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批發市場是我國農產品流通的主渠道,是城市的核心功能設施,是實現農產品在區域間城鄉連接的紐帶和橋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農批市場及冷鏈行業充分發揮了有效保障居民生活必需品供應的功能,成為農產品保障供給穩定物價、解決賣難與買難的重要平臺。但疫情的爆發和反彈,也暴露了農批市場與冷鏈企業當前存在的問題。具體表現出其脆弱性、碎片性和鏈條易斷性。
2019年冷凍冷藏水產和肉制品進口量上漲至1000 萬噸左右,果蔬、肉制品、水產品、乳制品總產量預計將突破13億噸,冷鏈市場需求巨大。2019年,我國食品冷鏈物流需求總量預計將達到2.352億噸,同比增長24.65%;我國食品冷鏈物流總額預計將達到6.1萬億元,同比增長27.08%;我國冷鏈物流市場總規模預計將達到3391.2億元,同比增長17.60%。
2019年預計全國冷庫總量將達到6052.5萬噸(折合1.51億立方米),新增庫容814.5萬噸,同比增長15.56%。截至2019年11月,全國冷藏車市場保有量為21.27 萬臺,較上年增長3.27萬臺,同比增長18.16%。
困局:農批市場與冷鏈企業發展瓶頸
(一)后疫情時代冷鏈行業發展形勢研判
農批市場仍是生鮮農產品流通關鍵環節和主渠道;農批市場優化與升級的新動能培育;農批市場是城市的核心功能設施;冷鏈企業是連接城鄉農產品流通的重要載體;冷鏈企業是農產品物流業態創新的關鍵基因;農批市場與冷鏈企業對營商政策環境的重大訴求。
(二)農批市場與冷鏈企業轉型面臨的困境
農批市場自身問題;農批市場發展環境問題;農產品冷鏈供應鏈問題;農批市場與冷鏈企業聯動問題;農批市場與冷鏈企業新舊動能轉換問題;農批市場與冷鏈企業標準化建設問題。
(二)農批市場與冷鏈企業未來發展方向
承擔功能、交易形式以及與其它渠道之間相互分工合作關系的重新定位及不斷優化與調整;做好疫情常態化防控與監控;農批市場及冷鏈企業與智慧城市的和諧共生與發展;科技賦能:農批市場與冷鏈企業智慧供應鏈前景;農批市場及冷鏈管理精益化與大宗交易電子化。
謀局:培育新動能與提升新勢能加快轉型與升級步伐
農產品批發市場與冷鏈企業的新動能:指以知識、技術、信息、數據等新生產要素為支撐,聚焦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四新”,推進產業智慧化、智慧產業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四化”,由此匯聚形成的經濟發展新動能。
農產品批發市場與冷鏈企業的新勢能:由于各物體間存在相互作用而具有的、由各物體間相對位置決定的能叫勢能。勢能分為重力勢能、彈性勢能、電勢能、核勢能等。
首先,“雙循環”戰略下政府政策導向的重大變化及訴求。后疫情時代防控需求及任務依然嚴峻,國家社會呼喚農批市場與冷鏈企業的新技術、新經濟、新模式及新業態的出現。
其次,高質量發展引領下的農批市場與冷鏈企業,行業內部亟需各方資源的全面整合。智慧冷鏈、智慧農批、智慧冷鏈供應鏈、冷鏈食品安全鏈等盡快實現彎道超車、騰籠換鳥。
再次,提升農批市場與冷鏈企業的新勢能。新基建。對于全社會而言尤其是農批與冷鏈企業即新勢能;新技術革命帶來的創新氛圍環境,也會催發新勢能;冷鏈消費市場升級,消費者的訴求改變,也催生新勢能。
最后,新冠疫情倒逼農批云批發、云交易、云金融、云配送;冷鏈配送:呈現出無接觸配送、機器人、無人機配送、城市社區:云倉+微倉+智能自提柜、智能體驗銷售柜等業態或模式的產生。
破局:實現轉型升級的突破路徑
(一)全力推動政策落地實施
政策創新、法律法規、制度安排及標準規范體系逐步建立與完善。
(二)充分發掘冷鏈增量市場
降本增效、騰籠換鳥;綠色發展、構建綠色冷鏈供應鏈聯盟;優化冷鏈供應鏈流程,創新商業模式;細分冷鏈市場,走差異化、多元化和個性化發展之路。
(三)科技創新驅動,賦能農批與冷鏈
創新驅動戰略。農批市場與冷鏈企業的科技創新驅動,實現冷鏈產業的整體升級與優化;共享冷鏈資源。共享運輸設備、冷藏設施、配送裝備、云端網一體化冷鏈共享、共享加工包裝設施設備、虛擬冷鏈園區、虛擬冷鏈中心、共享中央廚房及農批;創新驅動市場細分及全渠道營銷模式。冷鏈市場細分為更多的子市場,渠道全能型、復合型及智能型等特點。
(四)借勢發力、搭乘快車
高質量發展意味著高水平開放、高效率發展、高智能發展、高生態兼顧發展;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在鄉村振興戰略中,農批市場與冷鏈企業和鄉村振興之間尋求契合點和跨界融合,以及創新商業模式;科技賦能農批市場與冷鏈企業,創新加持冷鏈供應鏈的全面升級。
(五)政府支持,政策引導
加快推進市場法律法規建設進程;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加強合理布局規劃;政府承擔起公共管理角色;營造健全良好的營商環境;打造農產品供應鏈的關鍵樞紐和橋梁作用。
(六)提升農批與冷鏈企業的競爭力
改善農批市場環境 ,提升冷鏈行業形象;積極探索新業態、新模式,完善和提升市場功能;提高市場管理手段的信息化和智慧化;創新驅動,積極探索冷鏈企業的商業模式、運營模式及盈利模式;打造冷鏈物流供應鏈體系,提升競爭力和行業話語權。
(七)充分發揮行業組織的引領與協調作用
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在政企(政府與行業)橋梁功能與協調作用;協助政府做好立法、規劃、標準規范等工作,反映行業訴求;加大行業組織專業培訓的力度,加快行業(企業)轉型升級;構建產協學教研協融合平臺,開展以冷鏈為中心的交叉學科跨界研究;打造行業組織線上線下一體化全新商業模式的綜合服務平臺(大力培育無車承運人、無船承運人、無庫承儲人、云端冷庫、云配送等新業態、新模式);構筑行業協會組織的冷鏈智庫咨詢鏈、協同融合鏈、價值服務鏈;加快行業組織(協會)的轉型升級及其話語權提升。
(八)農批市場與冷鏈行業擔負著國家食品安全的重任
冷鏈供應鏈國家戰略性、安全性產業;數字冷鏈及供應鏈確保冷鏈食品安全;區塊鏈技術賦能冷鏈供應鏈保障食品安全的可追溯;物聯網技術加持保證冷鏈食品建立安全鏈;冷鏈供應鏈的軍民融合有助于搭建國家安全的屏障。
小結
農批市場與冷鏈企業一方面面臨著產業轉型和優化的壓力,另一方面還將面對來自于國內外環境的挑戰。不論是政策創新、制度安排、法律法規,還是農批市場與冷鏈企業的整體升級,借新勢能之東風,科技革命形成裂變及產生新經濟、數字經濟,在雙循環背景下架構農批及冷鏈產業供應鏈全景圖,補短板、強弱項、通瓶頸,調整結構優化環境將成為其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及大勢所趨。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