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倉智能公司打造的無錫菜鳥天貓智能機器人倉單倉部署機器人規模全球第二,達到千臺級。
“今年第一季度簽單額約為去年同期的3倍,員工增加10%以上。”這樣的數據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格外亮眼,對于快倉智能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楊威來說,這在情理之中。雖然疫情放緩了現場調研、簽單、現場部署的節奏,卻加速了一些企業在內部物流環節“機器換人”的決策,它們來自醫藥、汽車、食品、鞋服、電商等行業。
“選擇物流機器人行業,是希望‘讓人類不再搬運’。我相信,未來全球智能物流機器人行業的4大家族中,一定有中國公司。”楊威很內斂,談起創業夢想卻一語驚人。
讓“無人工廠”大放異彩
經濟日報記者在快倉智能為長安民生物流打造的國內最大汽車物流無人倉看到,6000多平方米的無人倉內,僅有幾名工人,而保障生產的“主力軍”是潛伏式智能物流機器人——即便整個無人倉關閉燈光,機器人在一片漆黑中仍能正常工作。其強大的物流能力為整車制造上下游企業生產提供了保障。
《上海市促進在線新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提出,建設100家以上無人工廠、無人生產線、無人車間,加快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行業智能化轉型。楊威說:“自己感覺快倉智能的舞臺更大了。”目前,他們在上述工業領域均有標桿客戶。
楊威認為,智能物流機器人及系統是無人化、智能化工業非常關鍵的組成部分。目前,全球很多生產線上的工站已實現無人化或少人化,急需智能物流機器人及系統將這些工站、倉庫等聯通起來。“智能物流機器人就像無人工廠的血管,其系統就像工廠智慧大腦的腦干,它們可以把這些孤島連接起來,開展智能控制,最終實現柔性制造、云制造、共享制造等新制造模式。”他說。
“智能物流機器人對于制造業企業來說,并非疫情之下的短期需求,而在未來會成為企業的基礎設施。”楊威告訴記者,它可以提高各種生產物料的周轉效率,提高生產系統的整體工作效率;與人工相比,使用機器人及系統能提高作業準確率,并能在危險嚴苛的環境中安全地完成任務,降低人工風險。
打造中國物流機器人
楊威坦言,公司最初的愿景是“賦予倉庫靈魂”,以提高倉庫物流效率來吸引客戶。現在,他們的機器人已應用于電商、流通、制造3大場景,工廠、便利店、醫院等均能看到它們的身影。2018年,楊威將企業愿景調整為“四面墻內智能駕駛—讓人類不再搬運”。
身為北京大學軟件工程碩士,楊威是國內最早一批專業學習人工智能的人。畢業后剛工作時,他遇到了倪菲——曾主持研發國內第一代自動化軌道吊和港口AGV。2013年,楊威萌生創業念頭,認為“通過技術革新提升電商的倉儲管理與降低成本將成為未來核心競爭力”,因此,物流機器人將有很大市場空間。楊威說服倪菲,拉上在搜狗做數據挖掘、自動化體系的同學孫宇,懷揣50萬元啟動資金,開啟了中國智能物流機器人企業的創業之路。此時,國內在這一領域仍是空白。
2014年初,第一臺樣機誕生——這也是國內該細分領域的首臺;同年3月,他們注冊成立了快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2015年,快倉智能獲得投資后正式走向市場。2016年,他們率先占領了多個目標市場,年收入超過2000萬元。2017年至2018年,對于楊威來說,是創業路上飛躍的兩年,也是通過長期創業實現“讓人類不再搬運”之夢的轉變期。2018年,他們為菜鳥網絡打造了單倉部署機器人規模全球第二大的菜鳥無錫倉,規模達到千臺級。
致力引領全球市場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的智能物流機器人行業正在重現無線互聯網時代的輝煌——已具有能與無線互聯網相匹敵的產業優勢,從而將產生世界級巨型企業。
楊威同樣篤信這一趨勢:“2019年,我深刻感受到在整個產業鏈各節點上,中國的優勢已凸顯出來,相信未來智能物流機器人行業的4大家族中一定有中國公司。”
全球勞動力需求缺口不斷放大,核心人才越來越貴;此外,當整個經濟周期產生波動,企業限制成本上升的欲望提升。近年來,制造業以及5G產業鏈,包括液晶屏、太陽能電池等,對于智能物流機器人的投入熱情持續上漲。同時,一些已投入成本智能升級的企業表示,投資回報率已達到可以接受的水平,智能物流機器人市場預期越來越好。
目前,隨著智能駕駛技術飛速發展,國內底層研發人才比較旺盛。楊威對此深有體會:“我們在做物流機器人時,要尋找機械、電氣、電控等人才,國內資源都很豐富。”
2014年,快倉智能研制智能物流機器人系統之初,就致力于自主研發以及供應鏈的國產化,“在智能物流機器人領域的先進制造、供應鏈和成本控制能力上,很少有國家可以超過中國”。楊威對未來充滿自信。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