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網絡為電商而起的中國快遞市場,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其混戰的時間特別長。當大家都認為二線快遞出清,一線快遞只有六七家,從而進入適度壟斷階段時,極兔橫空而來,打響了快遞市場殘酷的價格戰;而當價格戰在政府與市場雙重壓力下漸趨緩解之時,菜鳥又宣布親力親為介入快遞市場,給中國本以為相對穩定的快遞市場帶來新一波洗牌之勢,那么,中國快遞江湖的收官之戰在何時?什么時間才能像美國一樣,三家獨大呢?
一、十年混戰下的洗牌出清
中國民營快遞企業誕生于1993年,至今已有28年發展歷史。在28年的時間里,中國快遞需求端經歷了2次重大變革:第一次重大變革發生在2002年,中國加入WTO后,經濟蓬勃發展,商務件需求爆發,順豐借機發力;第二次重大變革發生在2005年,電商件需求爆發,通達系趁勢而起。
在前兩次變革中,產品定價穩定,收入增速快,企業只要做好成本管控,即可釋放利潤,因此,參與的企業都景氣度高,發展快,然而,隨著基數的增大,增速放緩是大概率事件,快遞企業出現淘汰之勢。快遞行業真正的洗牌,始于2011年,從2011年至2020年,當年近2000家注冊快遞企業大多數已經接近消亡,大浪淘沙之下,能依然站在市場之中的快遞企業,不足十家。然則,這碩果僅存的近十家企業,在競爭中的態勢也時常發生變化,特點是“各領風騷三五年”,沒有永遠的頭牌。曾經,民營快遞的先行者申通,在2010年左右,沒有及時抓住電商這波紅利,被從其內部出走的眾小弟成立的公司中通、圓通,韻達所超越;而創業者文憑最高的百世,也于去年折戟沉沙。德邦,曾經公認的優等生,自2018年全面轉型后,其交出的成績單似乎并不那么理想,接連的業績下滑讓其承受了巨大壓力,歷經幾年的磨難后,被京東所收購。不足十家快遞企業,相比西方發達國家,還是數量太多,以美國和日本為例,其快遞行業均呈現頭部高度集中的現象,美國前三家快遞公司USPS、UPS和FedEx,合計占了美國快遞市場90%的市場份額。拉長時間來看,快遞行業賽道未來的趨勢一定是市場份額越來越集中,強者越強,這是必然的規律,因為規模越大,成本越低,效率導向越好,服務越好的企業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市場份額。當時,二線快遞企業基本出清,為數不多的一線快遞企業各有地盤:背靠淘寶天貓的"通達系"、京東嫡系京東物流、當仁不讓的快遞老大哥順豐、低調內斂的郵政、投身新主蘇寧的天天快遞,還有擁兵一方的百世、全峰。似乎,快遞行業正在符合市場競爭的必然規律,歷經了高額利潤期、過度競爭期,正在向壟斷競爭期演進。
然而,面對多家巨頭鼎立割據局面,極兔快遞高調宣布進入中國,打破了沉寂已久的快遞江湖,挑戰著各大派系市場基本分布穩定的格局。
二、極兔回歸帶來的意外
進入2020年,雖然中國的快遞總量超越美國,已達到千億規模,但有影響的企業只剩七八家之多,人稱“戰國七雄”,其市場定位確是一片地地道道的紅海,在當時的環境下,無論行業內外,沒有人認為還會有“新人”入場,似乎收官之戰就在眼前。
因為,2016年以后,撬動快遞業高速增長的電商及移動互聯網的紅利已經見頂,依附于電商的快遞業務增速開始放緩。隨后,中國快遞業進入到殘酷的價格競爭階段,即便是像王衛這樣級別的企業家,在近10年來中國快遞行業的短兵相接后,仍顯焦頭爛額、步步驚心。然而,還是2020年,原本趨于穩定的中國快遞江湖再起波瀾,外來的極兔攜著海量資金與拼多多的訂單支持,掀起了新一輪快遞降價潮。從印尼遠道而來的“極兔快遞”加入了本是紅海的快遞江湖,不僅來勢迅猛,而且咄咄逼人,帶來了新一輪的價格亂戰,引起了快遞市場前所未有的內卷,對于早已形成的老牌快遞巨頭“三通一達”+順豐的格局帶來了強烈的危機感,中國快遞行業又一次迎來大洗牌,市場份額將重新分配。在當時,后來者,必須攜資金,攜技術,甚至攜政策者才能入場。海外歸來的極兔,敢于在二線快遞出清,紅海之下入場,自然有其來頭:段永平為首的巨量資本支持,拼多多的兄弟關系,東南亞運營快遞的成功經驗——極兔創始人李杰,在印尼帶領團隊成立了快遞公司J&T Express,并且做得風生水起。因此,極兔這位后入局者,視當時快遞形成的壁壘如草芥。其實當時還有國字號哪吒,也在極兔前后入場,只不過,哪吒沒有掀起浪花,極兔則成為了鯰魚,這也證明了當時入局快遞市場的不易。極兔殺入中國之初,四通一達沒一個看得上這家“外來戶”。然而,不顧后果打價格戰,10個月燒掉200億,讓所有對手記住了極兔。極兔這條外來的鯰魚,使三通一達面臨著空前的危機感,然而,這僅是開始,后來的發展,正應了這句話,今天你看不起的對手,明天可能讓你趕不上。當然,極兔與三通一達的競爭并沒有想象中輕松。從理論上說,惡性價格戰的持續是行業即將出清的標志,是黎明的前夜。經歷價格戰的廝殺后,格局優化,企業享受格局紅利。留存下來的企業能以穩定的利潤率享受長期增長的優勢,參考海外經驗,美國和日本都曾歷經惡性價格戰,且格局出清后,超額收益顯著。在此階段,是現存快遞企業最艱難的時期,行業尚未完成出清,行業價格戰持續,同時隨著行業逐漸從增量市場向存量市場過渡,價格戰激烈程度加劇,企業往往量升價跌,業績承壓。因此,快遞業面臨轉型升級,或者說是兼并重組的新階段,競爭也會空前的激烈,2021年10月底,極兔速遞68億元收購百世國內快遞業務,終于擠上了中國快遞業的核心牌桌。
今年5月12日,極兔又以11.83億的價格收購順豐控股子公司豐網,令極兔日單量躍升至3500萬級別,一躍進入中國快遞業前五名。更為重要的是,順豐將以1%-2%的比例投資入股極兔,此消息震動了中國快遞界,讓人們擔心的是,極兔同順豐的合作很可能還只是開始,下一步動作,值得所有同行警惕,二者的合作,可為老將與新兵的合作,強強聯合。隨著國內快遞價格戰結束,拼服務拼時效的大環境下,靠燒錢換量起家的極兔,正式向港交所遞交IPO申請,估值高達130億美元,第二大股東是騰訊,還有ATM基金、高瓴、紅杉等資本巨頭,今天的極兔,已經沒有任何一個對手敢等閑視之。極兔的入局,形成了快遞市場的新一輪洗牌,一些舊勢力逐漸被淘汰,一些新力量正在勢不可擋地成長起來。目前來說,不同的市場定位,意味著極兔與順豐在國內市場不存在根本性的業務沖突,快遞老大,無疑是順豐,穩坐神壇,讓同行望塵莫及,然而誰敢說有朝一日,極兔不會覬覦順豐的高端快遞業務。他日極兔可能進軍中高端快遞,畢竟,順豐不是不可戰勝的,2021年第一季度業績爆冷巨損,就是不爭的事實。商場如戰場,快遞也是如此,沒有永遠成功的企業,也沒有永恒的模式,哪怕再強大的商業帝國,也要學會居安思危,更要懂得審時度勢。當前看來,國內快遞行業很有可能跟歐美市場一樣,進入寡頭壟斷的局面,由于網絡效應和規模效應的存在,頭部企業得以不斷以規模強化自身護城河,龍頭可以越做越大,市值越來越高。一旦國內快遞市場形成了寡頭趨勢,穩定的競爭價格必將達成,價格將回歸理性。
按理行業競爭環境的改善,價格戰空間的收窄,有利于頭部企業強者恒強,然而拿下頭把座椅者,容易沉浸在往日的榮光之中,這不得不防。順豐、極兔兩大快遞巨頭結盟,再加上之前京東物流收購跨越速運和德邦股份,阿里攜菜鳥整合通達系,中國快遞業,將正式從“戰國七雄”過渡到“三足鼎立”的時代。就在所有人認為,惡性價格戰,有望在三年內完成行業格局重塑,政府這只有形的大手,也在促成格局的重塑之時,菜鳥高調宣布入場了,盼望已久的快遞江湖收官之戰,將又進入新一輪的洗牌混戰。中國快遞江湖的收官,比所有人預想的都復雜。
三、菜鳥下場掀起的波瀾如今的電商行業競爭,已經從流量轉向供應鏈,構建起物流優勢,不僅是自身的護城河,也是降本增效的最大利器,近日,阿里旗下的菜鳥選擇親自下場,推出自營快遞業務,攪動起快遞江湖千重浪。
2013年5月,阿里巴巴旗下菜鳥橫空出世時,馬云曾幾度強調,阿里巴巴集團永遠不做快遞,菜鳥網絡也不會搶快遞公司的生意。不過,伴隨電商市場激變,阿里巴巴幾度重新調整了菜鳥的戰略定位。菜鳥宣布自營當日,青島啤酒、添可、歐珀萊、盒馬和銀泰百貨等客戶與菜鳥速遞簽約,這意味著“菜鳥速遞”正式面向市場全面開放,開始與幾大頭部快遞企業正面競爭。對于快遞江湖的其他玩家來說,菜鳥這一動作不僅要和做直營的順豐、京東物流“硬剛”時效,還要和它原本服務的通達系快遞企業“搶食”份額,快遞江湖將又是一番腥風血雨。如果說極兔入場時是小兔子,那么菜鳥下場時已是大鱷,雖然名字叫菜鳥,聽起來溫柔可加。有了阿里體系內強大的資源“護體”加持,菜鳥速遞一出生便自帶光環,快遞江湖當下以及未來的巨頭之爭,絕對離不開資本的護航,菜鳥此時啟動上市也就不難理解。菜鳥此時入場,是否會對通達系造成“左右互搏”?有專家認為,菜鳥速遞,不會與通達系等經濟型快遞形成直接競爭關系,然而,菜鳥自營業務未來或將與通達系等快遞企業產生多重緯度的競合也是不爭的事實,菜鳥宣戰的對象既囊括了配送速度、服務價格較高的順豐與京東,也涵蓋了更具性價比的通達系。其實,菜鳥對通達系的整合,遲早要提上日程。阿里巴巴已將申通快遞25%的股份轉讓至菜鳥名下。另外,阿里巴巴還持有圓通速遞20.1%的股份、中通快遞8.72%的股份,均為第二大股東;還持有韻達股份1.99%的股份。也許,菜鳥下場是針對京東物流的,然而,劉強東帶著數十萬兄弟們,把京東物流送上了神壇,如今的京東物流,再也不是當年的閉環運營了,通過收購德邦股份、跨越速運,迅速做大規模,第三方業務占比已達70%。對于剛剛下場的菜鳥來說,在服務和商業模式上,須探索的會很多,快遞企業需要強大的物流基礎設施來支持其業務發展,菜鳥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要借以時日。時間才是菜鳥速遞最大的敵人,口碑與實力,并非簡單用金錢可以衡量,需要時間的深度打磨。自營快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官宣之后就可以高枕無憂,諸多前車之鑒還歷歷在目,菜鳥要想做好做強,勢必將面臨更多實際問題。因此,當前快遞江湖“剩者為王”這個規律依然發揮作用,置身其中的巨頭玩家們,既要力爭上游,又要保證別掉隊,中國快遞業,沒有任何企業能永葆青春。能留存到現階段的快遞企業,絕不會是普通玩家,各有其殺手锏,高手過招往往是實力的較量,快遞的難度也在不斷加大,在激烈競爭中能夠存活下來的快遞企業才是將來快遞行業的王者??爝f行業淘汰賽,在菜鳥下場之后,將會真正迎來加速階段,快遞江湖的收官之戰將會出現臨界點。至于臨界點何時到來?仍將取決多種因素,然而這個時間點將不會等得太久。
不止一位電商快遞大佬曾說過,未來的中國快遞市場,只存在于兩三家企業,到那時,競爭將會是理性的,這一假設的前提,是沒有新人入場,而存量企業通過兼并,收購,有限競爭,良性退出,實現有限壟斷。然而,未來有沒有新人入場呢?誰也說不準。當快遞行業正在被服務化、效率化、信息化重構,合縱連橫日益頻繁,淘汰出清也會加速,下一個出局的,會是誰?當然,中國物流集團也將進軍快遞,還有小視頻雙雄抖音、快手也在布局快遞,但中國物流集團雖然實力強大,但志不在快遞,而抖音,快手,加上美團,難在短期內取得進展,難以撼動頭部企業的地位,不影響中國快遞市場的江湖收官之戰。
四、順勢而為收官之戰
中國快遞業,始于1993年的奔波,之后經過了近10年的草莽階段,進入到上一個戰國時代,四通一達與順豐、京東、EMS混戰多年。
在兩年前的一篇本公眾號原創文章里,曾強調,快遞業將步入后繁榮期,既不會延續前十年的升勢,也不會很快走向萎縮,而是步入白銀時代,而今天,這一判斷依然成立。快遞的總量還在增長,截至6月24日,今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已達600億件,比2019年達到600億件提前了172天,比2022年提前了34天。隨著京東物流合并德邦,阿里攜菜鳥逐步整合通達系,順豐與極兔結盟,將正式進入三足鼎立的時代,快遞江湖已經不大可能出現新的市場化力量,接下來的行業故事,或將由這三股勢力來書寫。與此同時,中國發展戰略正在作出重大調整,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中國經濟結構將發生歷史性巨變,中國經濟將啟動第二增長曲線,在這一大勢之下,中國快遞江湖的收官之戰為期不遠,壟斷將成,價值回歸,謀求出海,似乎已經成為了必選的大方向。世間萬物都是有周期的,大到星球的滅亡,中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產品的生命周期,快遞行業也是如此,江湖混戰到適度壟斷是其規律。順勢而為才是真正的大智慧,每個快遞企業都是時代的產物,眺望一下星空,放在歷史的長河中審視當下企業,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應保持開放、進化,保持創新與良心??爝f企業由此也全面開啟了從比拼價格 到比拼服務的“高卷”時代,未來在“卷服務”的賽道上,隊伍勢必也越來越多,對服務品質的追求成為了消費者的“剛需”,而這也是各快遞公司的升級“剛需”。在快遞企業的競爭隊伍中,有國家隊,有民營企業,也有海外歸來者。有一步步經歷風雨逐漸壯大的草根民企,也有攜巨量資本豪然入場的大鱷,更有電商親自下場布局,自帶流量的電商物流綜合體。要在快遞的競爭中不落后,不被后來者超越,就要走出健康的發展模式,什么是健康模式?在快遞行業逐步由價格驅動向價值驅動轉變的大趨勢下,持續推動產品分類、服務分層,提供個性化、一體化的服務,采用差異化競爭策略,為客戶提供獨特服務,這才是真正的護城河。在快遞戰場上的最后贏家,無論是老將,還是新兵,只有順勢而為,才能抓住機遇,對標國外百年老企,快遞的賽道很長,中國近代快遞史很短,能跑出來的企業未來100年可能都充滿著機會。
這是一個長江后浪推前浪的時代,快遞的領頭羊不時被后來者超越。勝出者各有各的道理,失敗者也各有自身的原因,然而,不變的事實是優勝劣汰的自然規律。總之,快遞業,競爭也罷,內卷也罷,總有人出局,有人高歌猛進,有人裹足不前;曾經的燈塔公司,可能沒落,曾經的高光時刻,可能暗淡,這是一個論實力不論顏值的行業。吶喊議論,總是無益,只有躬身入局者,真正的實干家,才能感受到波瀾壯闊快遞市場的悲歡離合。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