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西北工業大學航空學院宋筆鋒教授團隊自主研制的“云鸮”仿生撲翼飛行器通過國家專業認證機構的現場檢測,單次連續飛行時間達到123分鐘!
“云鸮”仿生撲翼飛行器,是西北工業大學航空學院宋筆鋒教授團隊,20多年深耕鳥類飛行機理探索和應用研究的最新成果。
什么是鳥類飛行機理研究?宋筆鋒教授介紹,在撲動翼設計方面,團隊基于對鳥類翅膀高升力、大推力和低阻力氣動機理的研究,提出了高效仿生翼氣動外形和結構設計方法,從而使得撲動翼在飛行過程中具有最佳的升阻氣動特性和推進效果,提高了飛行器的飛行效率和續航性能。
西北工業大學仿生飛行器研究團隊由宋筆鋒教授領銜,從2001年開始,已在仿生飛行技術領域深耕20多年,突破了低雷諾數/非定常空氣動力學計算與試驗、高性能仿生撲動翼設計、高效撲動機構設計和適合撲翼飛行器的微型飛控系統研制等難題,先后研制了“信鴿”“小隼”“金雀”“蜂鳥”“云鸮”“信天翁”等不同特點的仿生飛行器,得到了陳一堅、唐長紅、楊偉等多位航空領域院士的肯定,已獲授權發明專利100余項,先后獲得陜西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首屆中航工業杯-國際無人飛行器創新大獎賽優秀創意一等獎等獎勵。
仿生撲翼飛行器是模仿鳥類等生物撲動翅膀的飛行方式,這樣的飛行方式在微小型飛行器尺度,具有實現長距離飛行的潛力,同時由于撲動翼具有較多的運動自由度,具有較強的機動性。不僅如此,仿生撲翼飛行器具有仿生性、隱蔽性和便攜性,一般為手拋起飛、滑翔降落,起降不受場地限制,還可以像微小型固定翼飛行器那樣實現快速高飛、長距離巡航等。
團隊研制的仿生撲翼飛行器已在北京、沈陽、深圳、北川、羊八井(海拔4300m)、稻城(海拔4100m)等全國20余個地區完成了3000余架次任務飛行,能在-10~40℃、4級風及小雨雪環境下使用。已在陜西省地質局、青海湖風景區等多個單位進行了試點應用。
西工大多款仿生撲翼飛行器先后參加珠海航展、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等多項重要展覽與演習活動,多次登上中央電視臺、鳳凰衛視等主流媒體,受邀參加了央視的多次科普活動。
2021年,團隊研制的“信鴿”飛行器登上央視《開講啦》節目。圖為節目主持人撒貝寧給觀眾進行“信鴿”科普講解。2021年,宋筆鋒教授帶著團隊研制的仿生撲翼無人機參加央視少兒頻道科普節目拍攝。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