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航空貨運開始復蘇
航空貨運不再一蹶不振,即將滿血復活?
2022 年,我國民航的貨郵運輸量達 607.6 萬噸,恢復至 2019 年的 80.7%;2022 年前三季度,國際航線完成貨郵運輸量 198.2 萬噸,已恢復至 2019 年同期的 106.1%。
整體來看,2022 年我國民航貨郵運輸量已恢復至 2019 年的八成,正處快速復蘇階段。
另外,2022 年 1 — 11 月,我國航空公司在國際航線貨運市場的份額達到 37.0%,同比提高 4.2%。
各項數據表明,航空貨運開始觸底反彈,市場需求節節攀升。
這一點也體現在民營物流企業中,去年 12 月,順豐出資 4.2 億成立了四川添富航空有限公司,進一步為貨物運輸保駕護航。
2022 年以來,順豐航空已陸續投運 9 架新運力,包括 6 架遠程寬體全貨機,機隊規模已增長至 77 架。
另一邊,2023 年元旦剛過,圓通為了跟上順豐的腳步,也成立了一家航空公司,并在寧波新開通了兩條東南亞貨運航線。
京東也不甘示弱,京東航空自正式運營以來,一直在積極布局航空貨運行業,先后開通了深圳 - 杭州、深圳 - 無錫,北京 - 蕪湖 - 南通等多條新航線。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跨境電商蓬勃發展,也讓國內物流企業盯上了國際貨運這門生意。
(圖源:網經社)
數據顯示,2022 上半年,我國跨境電商市場規模達 7.1 萬億元,預計 2022 年市場規模將達 15.7 萬億元,自 2017 年以來,我國跨境電商規模 5 年增長近 10 倍。
由于跨境電商持續火熱,國際貨運的需求量飆升,出海逐漸成為國內一眾快遞企業的必選項。
不僅如此,美國波音公司去年發布的《全球商業市場展望》預測,在未來 20 年,全球將會有 2610 架全貨機的需求空間,以更換舊飛機和貨機為主,為電商和其他服務提供艙位。
其中,890 架飛機為新生產的全貨機,剩余的 1720 架由客機改裝成貨機,貨機機隊將從 2019 年的 2010 架飛機增加到 2040 年的 3435 架。
很明顯,國際航空貨運市場的需求還很大,未來很長時間都會是賺錢利器。
也是因此,順豐、京東、圓通等物流企業,開始不斷拓展海外市場,布局國際航空貨運。
2023 年,對我國物流企業來說,航空貨運的競爭才剛剛開始。
二
海內外競爭形勢日益嚴峻
航空物流賽道的競爭愈演愈烈。
截至 2022 年 8 月,國內現有航空貨運公司已達 14 家,未來行業必定會有一番龍爭虎斗。
以圓通為例,其作為通達系中唯一擁有航空貨運能力的物流企業,早在 2009 年就開始布局航空。
到了 2015 年 3 月,圓通攜手菜鳥網絡正式開通首條韓國物流航空專線。
同年 10 月,圓通航空正式運營,并一口氣訂購了 15 架波音飛機。
2022 年,圓通又陸續購入 7 架飛機,如今,圓通的國際貨運業務占比達到了 90% 以上。
目前,圓通除了成立航空公司、開設新航線之外,還宣布投資 122 億元在浙江嘉興建全球航空物流樞紐,并計劃在浙江杭州建設圓通航空總部、分撥轉運中心,進一步完善航空物流網絡。
以上種種行動無一不展露出圓通巨大的 " 航空野心 "。
另一邊,同樣作為民營物流企業的順豐,除了買飛機、開公司,還建起了機場。
去年 7 月,順豐斥巨資打造的鄂州花湖機場正式投入運營。該機場不僅是亞洲首個專業貨運機場,也是被列入國家 " 十四五 " 規劃綱要的重點建設項目。
目前來看,民營物流企業陣營就數順豐和圓通的動作最為頻繁,步子邁得最大。
大致了解了民營企業在航空物流領域的布局,再來看一下國營物流企業陣營的情況。
國營企業中,最值得關注的就是中國郵政。
在國內,郵政航空是首家專營特快專遞和貨物運輸的航空公司,目前全貨機機隊規模 34 架,僅次于順豐,在全國排名第二。
在海外,2019 年,西班牙郵政收購了 Rangel Expresso 公司多數股權,進入葡萄牙市場;同時,它還在馬德里的 Barajas 機場建設了新的國際分揀中心。
此外,郵政與嘉里物流合資的嘉郵通(K-Parcel),主攻歐洲市場,目前覆蓋了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英國等國家。
去年 2 月,西班牙郵政與伊比利亞航空公司合作,成立貨運航空公司 Correos Cargo,專門運輸亞歐之間國際貨物。
整體來看,郵政的布局范圍甚廣,覆蓋也很全面。
不過,從全球范圍來看,我國物流企業與海外物流企業相比,依舊存在著很大的差距。
國際市場上,60% 的運力資源來自于海外物流企業,尤其是貨運實力,國內物流企業更是被海外物流企業單方面壓制。
以三大國際快遞巨頭 FedEx、UPS 和 DHL 為例,2021 年財報數據顯示,FedEx 的在役機隊數量共有 684 架,擁有 14 個主要貨運基地;UPS 在役機隊數量為 624 架,而 DHL 擁有 191 架貨機。
其中,成立于 1973 年 4 月的 FedEx,其物流體系已經相當完善。
在 1989 年,FedEx 收購了美國首家定期的貨運航空公司飛虎航空,一舉拿下了飛虎航空在亞洲 21 個國家及地區的航線權,為其成為航空物流巨頭埋下了伏筆。
1995 年,FedEx 購買了中國和美國之間的航線權,1996 年,FedEx 直接成為唯一享有直航中國權利的美國物流公司。
從營業利潤角度看,2022 財年,FedEx 實現營收 935.12 億美元,凈利潤達到 38.26 億美元,而順豐、中通、韻達和圓通的利潤全部加起來都不及 FedEx 利潤的一半。
此外,由亞馬遜自建的亞馬遜航空,截至 2021 年底,運營的飛機也超過了 100 架,而同樣作為電商平臺的京東,去年才正式成立了京東航空。
從中也不難看出,在航空貨運市場中,我國物流企業最大的對手,是深耕多年的海外物流企業。
三
物流企業面臨巨大挑戰
2022 年的壓力,將延續到 2023 年。
雖然航空貨運市場規模逐漸恢復到過往水平,但是在全球經濟衰退、能源價格飆升的背景下,2023 年航空物流企業將面臨更大的盈收壓力。
航空業行業組織國際航空運輸協會 ( IATA ) 預測,2023 年航空貨運行業總收入為 1494 億美元,比 2022 年減少 520 億美元。
同時,由于我國航空貨運以客機腹艙運輸為主,如今貨運市場復蘇,腹艙運力增加,收益必然會下跌。
數據顯示,2020 年航空貨運收益增長了 52.5%,2021 年增長了 24.2%,2022 年增長了 7.2%,而 IATA 預計,2023 年收益將下降 22.6%,放緩至 1500 億美元左右,表現疲軟。
此外,2022 年,北美地區航空貨運市場基本恢復盈利,預計將持續到 2023 年,凈利潤預計從 2022 年的 99 億美元增長至 2023 年的 114 億美元。
而歐洲以及亞太地區,虧損勢頭尚未得到扭轉,預計 2023 年,暫且無法恢復盈利水平。
不過,這也給了航運物流公司一個啟示,那就是北美市場迎來重大利好,需要重點關注和布局。
對國內物流企業來說,下一步要做的是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找準突破點,實現盈虧平衡,畢竟只有提高營收能力,才有可能形成穩定的競爭格局。
目前看來,行業將迎來新一輪洗牌,未來航空貨運舞臺上必定好戲連連。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