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之下,全球供應鏈受阻,多國供應鏈終端陷入困境,這導致部分大宗商品價格不斷飆升,通脹之勢愈演愈烈,多個國家的通脹率甚至創下了歷史新高。此次供應鏈危機暴發和擴散的直接誘因毫無疑問是受疫情的影響,但同時也側面說明傳統發達國家對生產和供應過于重視效率,忽略了考慮長期韌性,疫情使得供應鏈中的薄弱環節迅速暴露出來。
隨著疫苗的普及,盡管全世界正逐步擺脫疫情帶來的陰影,但是供應鏈問題卻成為一個難解的“后遺癥”。在疫情之前,全球供應鏈處在相對穩定的規律狀態,而疫情后,運輸時效延長、供給穩定性備受打擊,供應鏈管理成本居高不下,疫情的持續發酵讓全球供應鏈上各個環節的不確定性大幅增加。更值得注意的是,如今一波三折的國際形勢仍具有很多不確定性,全球通脹在短時間內仍然難以得到有效緩解,而這也將導致消費者和企業的信心受到相應影響。對企業而言,一方面,當前全球主要經濟體之間貿易緊張,多邊貿易主體系受到天災、人為等因素影響,都在不同維度上增加了供應鏈斷裂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現實需求從未減少,尤其是跨境電商以及相對應的需求呈現蓬勃發展趨勢,兩端天平明顯失衡,導致最直接的現象便是整個供應鏈管理將會變得更有難度。
供應鏈數字化轉型成為新增長點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供應鏈的發展,在“十四五”規劃綱要里,明確提出要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并表示供應鏈的數字化轉型有助于產業創造新的價值和增長點。疫情的突襲,更是催生了供應鏈數字化技術的應用,這也讓不少領頭企業紛紛尋求數字化突破,如準時達、順豐、京東、日日順等。供應鏈數字化轉型的方向本身并無問題,賽道同樣具備藍海性質,但企業如何具體運用數字化,運用數字化又能為企業帶來哪些效益,是亟待突破的一道難關。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物流業整體增速趨緩,行業競爭加劇、毛利降低。如何能夠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生存下來,并分得一塊蛋糕,對每一家企業來說是當前面對的難題。若想在定量中謀求增量,轉型升級已從“選答題”逐漸成為“必答題”。
眾所周知,物流業發展至今,企業經歷了以配送需求為中心的“送產品”時代和以平臺、渠道為中心的“送服務”時代,但兩個時代強調的都僅僅是運輸過程,這也導致了行業的附加值極低,很容易觸碰到“天花板”。
基于此,不少物流企業開始嘗試突破,在服務某個行業時逐步向供應鏈方向深耕,整合從生產原材料到終端消費者的上下游資源,實現端到端各環節有效串聯與整合,達到全鏈條的可視、可控與高效管理。準時達就是這樣一家供應鏈管理服務平臺企業。
準時達商業模式
可視化管理對癥下藥
當前,B2B供應鏈最大的挑戰是難以用一套解決方案來解決整個供應鏈的問題。對于B2B而言,每一個企業自身的供應鏈管理復雜度不一樣,許多企業的整個鏈條和覆蓋面越來越大、越來越復雜,用一套方案解決所有問題顯然不太現實。尤其是信息共享、可視化等問題,要想把上下游企業串聯,實現完全透明化,尚有難度。
記者深入采訪了準時達創新產品部梁康儀總監,探尋準時達作為富士康科技集團授權的供應鏈科技管理平臺服務公司,在面對這種外部環境的挑戰下是怎么應對的。梁康儀總監表示,基于精益供應鏈管理經驗基礎,通過構建天網-垂直骨干網-地網,準時達為企業提供從原材料采購端到工廠制造,再到終端消費環節(C2M2C)的供應鏈垂直整合解決方案。準時達JusLink科技平臺能夠為企業提供可視化管理,為中國制造業提供全方位的供應鏈管理服務及技術賦能,為行業提供可借鑒、突破性的案例范本和行業標桿,凸顯了其企業社會責任與價值。
JusLink科技平臺是準時達運用先進的科技研發實力,構建起的供應鏈科技超級智慧大腦。該平臺基于龐大的數據信息鏈接能力,集合全球范圍的海陸空等綜合物流資源,提供從采購、運輸、倉儲到關務的全產業供應鏈解決方案,實現供應鏈端到端的無縫對接與協同配合,通過供應鏈高效協作和賦能,幫助全球企業降本增效,提升供應鏈效率。在危與機并存的后疫情時代,準時達通過數字科技能力,率先助力企業在激烈的國際競爭環境下優化供應鏈,提升供應鏈運行效率,打造數字科技時代“創新名片”。
JusLink在客戶供應鏈的設計應用中,引入單據智能識別,一改過去的紙質手工輸入方式,快速實現了系統自動識別和電子版數據一鍵導入,減少了客戶30%的工作量。隨著覆蓋全業務場景范圍的不斷深入,系統可以根據不同的貿易條款,自動計算雙方各自應負擔的運費并輸出相應單據,實現全業務場景的線上作業,降低了客戶每月40%的結算人力成本。同時,入倉協同項目的上線有效提高了客戶對倉位的利用率,同時也有效管控因超過堆場免租期而產生的額外費用,從而實現了各項成本的強管控。
JusLink智慧供應鏈實時協同平臺
綠色供應鏈下的碳足跡管控
國家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的號角不斷吹響,綠色發展已成為國家發展的主旋律。國家主席習近平代表我國政府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2021年2月,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全方位全過程推行綠色規劃、綠色設計、綠色投資、綠色建設、綠色生產、綠色流通、綠色生活、綠色消費,使發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資源、嚴格保護生態環境、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基礎上,確保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中國企業未來要繼續攻占全球市場,從防御上而言要注意“碳壁壘”,從進攻上而言則是要適應全球減碳的文化。企業的競爭力,已經不僅僅是性能、質量和價格了。在國家“雙碳”的愿景下,準時達將碳達峰、碳中和的理念逐步納入企業戰略發展全局中,并高度重視可持續發展。2022年,準時達錨定綠色供應鏈基調,開展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實時碳足跡管控,推動上下游供應商和合作伙伴以及客戶開展更積極有效的環保節能減碳行動,尋求系統性減排效果的最大化,助力碳達峰、碳中和行動。
據了解,碳中和議題將是2022年準時達科技創新發展的重點之一,依托富士康集團豐富的業務場景以及對行業前沿的研究,準時達堅信能夠在新的發展中建立出碳排放模型,并通過可視化和數據分析等維度幫助客戶管理碳足跡,逐步實現碳中和目標。比如,供應鏈領域(物流運輸層面)的碳排放規模在JusLink上的可視化呈現,甚至可以通過數據模型,結合供應鏈物流路徑的優化,提出通過物流形式的改變來達到減排的指導和建議,供客戶決策。
總體而言,相較于轉型而來的供應鏈企業來看,準時達自始至終以科技為核心,致力于解決供應鏈上的痛點問題,并為客戶提供精準信息、高效服務。JusLink提供了制造型企業及其上下游合作伙伴一個主入口,同一條供應鏈上的協作方共同在這個信息平臺上完成供應鏈協同工作,其中的可視化是JusLink眾多功能模塊當中的一項。面對全球供應鏈的不確定性以及客戶日益多元化的需求,JusLink立足于強大的可視化管理系統,從根源上分析“病根”,對每個環節進行清晰、透明化處理,真正的做到“對癥下藥”。此外,JusLink中多個板塊還充分解決了供應鏈的協同、可視化、實時決策與優化等問題,幫助企業解決供應鏈中的痛點和難點問題。
在全球供應鏈重塑、國貨品牌崛起的時代趨勢下,準時達作為一家被譽為“行業獨角獸”的全球化企業,積極擁抱海外市場的變化,擁有C2M2C端到端的供應鏈管理能力、賦能全球供應鏈的技術能力、覆蓋全球范圍的海陸空鐵全網線路布局能力,準時達將這三大能力打造成“超級核心武器”,將科技供應鏈的傳奇延續下去。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