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頭部快遞企業均發布了業績預告。縱觀2022年,快遞行業受疫情影響較大,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22年,快遞業務收入累計完成10566.7億元,同比增長2.3%;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1105.8億件,同比增長2.1%??梢钥吹?,2022年業務量增速上創下了近十年的新低。盡管如此,快遞行業仍然表現出了較強的抗風險能力,頭部企業全年的盈利水平依然可觀。
近兩日,A股五家快遞公司先后發布了2022年度業績預告,結合月度業績快報,全年快遞公司的基礎數據已全部出爐。其中,順豐控股預計凈利潤60.5億元至62.5億元,在5家公司中排名第一,德邦股份預計凈利潤6.43億元到6.71億元,相比上年同期增加335.07%~354.4%,增幅最大。申通快遞和德邦在2022年扭虧為盈,實現利潤成倍增長,圓通則早在在1月9日率先發布了2022年的業績預告,預計凈利潤39.2億元,同比增長86.34%,不過韻達股份利潤增長乏力,也成為五家公司中唯一利潤有可能下滑的公司。
回顧2021年,惡性價格戰與并購讓快遞企業的毛利潤跌到谷底,順豐、圓通、申通、韻達等毛利率分別跌至12.37%、8.23%、2.33%、9.05%。事實上,除去2021年監管介入的影響,在經濟環境整體疲軟的態勢下,快遞行業高速增長的局面已經難以為繼,行業也從增量競爭轉變為存量市場競爭,通過一味規模擴張、盲目搶量帶來的收益對企業而言,性價比太低。
但快遞仍然是實現規模經濟為主的行業,業務量對企業而言還是重中之重,無論是為客戶提供優質的產品服務還是通過多元化的業務協同,都是在追求和保障業務量的提升,以實現規模效應。值得注意的是,規模經濟是企業為了有效的獲得成本優勢和市場影響力,而不是追求規模本身,企業投入產能建設是為了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而獲得更高利潤。雖然快遞行業在嚴監管下暫時擺脫了惡性價格競爭,但實際上依然處于以規模效應為導向的競爭。只不過,過去的競爭聚焦于低價搶量、以價換量,現階段我們更多看到了快遞企業開始通過提供差異化的新服務、新產品。
2023年,降本增效依然會是快遞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主線,特別是在消費下行當中以拼多多為代表電商及網購下沉市場的不斷滲透,買家追求極致性價比倒逼商家更加關注自身的物流成本,進而傳導到快遞企業持續聚焦降本議題。在這樣的背景下,價格競爭伴隨快遞行業發展至今,在可見的未來也不會消失。只不過價格競爭的形式會更加多樣,由過去單一的低價,轉變為基于服務能力溢價及多元化產品組合的價格競爭。
在夯實主業之外,快遞企業近年來布局航空、國際、供應鏈、快運、冷鏈、云倉等業務,也讓行業競爭變得更加立體、更加多元。不論是數字化還是產品升級,誰能夠背靠現有業務量去搶奪更多市場份額,擴大規模經濟效應,依舊能夠持續占據快遞行業的C位。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