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兩則關于包郵的消息,再次撩撥起了無數快遞人敏感的神經。
一是:新疆為推動解決“不包郵、不發貨”問題,計劃分別在西安、杭州設立新疆消費品集運中心,通過“全國發集運中心,集運中心發新疆”的新模式,進一步提升向新疆發貨商品物流運輸的集約化、規?;?、網絡化程度,實現快遞物流降本增效,力爭實現新疆快遞發貨、包郵的目標。
二是:騰訊日前發公告稱,為營造視頻號帶貨良好環境,規范商家經營行為,保障用戶合法權益;現平臺針對低價商品調整發布規范,30元(包含)以下的商品需要設置包郵服務(包括港澳臺、海外和偏遠地區)。該規則適用于所有開通視頻號小店的商家,并對視頻號小店所有開放類目生效。
細看這兩件事,可以發現一個共性標配——包郵。大家都知道,在快遞江湖的語境里,“包郵”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詞匯。
很多人熱衷“包郵”,在電商圈,很多商家和平臺經常利用的一個促銷手段就是快遞包郵。這事電商賣家“大殺四方”搶占客戶的“殺手锏”,也是爭奪客戶“爽點”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但更多人談“包郵”色變,我們無法評估“包郵”有多大的魅力,但是這種無視服務價值,把整個快遞服務當成電商配套的附屬品,甚至幾乎當成一種贈品,來換取市場競爭過程中勝出的砝碼,居然被廣泛看好,多么的讓人費解。
這就引起了一個靈魂之問:快遞“包郵”,難道是一種“贈品”嗎?
01
“成”也包郵,“敗”也包郵
太陽底下哪里有什么新鮮事。
很多電商賣家喜歡把“快遞包郵”掛在嘴邊,尤其是“9塊9+包郵”這兩個元素組合到一起,幾乎成了消費者喜聞樂見的標配。但明眼人心里是有數的,“包郵”實際上不過是一個幌子,看似客戶得了便宜,但羊毛始終出在羊身上,快遞費最終還是客戶埋單,而且他們還悄無聲息的失去了快遞服務的選擇權。
就事論事來說,“包郵”本無對錯之分,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電商的繁榮。以往,很多人都將“包郵”視為快遞價格戰的罪魁禍首,這是有誤解的。一方面,在電商平臺后臺,早已經實現了商品和運費分離定價,并沒有強制規定包郵。另一方面,商家也可以選擇買家付郵費,也可以選擇賣家付郵費,包郵就是賣家付費。只不過大部分賣家選擇了承擔郵費,這樣促銷的效果會更好一些。
那么問題來了:為何幾乎每隔一段時間,有關“包郵”的話題就會被拿出來討論一番,甚至“取消包郵”的呼聲越來越高呢?
核心的一點在于,大家爭論的焦點,往往并不是“包郵”本身,而是包郵所帶來的“價格洼地”。
眾所周知,電商件在幾家大的加盟制快遞企業中的業務占比,基本上都超過50%了,甚至更多。電商賣家一旦大到這種程度,話語權就意味著更高高,價格層面可操作空間也就更大。為了追求自身利潤最大化,快遞費自然就成了他們“壓榨”的最優選項,價格越低越有利潤。甚至有那么一類商家(尤其電商賣家)不好好鉆研如何做生意,而是處處想著從快遞身上“薅羊毛”,比如打著包郵的旗號來賺取“快遞差價”。
而在唯“業務量”論英雄的快遞江湖,各大快遞企業為了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手握快件量的電商賣家儼然成了他們“高高在上”的團寵,量越大價格越低。在他們看來,市場就這么大,大家的服務質量也差不多,只能通過價格搶量。在總部“堅決拿下市場份額”的總基調下,為了完成總部下達的任務,網點老板們不得不狂飆突進,“去賺最后一個銅板”,讓整個行業都陷入低價競爭的泥沼。
更為嚴重的是,沒有人會珍惜免費的東西(雖然快遞費還是客戶埋單,但觀念難以改變),為了吸引客戶并提高銷量,商家往往會大肆宣揚“快遞包郵”,向客戶所傳導的一種觀念就是“快遞免費包郵”。可以仔細推敲下面兩句話的不同:
如果電商賣家跟客戶說“我們能為您提供優惠的快遞服務”,這樣的說辭,遠沒有"我們會贈送您快遞包郵服務"來的猛烈和吸睛,讓客戶倍感超值。
如此一來,“包郵”就很容易導致快遞公司和客戶之間的“脫節”,造成快遞服務的價格完全偏離了服務的價值,也進一步誘導快遞公司放棄提升服務價值來增強客戶服務的滿意度。
這就成了一個“無頭案”。最后的結果大家都看到了:電商賣家“包郵”的量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要求越來越高,快遞費卻越來越少。
如此循環,真可謂“成也包郵,敗也包郵”。
02
快遞“包郵”,不是“贈品”自上而下的潘多拉魔盒已經被打開,自下而上的紛亂更讓人神經緊繃。
同時,幾乎所有快遞從業者都明白一個道理,這堪稱“白菜價”的包郵之下,快遞服務的價值被嚴重地低估了。
此前,有老鐵向老鬼“吐槽”,電商快遞發展到今天,有兩大“遺憾”:
一是發哪家快遞不是消費者說了算,而是平臺和商家說了算。平臺和商家替消費者選了快遞,但快遞出現服務等問題卻不承擔任何連帶責任,基本都是由快遞公司來扛;二是快遞價格不是快遞公司說了算,也不是享受服務和擁有投訴權的消費者說了算,還是平臺商家說了算。
站在上述角度,就不難理解為何取消“包郵”為何如此之難,關鍵還在于消費者失去了選擇權,而快遞公司喪失了定價權:
1、消費者的選擇權
在過去幾年,快遞行業里討論最多、期待最大的就是“電商與快遞定價分離”。但目前“電商與快遞定價分離”之所以難以推行,一個公認的原因是電商平臺包郵制度,消費者主動或被動失去了快遞服務的選擇權。
包郵制度下,平臺商家沒有改變動力,甚至以賺“快遞費差價”為生;快遞公司想改變但缺少議價權和話語權,而消費者想當然的以為“包郵”是理所應當的。
2、快遞公司的定價權
以往,電商與快遞行業多年發展積累下來的頑疾——誰有訂單誰牛,平臺方是主導方,賣家是莊家,而快遞公司想做平臺的生意就要按照平臺的規則來玩,只有兩個選擇:要么服從,要么出局。
這就直接導致快遞公司議價權能力的喪失,只能被動選擇降低價格。至于服務質量的提升和保障,各大快遞總部也只能通過罰款這種高壓手段來實現。于是,原本應該以質量為基和服務立足的快遞業,就陷入到了價格戰的怪圈。
電商與快遞相輔相成,這個道理誰都懂,但囚徒困境難解。盡管大家都在呼吁,只有快遞服務讓客戶說了算,快遞企業才能專注于強化服務質量和時效,提高售后服務水平;也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良性競爭,打破價格競爭亂象,實現服務競爭和良性發展。
遺憾的是,目前電商與快遞行業的發展不但沒有朝著這個方向演變,反而越來越背離。縱然如此,我們還是要持續呼吁——
快遞“包郵”,不是“贈品”,平臺、商家、消費者、快遞公司“各守本分”,正視快遞服務的價值所在,考慮全盤發展,快遞行業才可能進入下一個增長期。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