保持實時通訊是關鍵。當出現配送車輛路途擁堵,或是所服務的某個商場的某一種或幾種商品需求壓力加大的情況時,必須能在配送網絡總控室實時反映出來,以掌握配送車輛所在的位置,并依據預案進行運力調配。要維持配送網絡的穩定運行、提供優質服務,就有必要引入GIS和GPS技術,構建智能化系統。這時,配送車輛就應該裝備GPS定位系統以及通訊、導航終端,實現智能化。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