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06年2月17日開博,截至8月,半年的時間,在中國所有財經類媒體上都能看到對于“向博客”炮轟徐工事件的報道。從股改開始,作為三一集團的發言人,向文波的名字就頻頻在各類媒體中出現,而此次炮轟徐工改制事件更是讓向成為備受財經媒體記者青睞的對象。向文波成了徹頭徹尾的新聞人物,他的每一句話在眾多新聞記者眼里都具備了非同一般的新聞性。而向文波的生活也發生了很大改變。
“基本上,他每天都要接四、五個小時的電話,都是來自各個不同的媒體的電話。”向的秘書這樣告訴本報記者。而這些電話的內容,大部分都與向文波的著名的炮轟徐工改制言論有關。
為什么要寫博客?為什么要炮轟徐工改制事件?動機是什么?
在向文波出差合肥的日子,本報記者專訪了向文波。
經過幾個小時的路途奔波,從南京趕到合肥的向文波一臉疲憊,見到記者的那一刻,他先是笑著對記者說了這樣一句話:“這段時間,我的博客整得我很疲憊。”
我不是憤青
年屆不惑,但是長了一張娃娃臉的向文波看起來沒有實際年齡大。因為在博客上的言辭,很多人評價向文波是個“憤青”。
“我不是憤青。憤青的行為是缺乏理性支持的。我在博客上的文字都是基于我管理企業、對中國經濟的觀察所得出的觀點。這些觀點的出發點不是感性的,而是從現實和我的生活閱歷出發。”
從向文波2006年2月17日寫的第一篇博客開始,半年時間里,教育、超女、股改、徐工改制是他博客中所關注的幾個重要方面。
而最初想到開博客的原因,他說其實很簡單。“就是想把我作為一個企業家的心得寫出來,與大家分享,互相交流。我認為,我的這些經驗或者思考還是有它的價值的。另外,作為中國的企業家,他的言論渠道是有限的,而民營企業家就更少。所以,我選擇了博客。
”在“教育十不赦”的博客推出以后,作為中國制造行業的企業家博客第一人,向文波博客的日瀏覽量達到了2-3萬。
而真正把向文波的博客帶到百萬大關的還是從2006年6月28日開始的一系列關于徐工改制的博客。
作為曾經向徐工伸出過橄欖枝的三一重工執行總裁,向文波的這一言論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但也同時面臨前所未有的質疑。
向文波是想通過這樣的舉動來破壞徐工改制?
向文波是要通過這樣的言論來拉動三一股票的股價,從而從中獲利?
向文波是通過攪黃了凱雷與徐工的合作,三一來收購徐工?
向文波怕是想出名想瘋了……
坐在記者對面的向文波,聽記者問到這里,笑了。
“動機不重要,觀點正確與否更重要。”
徐工改制是標志性事件
從2002年開始向全球招標,歷時三年時間于2005年10月與美國私募資金凱雷集團簽署合作協議,徐工改制一直牽動著中國機電行業的關注。而截至目前,還沒得到相關政府部門批復,并已經擴大至國有企業改制的標桿事件,甚至還“驚動”美國前國務卿鮑威爾,很多人認為向文波的博客在這當中起了不小的作用。
“正是向的一篇篇質疑的博客引領著輿論對徐工改制事件的關注。”一財經媒體記者這樣評價向的博客。
而向文波則說讓他萌發在博客中寫徐工改制其實有來自媒體方面的原因。
2006年2月,在《中國經營報》上以“誰享受國退民進盛宴”為題,將三一參與徐工改制描述成一個陰謀,這讓向很反感,“我認為他寫得缺乏一個新聞記者的基本常識。而作為企業,我們沒有渠道去反駁,于是我覺得有必要把三一在徐工改制事件中所做的事情通過我的博客告訴大家。”
更重要的原因則是“作為工程機械行業龍頭企業三一集團的總裁,我了解工程機械行業,我對徐工改制事件有話要說。”
“徐工改制是一個標志性事件。首先,它標志著國有企業的改革已經進行到大型國有企業的改革。其次,我們提出創新型國家的概念,就是完成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轉變,我們如何實現這個目標?如何看待我們對外開放中間國家安全和產業安全的問題?第三,如何看待我們國家未來經濟發展的潛力和動力問題,我們未來的經濟發展的希望到底在哪里?如何看待國外的對外開放政策?比如美國和歐洲在對外經濟開放的同時,對其國內企業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保護。只有中國在長達幾十年的時間里,外資在中國長期享受超國民待遇,這在世界上都是少有的。在中海油、中石油、海爾在國外的收購中,都遭遇到了美國政府非常嚴格的管制。我們國家國有企業的改革進展到今天,我們應該如何看待美國政府對其國內企業的這種保護呢?所有這些問題串起來,再看徐工改制,就產生了博客中的那些觀點。”
就是不能賤賣
以平均一周更新一次的頻率,向文波先后就徐工改制發表了36篇博客。這當中涉及:《三億美元,三一能否收購徐工》、《徐工并購,一個美麗的謊言》、《為六部委聯合嚴審外資并購喝彩》、《我不是在攪局》、《非實質性條款為國資賤賣提供通道》、《裝備制造業肩負強國之夢》等等。
正是這些標題銳利、言辭嚴厲的博客,使向文波獲得了一個新的稱號:“攪局者向文波”。
“您是在攪局嗎?”面對記者的問題,向文波說:“我不反對徐工改制。我也不反對與外資合作。不反對引進戰略投資者。但是不應該賤賣,不應該失去擁有比較優勢產業的控制權。”
“從徐工的行業地位來講,它屬于國有大中型企業。而國有大中型企業大多都是行業的龍頭企業,作為龍頭企業的改制,勢必與所在行業的發展息息相關。另外國有大中型企業是我們國家的核心資產,是我們國家經濟的主體,也與國家的經濟安全是息息相關的。因為這涉及到經濟主導權的問題。”
“企業是創新國家的實現主體,那么如果這些主體都不存在了,那么中國靠什么實現創新國家的戰略目標呢?未來,中國經濟的增長,我們講經濟全球化,我們講加入WTO,那么我們講的都是我們的比較優勢企業,哪些行業有優勢?在我所身處的行業——工程機械行業,我個人認為屬于中國的比較優勢行業。那么中國連有比較競爭優勢的企業都賣掉的話,那么靠什么去實現經濟的全球化呢?去參與國際的競爭呢?”
“另外關于國有企業產權交易,我們過去地方的國有企業,小企業,因為產業性質和產業地位,它的資產形態和大型企業是不一樣的。小企業所占有的無形價值是很低的,比如技術,比如品牌,資產規模都很低,那么對于大型國有企業來說,它的價值形態已經發生了變化,某種意義上,它最值錢的不是它的凈資產,而是凈資產之外的無形資產。比如品牌,比如技術,比如市場地位,長期積累的各種能力和人才隊伍,這些東西我認為才是最值錢的東西,但是在徐工的交易中,這些東西是不值錢的。徐工之所以被稱為是國有企業改制的新標桿,就是因為它賣了一個比凈資產更高的價錢。”
“以地方小企業改制來說,外資對這些企業并無興趣,無形資產價值很低,那么過去以凈資產作為定價依據問題不大。它的核心問題就是資產問題,絲毫與國家戰略和產業安全關聯度很低。因此對于徐工來說,就不是單純的凈資產的問題了。上升到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時候,問題已經變化了。如果說我們對企業的這些價值進行評估,不能考慮未來中國經濟的增長、競爭力、國家的經濟安全產業安全的角度考慮問題的話,那么未來就會留下很多無窮的后患。”
我不是攪局者
基于以上思考,向文波認為自己并不是攪局者。
“企業家除了經營企業,還要有社會責任感。我的博客是以實名發表的,我愿意對我說過的每一句話負責。”
記者在采訪中信證券鄭賢玲時,她評價自向文波發表炮轟博客以來,三一重工股票的漲幅均屬正常跌漲,即使有影響,依靠某個言論而提升股票價格,這也并不實際。
向文波告訴記者,他所掌握的三一股票,明年才可以在股市流通,而那時股票是否還會有漲幅,是誰也說不清楚的事情,因此,向文波對此言論以“幼稚和不懂行”作了評價。作為三一重工的管理層,向文波說自己不打算出售這些股票。
針對出名說,向文波說博客使他擁有了前所未有的知名度。這對他來說,是沒有預料到的。
“出名不是錯誤,既然我做了這樣的事,我就應該能夠承受我自己的行為所帶來的后果。只是因為我的博客而給我帶來的名氣來說,這出乎我的意料,也不是我想要的。”
“其實,我相信,現在很多人都明白,徐工不可能賣給三一,對于三一來說,收購徐工已經是沒有可能的事情了。如果我要收購徐工,我也不會采用這樣一種方式。這只會適得其反。我的言論不針對任何個人任何企業,只是恰好我了解工程機械這個行業,了解徐工對于這個產業的重要作用,所以才做了這樣的事情。如果出于我個人利益,那么我更不需要通過寫博客來實現。”
“沒有靠吵架去成就什么事情的。”向文波最后說。
在所下榻酒店的書桌上,向文波剛剛寫就的一篇新的博客正準備讓秘書發到網上。博客的標題是:“美國式公關”為徐工并購闖關。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