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車業步入成長時代產能過剩添煩惱
來源:中國工業報
| 2006-04-13 09:19
因連續7年的高速增長,叉車行業成為中國工程機械成長性最好的子行業,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
2005年中國叉車市場實現7.5萬臺的銷量,社會保有量已達34萬臺,預計到2010年中國叉車年產銷量將超過12萬臺,直追裝載機總量,從而成為工程機械另一大類產品。
受人追捧的產業
據了解,叉車市場近幾年一直保持著高速增長態勢,即便在工程機械行業受到宏觀調控影響最為嚴重的2004年亦保持了30%左右的增長。雖然2005年增速有所下降,但仍超過同行業平均增長水平。據專業協會統計,今年2月份其增速已達到22.7%,專家因此預測2006年叉車市場仍將會有不俗表現。
正是因為叉車業的蓬勃發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進入者。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機動工業車輛分會統計,目前各類叉車批量生產企業已接近80家,國外品牌(合資或獨資企業)達到15家。同時,國內一些有實力的企業也在逐步進入,中聯叉車公司總經理趙已銘舉例說,汽車行業的江淮汽車,據聞2005年已銷售2000多臺叉車,屬于來勢很猛的后起之秀;農機行業的福田重工,在進入裝載機行業后一年內就將產銷做到了3000臺,這是個擅長介入新領域并依靠集團產業化優勢整合產品營銷的企業;還有重汽集團,好像也在準備上叉車項目。
趙已銘說,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這一領域,表明大家對叉車產業的未來業務十分看好。他認為,今后可能要年產超過3000臺,才能在市場及行業中站住腳。另外品牌的效應在用戶中表現得極為突出。
產品結構不理想
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機動工業車輛分會秘書長蘇恩一先生介紹,中國叉車產品銷量超過1000臺的地區目前僅有14個。其中廣州是個十分重要的市場,國內最大的叉車業代理商也在廣州,這表明叉車產品的市場分布并不均衡。
國家工程機械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副主任雷曉衛則認為,中國叉車產能已然過剩,2005年的市場表明了這一點:各類企業產能累計超過20萬臺,但市場銷量不到7.5萬臺。而且2005年的叉車產品出現價格下滑,有些型號被賣"濫"了,不適合市場需求。他認為,豐田叉車將產量控制在總量的80%,同時調整產品結構,也是有意刺激銷售的做法。
此外與歐美市場電動叉車占據75%以上的格局不同,目前國內叉車市場仍主要由電瓶、燃氣等四大類構成,電瓶類叉車近幾年在國內并未得到較大的發展,表明國內市場的環保節能意識仍然不強。
但近年來,隨著叉車業的發展,叉車產品的種類與型號也越來越多,特別是一些龍頭企業,都在明顯向著多品種方向發展,以合力叉車和杭州叉車為代表的國內企業,自主開發與研制生產的能力都很強,完全能夠滿足市場的不同需求。
必須扼制低價競爭
國內叉車市場蓬勃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諸多的問題。首先,目前叉車行業的信息交流、采購合作的平臺尚未得到很好的構建,中國市場面臨國際化競爭,但是有關國際叉車行業的最新技術與走勢,最新產品、最新配件和原材料的動態交流渠道不暢,特別是對國內企業而言,這種局面有待改善。
其次,用戶反映近年來的叉車產品競相降價,一些行業排頭兵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影響了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直接的后果是,損害了使用者的利益,造成價低質次產品在市場中的出現。同時企業贏利水平不斷下降,年銷售收入近2萬臺的企業,僅以6000多萬元的利潤做了總結,遠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在已進入的十幾家外資合作品牌中,其銷量已占到了國內市場的1/3,隨著中國本土化的進程加劇,這些企業產品價格也在逐步下降。
業內專家認為,這種價格競爭的跡象目前在業內有所抬頭,是一個十分危險的信號。趙已銘等呼吁,叉車絕不能走裝載機等產品的老路,靠低價競爭拓展市場,這對行業的長期發展十分不利。
老龍頭呈現疲弱之勢
據專業協會的統計資料表明,中國叉車行業集中度相對較高。其中合力叉車與杭州叉車這兩大龍頭,2005年市場銷量分別達到2.3萬臺和1.8萬臺,占據了市場近60%的份額。
但叉車業行業普遍存在的制造設備落后與生產能力不斷擴張之間,呈現較為突出的矛盾。這也為后來者的介入提供了可乘之機。
在排名居前的國內五家企業中,杭州叉車是最早的改制企業之一。當年轟動業內外的改制模式,成為杭叉引領行業和市場的主要動能之一。包括一些行業權威專家在內,當時對杭叉的好評如潮,斷言杭叉即將成為未來的行業領袖。在最初的兩三年時間里,杭叉也果然不負眾望,曾經以迅猛勢頭直追行業第一,給競爭對手造成了極大的壓力。但是時至今日,形勢卻出現了逆轉,杭叉與競爭對手之間原本縮短了的距離,在2005年再次被拉大。
針對這種狀況,杭叉認為,老對手合叉將其合資公司TCM、購并企業寶叉以及第二分廠等子公司的產銷量全部加起來數字,并不能稱為真正意義上領先。但此種辯解,業內人士并不完全認可。他們認為,近年來的亦步亦趨跟隨戰略以及并不十分成功的股份制改革模式,才是導致杭叉沒有理想市場表現的直接原因。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