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國務院國資委重磅印發了《關于中央企業助力中小企業紓困解難促進協同發展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直面當前中小企業經營發展的痛點、堵點、難點,從如何緩解中小企業“燃眉之急”以及如何與中小企業共同“做大蛋糕”兩方面出發,提出了7個方面的27條舉措。 其中,針對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穩定產業鏈供應鏈方面,提出了多條舉措,涉及供應鏈金融多方面內容…… 《通知》提出:
一、及時足額支付賬款,助力緩解中小企業資金困難
1、嚴格按照合同約定的時間、方式,及時足額支付中小企業款項。對于出現臨時資金周轉困難的子企業,集團公司或上級單位要給予臨時性資金或增信支持,確保及時足額支付中小企業賬款。 2、對于長期合作、信譽良好、履約及時、確有困難的中小企業,在確保資金安全、對方書面申請、嚴格履行內部決策程序的前提下,可提前支付或預付部分賬款。 3、加強合規管理,清理霸王條款,不得設立不合理的付款條件、時限。嚴控“背靠背”付款條款,加強上游款項催收,上游付款后要及時對中小企業付款。 4、嚴格票據等非現金支付管理,現金流較為充裕的企業要優先使用現金支付中小企業賬款。未事先明示、書面約定非現金支付的,原則上不得使用非現金支付。開具的商業承兌匯票和供應鏈債務憑證期限原則上不得超過6個月。 解讀 當前疫情困擾下,多數企業經營困難,賬款拖欠在所難免。上海票交所數據顯示,截止今年4月,房地產、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等在內的商票持續逾期企業名單達到2193家。其中不乏一些央企。因此,此次《通知》也對商票匯兌提出了要求,提出開具的商業承兌匯票和供應鏈債務憑證期限原則上不得超過6個月。 《通知》再次強調了加強中小企業賬款清欠力度,將“足額支付中小企業賬款”列為首條,這也是國家層面多個政策頻繁提及并督促企業推動落實,為中小企業紓困的重要舉措。 數據統計,2021年中央企業采購總額超過13萬億元,輻射帶動各類企業200余萬家,其中絕大部分是中小企業;8家中央建筑企業上下游供應商、分包商超過200萬家;3家中央汽車企業整車生產依靠產業鏈上下游約3萬家中小企業配套支持。《通知》從央企著手,推動央企及時、足額支付賬款,有利于減少中小企業回款難、資金被占的困境。 此次,國務院國資委從中央企業著手,從制度、機制、流程和信息化管控上杜絕濫用市場優勢地位惡意拖欠賬款行為。利用央企帶頭引領示范作用,進一步落實解決中小企業資金困難問題。 《通知》提出:
二、有力支持資金融通,助力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困難
1、加大對商用貨車消費貸款的支持力度,有效緩解物流企業和個體貨車司機貸款償還壓力。中央汽車企業所屬金融子企業要發揮引領示范作用,對2022年6月30日前發放的商用貨車消費貸款給予6個月延期還本付息政策支持。 2、積極發揮產業鏈“核心”企業作用,支持配合上下游中小企業開展供應鏈融資,努力實現自身優質信用與上下游中小企業共享。中小企業需要以其持有的中央企業集團內單位應付賬款、出具的商票和供應鏈債務憑證等辦理融資業務的,要及時確權,嚴禁高息套利。 3、積極發揮供應鏈服務平臺作用,基于真實業務數據為上下游中小企業信用賦能,助力中小企業拓展融資渠道、獲取低成本資金、減少資金占用。借鑒電e金服“電e貸”、中儲智運“運費貸”等供應鏈平臺服務中小企業的經驗,立足自身創新服務中小企業方式。 4、持續推進保函(保險)替代現金保證金,不得向中小企業超比例收取或變相收取不合理的保證金,不得限定中小企業提供保證的方式,及時退還到期保證金。 解讀 國資委官方顯示,截至2021年底,國資委直管的中央企業共有97家。從產業鏈供應鏈金融來看,其中絕大部分企業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實踐和探索。 一方面央企具備的規模優勢和影響力,可以有效地延伸到產業鏈上下游,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深度賦能中小企業的龐大群體,撬動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央企強大的信用價值背書,通過供應鏈金融將信用價值傳遞到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促進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和良性發展。 央企作為產業鏈的“中心”企業、供應鏈金融的“核心企業”,此次《通知》在“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困難”方面,將發揮以央企為核心企業的供應鏈金融的舉措,放在了重要的位置。 此前,在國資委印發的《關于推動中央企業加快司庫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資金管理的意見》也提出,鼓勵有條件的央企搭建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不少央企紛紛建立起數字化供應鏈金融平臺,如國家能源集團搭建的供應鏈金融平臺數字債權憑證系統“國能e鏈”、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惠融e信通、中遠海運“Pandas鏈一站式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中交一公局集團的“中交壹鏈”等。 《通知》提出:
三、持續加大創新支持,著力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
1、充分發揮中央企業產業基金和創業投資基金作用,立足主責主業,吸引帶動各類資本支持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符合國家戰略、有技術優勢、有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共同推動科技創新和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服務產業轉型升級和發展。 2、繼續面向全社會舉辦中央企業熠星創新創意大賽,加強創新資源要素供給和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開展創新管理培訓和創業輔導等,促進大賽項目成果轉化落地。 3、完善協同創新體系,充分發揮科研院所轉制企業作用,構建開放、協同、高效的共性技術研發平臺,積極參與國家實驗室建設,建立一批高水平創新聯合體、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和公共研發平臺,打造高水平“雙創”平臺,加大對中小企業創新支持力度。 4、加快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主動對接國家重大戰略,與包括中小企業在內的各類主體一道協同攻關,著力突破產業鏈供應鏈堵點卡點。支持在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培育一大批領軍企業和專精特新“隱形冠軍”企業。 解讀 《通知》提出推動中小企業融通創新,這是進一步落實近日工信部等11部門印發的《關于開展“攜手行動”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2022—2025年)的通知》。通過部門聯動、上下推動、市場帶動,促進大中小企業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數據鏈、資金鏈、服務鏈、人才鏈全面融通。 在對央企的要求中,提出了產業鏈、供應鏈、資金鏈融通創新的要求。產業鏈供應鏈方面,要求央企通過開放、協調、高效的平臺,突破產業鏈供應鏈堵點卡點,推動中小企業在技術等方面的創新。資金鏈方面,從整體產業鏈的高度出發,通過各類資本、金融支持,強化對產業鏈整體的融資支持力度,并發揮央企資源集聚優勢,為中小企業提供各類增值服務。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