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倉記:一個自動化物流中心能帶來哪些改變?人員減少40%只是冰山一角
來源:物流指聞
| 2021-06-10 11:05
|
作者:葉帥
自動化物流中心給服裝企業帶來了哪些改變?在夢燕和曠視合作的項目里,我們看到了這些“揀選人員微信步數從過去50000步/天減少到20000步/天”,談及自動化物流中心帶來的改變,這是宋建軍兩度提到的數據。宋建軍所在的夢燕,上個世紀80年代就已成立,如今的企業定位是服裝連鎖零售企業,主要采取自產自銷的經營方式,主營業務為門店零售。目前,夢燕擁有600個渠道,日出貨量最高可達6萬到8萬件服裝,都由夢燕倉庫統一發貨。隨著業務的不斷發展,倉庫的吞吐壓力日益增大。宋建軍口中的自動化物流中心,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根據其介紹,夢燕自動化物流中心,去年建成、今年已經投入使用,包括一座25米高的自動化立體倉庫和5層樓庫,總面積約8萬平米,實現了服裝從入庫到出庫的全流程自動化、數字化。
而這套方案的操盤者,是以“最懂物流的AI公司”著稱的曠視。這背后是怎樣的故事?方案落地成果如何?在無錫夢燕自動化物流中心,物流指聞做了現場參訪。
相關負責人告訴物流指聞,夢燕自動化物流中心的整體方案,由曠視基于對服裝行業的深刻理解,以及對夢燕歷史數據和未來業務規劃的綜合分析,與夢燕共創而出,并且實現了軟硬結合:硬件方面,包括1座25米高、8個巷道的自動化立體倉庫,1套輸送分揀系統,8個工位的貨到人播種系統以及包裝復核、自動稱重和貼標、熱縮塑膜機等自動化設備。軟件方面:智慧物流系統河圖將自動化立庫系統、箱式輸送分揀系統、電子標簽揀選系統與倉庫管理、ERP、倉庫控制等系統無縫對接。從最終成果看,該自動化物流中心不僅實現了服裝入庫、庫內補貨、揀選、播種、復核、塑膜、分揀出庫的全自動化作業,還能夠隨著夢燕業務發展靈活調整。目前,夢燕舊倉貨品及處理流程已經全部轉至自動化物流中心,改造后的新倉在降本增效方面已經初顯成效。根據宋建軍等人的介紹,該自動化物流中心帶來的價值,可以梳理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最直觀的,儲存方式得到優化,空間利用率大幅提升:相比于舊倉,物流中心的新倉,倉庫空間利用率提升3倍,每日可支持出貨量提升5倍。
圖:夢燕新倉之自動化立體倉庫
其次是無效勞動減少,作業效率提升。以往揀選人員步數為何這么多?原因之一是跨樓層揀貨——這不僅帶來了多余的勞動,而且等電梯等環節也增加了額外的等待時間。現在提升機等設備,取代了這一工作。以前揀貨之后還需要人工搬運至對應作業區,現在貨物直接投到輸送線上進行自動流轉。以前整個倉庫的作業人員需要55人,現在35人就能滿足同樣的作業量。


其三,信息化升級讓作業標準化,倉庫管理更精細。和大多數同行一樣,之前夢燕舊倉,100%為人工作業。傳統作業方式效率低,出錯率高,直接影響門店銷售,并帶來貨品損耗。另外人工作業強度大、人員流動性高等問題,也制約著業務提升與拓展。為此,夢燕的初衷之一是,希望通過倉庫信息化和物流集成倉庫體系,倒逼前端業務擺脫慣性,走向更加標準化、規范化的操作,讓每個崗位上的員工都按照標準執行,帶動業務的優化和調整。而今,自動化物流中心讓夢燕實現了這一目的。宋建軍向物流指聞介紹道,“以前工人揀貨需要靠記憶力,現在通過RF系統指引提示進行揀貨。以前的作業是靠經驗做,現在信息化相當于給作業人員立規矩,必須按照系統的指令做。不依靠人,而是依靠系統,這樣出錯率會低很多。”系統取代經驗,帶來的另外一個好處是改善人員管理。首先,旺季熟練工人招工壓力降低,人力成本降低。此外,系統也讓現場可視化、管理透明化,在三樓總控室,得益于智慧物流操作系統曠視河圖,相關人員可以隨時查看設備的運轉狀態。在一樓入口,類似看板管理的數字大屏,實時更新每個員工的工作量,數據公開透明,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在良性競爭的基礎上,實行多勞多得。而伴隨著數字化轉型的推進,數據也可以更直觀的呈現生產經營情況,從而更好的助力經營決策、績效管理和目標管理。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一家AI公司,曠視所具備的算法等能力,也讓自動化物流中心有了更大的提升空間。舉個例子,據統計,一個人在物流配送中心里面最費時的就是行走。通過算法可以實現庫位優化和路線優化,從而減少搬運次數,優化存儲方式。對此,曠視智慧物流解決方案中心負責人白建宏表示,“機器將人從簡單重復勞動中解放出來是一大趨勢。曠視看準了這個行業方向,并通過智慧物流解決方案幫助客戶重塑流程,讓自動化、智能化設備進行高強度、重復的作業,讓智慧物流操作系統協同調度倉庫內各種設備運行。我們還將AI能力注入傳統物流設備和系統中,不僅實現整個物流系統的生態連接和協同調度,而且通過系統核心功能的算力算法,分析歷史業務數據進而優化業務流程,提高作業效率,這是我們看中的未來發展方向。”夢燕總經理吳承淮則向物流指聞介紹稱,“目前,我們還需要進一步優化管理,加強系統和人的深度結合,提升效率。AI在生產場景有很大的擴展空間,通過計算機視覺能夠有效識別異常操作,通過算法分析大數據能夠降低管理成本,但這塊的提升需要后續進一步的共創。”當然,除了以上梳理之外,這一項目帶來的改變還有很多,比如項目運行后,夢燕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把貨鋪到店里,縮短從生產到店鋪的整個供應鏈周期。此外,夢燕已經將系統連接上游部分供應商,通過統一的預包裝、箱貼,優化收貨流程等等。透過以上種種,你會發現,一直以AI能力著稱,并曾推出一系列軟硬件產品的曠視,在方案設計上同樣有了一定建樹,并且還將自己的AI等能力融入了方案之中。價值之外,我們回到源頭:夢燕為何要升級自動化物流中心?又為何選擇曠視做合作伙伴?相比于后者,前一個問題更好回答。大抵不過一個“勢”字。據白建宏介紹,服裝行業不管是零售端、生產制造端還是倉庫作業,相對來說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很多工作都屬于簡單重復勞動。近年來隨著勞動力成本上升、服裝產業結構調整、消費方式多元化等因素影響,服裝行業自動化、數智化轉型已經迫在眉睫。另外,近年來,快時尚休閑類銷售額正在逐步增長,服裝款式趨于時尚化、流行化,消費趨于品牌化、個性化。對于夢燕而言,未來發展勢必會呈現品牌多元化、渠道多元化、產品開發類別更廣、單品類總量下降以及門店規模多樣化并存等,這對于其供應鏈系統提出了巨大挑戰。同時,企業擁抱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浪潮下,線下流量和客群結構出現復雜變化,夢燕開始尋求數字化轉型,希望借助自動化、智能化方案,實現供應鏈智能化改革。“夢燕建設自動化物流中心的初衷是解決零售端周轉問題”,夢燕總經理吳承淮介紹道,“此前,在集結交換時,經常出現物流存儲空間不夠、運轉效率不高、爆倉等問題。為此,我們決定提升倉庫面積,但了解到還可以通過自動化、數字化的改造提升整體效率。”除此之外,夢燕在技術上的投入也一直較為領先。據宋建軍介紹,當業內同行還處于手工報表階段時,夢燕就已經開始投用ERP軟件。至于結緣曠視,夢燕總經理吳承淮給出的解釋是,“在借鑒了同行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夢燕找到業內供應商進行招投標,最后從專業度、性價比、服務水平等多方面考慮,選擇了曠視。”宋建軍等夢燕業務負責人也給出了類似的解釋,一方面曠視名聲在外,其智慧物流業務團隊擁有豐富的行業經驗,深諳服裝企業的供應鏈難題;另一方面,夢燕在選擇合作伙伴時,也看重集成能力,希望與自身業務需求匹配度高,而曠視的能力也相較均衡。“在前期溝通中,我們也看誰家出的解決方案專業度更高,投入精力更多一點,曠視這個團隊比較注重細節和客戶個性化需求”,宋建軍介紹道。后續合作的推進,也證明了曠視的能力。項目雖然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影響,但是依然實現了快速落地。值得一提的是,項目落成后,運營切換也很順暢。“1月31日系統切換,次日正常出貨,倉庫真正凍結的時間差不多十來個小時,等于完全沒有耽誤物流”,宋建軍坦言,這樣的表現也出乎自己的預料。當然,由于是新鮮事物,項目落地的過程中,也免不了磕磕絆絆,不過曠視采取了留廠輔導培訓等措施,也加快了人機磨合速度。事實上,后續服務有保障,這也是宋建軍給出的夢燕選擇曠視的原因之一。在白建宏看來,一個好的方案落地,其實也是雙方深度結合的成果。“一個適合企業需求的方案,一個可落地的解決方案,需要通過很多輪的溝通,是一個反復不停探索的過程。一個解決方案能否達到一個最優的投資收益,是最需要關注的。”
在這一項目中,夢燕向曠視徹底打開了大門。曠視不僅有其歷史數據供分析,也對其接下來的發展計劃有所了解,對夢燕的需求有了更加深入了解。此外,這一項目中,曠視參與的也比較早——在建設新廠房時,夢燕優先考慮了物流工藝規劃,是先有物流規劃自動化方案,再有建筑設計方案,自動化立庫的規劃克服了需提前考慮建筑要求的難點,從0到1完成搭建。以上種種,共同促成了如今這樣一個實實在在的落地成果。在市場、技術、社會多重因素推動下,智能制造、智慧物流已成企業降本增效、增強競爭力的必選項之一。越來越多服裝企業也看到傳統生產方式的局限性,紛紛開啟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這場征途,還有很多像夢燕這樣企業加入其中。于曠視這樣的企業而言,方案輸出的長征,也不過是剛剛開始。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