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的道理,大家應該都明白。極兔發展到如今這個高度,風評褒貶不一。速度慢、罰款重、服務態度不好、丟件、拖欠工資等吐槽極兔的聲音從未間斷。但極兔在這種情況下卻像“滾雪球”一樣,越做越大,市值屢創新高,穩居快遞行業第二的寶座。
回看近兩個月,從極兔上市當天到現在,中通、順豐、圓通等品牌市值都有不同幅度的下跌,同行的數據略顯慘淡。極兔卻在10月27日在港交所上市后由1057億港元增長至1343億港元,發展勢頭迅猛,只極兔一家獨領風騷。
2023年的股市,簡直是慘不忍睹!3000點保衛戰都已成為奢望。在行業增速下滑的情況下,極兔卻獲得資本青睞,一路逆勢領漲。資本往往對風險可控,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商業模式獨特且清晰項目更為看好。那么資本為何看好這樣一個極兔?極兔的哪些特質吸引到資本的青睞?
極兔的發展路徑與戰略布局已經被太多人研究與總結。走海歸派路線的極兔,采用國內與國際聯合布局的全球化戰略,用以價換量的方法使得規模效應凸顯。品宣能力與推廣工作讓人瞠目結舌,梅西與央視春晚為其品牌造勢,極兔一躍被推上風口浪尖。
這次,我們以另一個視角闡述極兔獲得資本看好的原因,在從業領域、運營模式、發展前景與競爭手段等方面分析。
專注一個領域——風險可控性強
極兔發展至今,不觸碰其它業務領域,只一門心思撲在快遞上,心專才能繡得花。盡管網傳匯森速運的創始人與極兔頗有淵源,但從極兔的發展戰略上不難看出,現階段它的重點只在快遞方面,正虎視眈眈為它的全球化發展藍圖不斷輸出。
對標同行,已有公司開始延展業務的寬度,著手快運、冷鏈等方面工作,業務的拓寬就代表投資的不斷增加。一方面投入大量資金,可能會被看做是鋪張浪費;另一方面,品牌涉獵的范圍越廣,導致風險不可控的因素也會隨之增多。資本青睞于極兔,與極兔專注在快遞領域發展脫不了干系。
國內外市場齊發力——廣闊的發展前景
極兔于2015年誕生于印尼雅加達,短短幾年發展成東南亞的快遞巨頭;后又成功入駐中國,撕裂原有快遞行業格局;隨即將觸角伸展到中東和南美洲。目前,極兔的快遞網絡已經覆蓋了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4個大洲的13個國家,極兔正積極開拓海外市場,開啟遠涉重洋的全球化擴張之旅。從成立到上市,極兔僅僅用了8年時間,在同行業中,發展速度是最快的。
自2020年進軍中國市場后,極兔花了三年時間,真金白銀砸了300多億元,與國內快遞巨頭展開激烈對壘,2022年末取得了10.9%的市占率。最初與拼多多聯手走低配路線,極兔乘勢而起,以“低價+補貼”的方法,下沉市場去分得快遞領域的“一杯羹”。在消費降級的今天,極兔受益于拼多多國內電商市場的地位崛起以及海外業務Temu的拓展,通過資源嫁接的外部優勢,獲得了更多的業務機會。
極兔區別于其他品牌最大的優勢之一,便是做到國內外齊發力。低價是凸顯市場優勢最有效的武器,而國內外兼修,也是贏取市場與利潤的重要競爭標準。極兔豐富的國際快遞網絡能力,使得在與同行競爭中,展現出了獨特的優勢和風格,這一點深受資本的信任。
規模效應與運營模式帶來成本優勢——能看到的利潤空間
快遞的規模效應已被證實,件量大有助于降低成本。數據顯示,2022年整年極兔速遞的包裹量總數為120.25億件(20-22年復合增長率140.2%),略低于中國郵政(123億件),略高于順豐(111億件),件量的增長為極兔降本增效提供有力的保障。
那么肯定有人產生疑問,同屬于物流行業的安能,為什么經歷股價不斷下跌的窘境。安能所在的快運市場規模很大,但快運與快遞相比,目前還沒有辦法形成明確的規模效應,因此資本更青睞于快遞市場。
就運營模式而言,極兔選用了區別于通達系的加盟制與順豐、京東直營體系外的一種新的區域代理模式。區域化代理,是由集團統一管理,區域高度自治的模式,以此調動當地團隊的積極性。
權力下放后,區域代理商在自負盈虧,極兔只賺給區域代理報價和成本之間的差額,區域代理的利潤空間較大,這種運營模式,既達到了輕資產擴張的目的。也讓極兔在成本管控方面有著一定的優勢。
資本參與度高——資本“抱團”
人脈、資本與時機都助力極兔的發展,極兔從募資到上市,資本看中其潛力,紛紛注資抱團,可謂背景強大。極兔創始人李杰和OPPO創始人陳明永、拼多多創始人黃崢等一樣,是段永平的又一位門徒。網傳,段永平也曾投資極兔,極兔的高歌猛進便是段永平參與的手筆。
市值穩坐第二把交椅,深受資本青睞是極兔品牌競爭力強的表現之一。但行業的競爭力絕不是一個“市值”就能反映完全的。業務量(市占率)、利潤、服務質量、網絡覆蓋、網點穩定性、品牌口碑……極兔要想成為健康、長久、有競爭力的企業,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當然,極兔目前受到的各方“吐槽”也很多,但風物長宜放眼量,相信極兔會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實力,繼續在國內國外市場上開疆拓土、闊步邁進。讓我們拭目以待。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