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安徽合力股份公司發布業績預增公告,公司上半年經營業績增長50%以上。這是該公司連續15年獨占工業車輛領域鰲頭后,又一次質的飛躍。是什么因素讓該企業有如此優良的業績?又是什么“獨門功夫”讓它經久不衰?為此,記者專訪了該公司總經理楊安國。
“從1991年開始,我們生產的合力叉車一直位居行業第一,”楊安國開門見山地說。“去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在我國專業生產叉車的企業中,合力叉車占市場份額為42.7%;如果把內資、外資加上進口等全部形成的銷售量一并計算的話,合力叉車占市場份額的35%左右。”楊安國的成就感難以掩飾,但在引用數據時依然“嚴絲合縫”。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為企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外部環境。楊安國分析說,企業要穩健快速發展,關鍵是要練好內功,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不然,就要被市場淘汰。
合力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技術創新。楊安國告訴記者,他們不是為了“趕時髦”,才講技術創新。他們的技術創新工作始于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目前,公司在線生產的500多個機型、2000多個品種全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擁有專利技術近30項。該公司1995年建成的集研發、開發、試制、試驗與管理功能為一體的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連續多年被評為全國“優秀企業技術中心”。2005年,該中心又被科技部認定為首批國家級“企業研究開發中心”。研發人數達500多人,占員工人數近10%。“僅去年一年我們投入的研發經費就達9800萬元,”楊安國告訴記者,技術創新絕不能停留在“口號”上,要敢于投入并持之以恒。
堅持自主品牌建設是合力的又一競爭優勢。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一些國外的大公司希望合力能為其做“貼牌”。“當時,合力堅持自主品牌,堅決不做貼牌是冒了一定風險的。”楊安國介紹說,今天看來,當時的風險“冒”得既值又對。10年前,合力提出“創合力名牌,建十強偉業”。今天的合力叉車,不僅成了名牌,而且是“馳名”,更是我國叉車行業無可替代的抗衡國際知名品牌的支柱。與此同時,在國際商標注冊中,合力已取得美國、英國、德國等29個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注冊證書,被德國弗戈媒體品牌研究所授予“最受歡迎的國產叉車品牌。”“今天,合力品牌的影響度,與國際知名品牌在同一條起跑線上,沒有一個企業會把合力作為一個平淡的對手。”楊安國一語概括,彰顯自豪。
楊安國告訴記者,合力公司的第三個優勢是“自主制造”。制造是基礎,怎么也成了優勢?記者不解。楊安國解釋說,國內外的企業,多采用配套協作的方式完成“作品”,而合力反其道而行之,零部件自制率高,核心零部件均由自己制造。“這樣做最大的優點是,在配套環境不是太完善的情況下,可以確保整機的品質。”其次,可以根據客戶及市場的需求,確保開發出來,就能生產出來,增加適應市場變化的“柔性”。楊安國強調,自主制造并不是走大而全的路子,而是建成專業化開放型的配套公司,除了滿足自己的需求外,還可以給國外的公司做配套,“可謂兩全其美”。
獨特的自主營銷模式保證了合力公司戰略意圖的實施,也增加了公司的誠信度。合力公司覆蓋全國的營銷網絡均是自己投資建立的,每個營銷點均采取公司控股、營銷經理持大股、關鍵員工參股的形式構建。“如此,既可以激發銷售人員的積極性,又可以保持隊伍的穩定性,使得營銷網絡處于‘可控’狀態。”楊安國認為,這是合力公司既規范又獨特的營銷模式。而國外銷售,他們則選擇有長遠合作目標的公司,實行代理制。
“讓所有員工都有上升通道,滿足員工的成就感,是合力獨特的企業文化。”楊安國認為,每個人的上升空間既是公開的,更是公平的。尤其是去年推行的“薪點制”,猶如無級變速的汽車,員工工資增加不受“擋差”的限制。有作為就有回報,讓合力全體員工形成了“合力”,這是公司基業長青的保證。(記者 董祥玉)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