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
人民日報在2020年末的一篇題為《“社區團購”爭議背后,是對互聯網巨頭科技創新的更多期待》的文章,再次將社區團購推上了風口浪尖。而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商務部專門針對社區團購出臺的“九不得”新規,更是從監管角度將野蠻生長的社區團購納入到良性發展的軌道。
于是,互聯網巨頭們突然發現,之前屢試不爽的“資本+流量”套路失靈了。
“資本+流量”失靈了
2020年,社區團購成為炙手可熱的風口,眾多互聯網巨頭入局,它們模仿行業先行者,為了成為行業第一,不計成本地砸下了資本、流量。
然而,行業內的資深人士卻對此潑下了冷水:社區團購是一個看似門檻很低、實則運營極重的一個復雜的行業,單純為了規模而跑規模,可能出現攤子越大越受其所累的情況。
而這一切,都是由社區團購的本質所決定的。這個行業比拼的不僅僅是流量,更重要的是背后的供應鏈和物流。社區團購也不是“預售+次日達+自提”那樣簡單,比拼的是全鏈條的綜合實力。
在供應鏈端,比拼的是高品低價,即誰能給消費者帶來高品質的商品、更低的價格。這話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很難,要求既要有穩定的源頭基地,也要有品質把控等方面的專業能力,還要有足夠的體量來實現較強的議價能力。
這個行業的服務,要深入到選品、分揀、稱重、打包、儲存等更上游更細致的環節,從品質、份量、保鮮等各個細節全面把控商品的品質。站在更高的維度來看,只有平臺方承擔了雜活、累活,其合作商伙伴可以聚焦到產地和基地的布局,更加關注商品選品和品質,實現供應鏈、物流和門店的全鏈條協作。
在物流端,“供應商-中心倉-網格站-門店-消費者”的履約鏈條是所有玩家都知道的履約路徑。但是如何能搭建出一條高效且精準運行的物流體系,則非一日之功。而行業的標桿企業,物流優勢不僅是“快”,更是通過精細化的運營,將成本和效率上做到極致。
而且,這種供應鏈和物流的優勢是會形成正循環的效應:因為供應鏈和物流優勢,所以成本可以做到更低,由此能夠給消費者帶來更實惠的價格,進而提升訂單量,更高的訂單量也能實現更大的訂單密度,讓整個鏈條的合作商賺到錢。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行業的資深玩家在這個領域摸爬滾打這么多年借助供應鏈和物流優勢建立起了護城河。對于互聯網巨頭們來說,這個護城河無法單純地靠“資本+流量”來構筑,甚至會出現砸得越多,陷得越深的情況。
社區團購的溫度
穿越社區團購的喧囂,我們應該探討科技的兩個側面:到底科技是革人們的命,還是幫助他們?
科技能夠帶來變革,但科技也是有溫度的,可以幫助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給整個鏈條的人們帶來希望。
最近通過對社區團購的觀察,讓我看到社區團購的溫度的這一面:
對于消費者來說,社區團購讓農村人的物質生活得到極大豐富,很多因為價格高昂,從來沒有吃過海鮮的消費者吃到了海鮮、吃得起海鮮;很多出行不便,吃不到新鮮蔬果的山村學校的學生,也能每天吃到新鮮的東西……
對于團長們來說,以前陌生的鄰里間開始相識、相知,原本死氣沉沉的社區小店變得熱鬧起來,社區變得更有人情味。對于無數在城市漂泊的打工人來說,可以回到家鄉就近就業,守著家人賺到錢……
很多普通的社區門店,通過與社區電商平臺的合作,也實現了門店的復興。通過走訪與早些年與一些社區電商合作的門店,不少店主每月都能通過訂單提成多賺幾千塊錢。加上“預售+自提”的模式讓大量消費者到店提貨,也增加了到店的客流量,線下的生意也會有10%-20%的增量。
這一切都體現出真正躬身入局、踏實耕耘的社區團購平臺的溫度,而這些是巨頭們短期內無法復制的軟實力。
后記:重新認識社區團購
社區團購是什么?最近的炙手可熱,讓我們重新認識和思考社區團購。
或許在互聯網巨頭們的眼里,社區團購就是一個流量入口,他們蜂擁而入,用“資本+流量”爭奪這個號稱互聯網世界最后一個“無主”的流量入口。
但是,瑞幸、蛋殼等一系列的事件表明,這種“資本+流量”的無限游戲已經走到了盡頭。一方面,社區團購是一個重業務,不是簡單的砸錢、灌流量就能成功,社區團購的本質在于供應鏈和物流,而這不是短期能夠速成的。
另一方面,社區團購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全鏈條所有參與者的良性協作、共同努力,短期的高補貼或許能帶來短時的市場份額,但如果損害了用戶體驗,損壞了合作商關系,則又會像其他領域高補貼過后的一地雞毛。
這樣的情形已經初見端倪。社區團購和網約車、外賣等領域不同,如果物流體驗不好,商品質量不好,首先砸的是團長的口碑,影響的是其和社區居民的信任關系。據媒體報道,一位團長參加了某互聯網平臺的一次大促,在單日虧損600萬元的補貼下,這次大促的確折扣驚人。這個團長拉來了1000多個訂單,但最后真正履約的僅有20%,群里怨聲載道,甚至直接開罵。
最近,騰訊CEO馬化騰的一篇文章刷屏,其中提到一個新的詞匯:“全真互聯網”。其實,真正的社區團購就應該是全真互聯網,即不將其看做是流量生意,而是“把人當人看”,每一次訂單的背后,是農民的辛苦努力,是消費者的愿望實現,是團長收獲又一次的好口碑,是門店老板能賺到錢、重新回到時代的聚光燈下……
這才是社區團購所應該有的樣子。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