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A級物流企業綜合評估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公布了全國第27批378家A級物流企業以及同期完成復核的447家A級企業名單,中國A級物流企業數量達到825家。
1月23日,京津冀區域內首個鐵路綠色物流配送基地在北京大紅門車站正式啟用。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工農業生產以及居民消費的提高,市場中貨物流通的規模不斷加大,從生產端到消費端的發展帶動了中國物流產業的大步發展。
物流產業簡介:覆蓋范圍廣,參與企業多
目前被世界普遍認同的“物流”是由美國物流管理協會所定義的:“物流是以滿足客戶需求為目的,以高效和經濟的手段來組織原料、在制品、制成品以及相關信息從供應到消費的運動和儲存的計劃、執行和控制的過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物流術語》的定義中指出:物流是指物品從供應地到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實施有機結合。
從產業鏈角度來看,物流產業上游主要為提供物流業發展的基礎設施和設備的行業,包括道路基礎設施建設行業、倉儲地產業、以及物流設備制造業;中游包括提供運輸、倉儲以及物流管理服務的物流企業,下游主要為對倉儲、運輸等服務有需求的行業或個人。
從企業來看,上游涉及到倉儲地產投資運營企業,公路、鐵路、航道投資建設企業,物流硬件和軟件制造企業;在物流行業中,又可以分為主要從事運輸業務的企業和以倉儲為核心的企業以及提供物流管理與服務的企業。
市場規模:社會物流總額不斷提升,降本增效成果明顯
——物流總額不斷提升,工業品物流額占比超過9成。隨著我國工業進程的不斷加快,大宗商品運輸和工業生產原材料及半成品的運輸需求穩步提升,我國物流行業穩中向好。2010-2018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不斷提高。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數據顯示,20181-11月,我國全社會物流總額257.9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7%。
分項來看,1-11月份工業品物流總額233.8萬億元,可比增長6.5%,占全國物流社會總額的90.66%;受原油、天然氣、煤炭等大宗商品進口需求回升的影響,進口貨物物流總額12.9萬億元,可比增長4%,占比5.0%;與民生、綠色經濟相關的物流規模保持快速增長,1-11月份單位與居民物品物流總額6.3萬億元,可比增長22.7%,占比2.44%;節能環保和低碳經濟對再生資源物流需求日益提高,1-11月份再生資源物流總額可比增長13.7%,占比1.90%。今年前11個月,物流需求增長平穩趨勢仍在延續,初步預計全年社會物流總額為280萬億元左右,可比增長約6.5%。
——社會物流總費用占全國GDP比重逐步下降,運輸服務占比超過50%。中國社會物流總額的不斷提高標示著中國物流需求的不斷擴大,在此基礎上,中國的物流行業得到壯大,但是在國家去產能、調結構,提高經濟運行效率下,我國物流行業的“降本增效“勢在必行,同時在政府與企業的合力之下,我國全社會物流費用增長速度整體趨緩,占GDP的比重不斷下降。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物流總費用為12.1萬億元,占GDP比重為14.6%;物流與采購協會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1-11月我國物流總費用為11.9萬億元,同比增長8.6%,據此預計2018年全年物流總費用約為13萬億元,占全年GDP比重約為14.4%,較2017年下降0.2個百分點。
分項來看,隨著進入第四季度以來經濟活動趨于活躍,全國物流需求增速有所回升,在實物量增長較快的拉動下,2018年1-11月,我國物流運輸費用6.3萬億元,同比增長8%,占總物流費用的52.94%。保管費用4.1萬億元,同比增長9.3%,占比34.45%;管理費用1.5萬億元,同比增長9.5%,占比12.61%。雖然運輸費用占比超過50%,但從增長速度來看,運輸費用增長最慢,隨著物流信息和自動化的加深,單純進行運輸業務已經不能完全滿足物流企業的發展需求。
競爭格局:快遞業發展催生新的巨頭
——巨頭地位整體穩固。物流滲透在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的各個方面,整個經濟社會的運行離不開商品的流通,物流行業的發展帶來了行業內相關企業的壯大,一批巨頭企業通過整合與深化服務,在行業內占據了領先地位。由發改委交通運輸協會主辦的中國先進物流企業評選結果顯示,中外運股份有限公司、中遠海運物流有限公司、順豐速運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運輸公司、遠成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穩穩占據2016年、2018年中國物流企業百強排名的前五位。
從具體排名情況來看,中外運股份有限公司、中遠海運物流有限公司和遠成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等作為綜合性的物流企業,在物流企業百強評選中維持著穩定地位,分別處在第一、第二和第五位。其中中外運股份有限公司憑借強大的綜合物流服務能力,牢牢占據行業領先地位。2013-2018年,公司的營業收入整體提高明顯。2017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25.67億元,同比增長21.42%。2018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61.76億元,其中貨運代理業務收入為217.88億元,占比60.23%;專業物流業務實現營業收入98.23億元,占比27.15%;倉儲和碼頭業務營業收入11.74億元,占比3.24%;物流設備租賃收入7.66億元,占比2.12%。
——快遞業催生巨頭,挑戰傳統物流龍頭地位。近年來,電子商務平臺的迅速發展帶來了居民購物消費的便利,快遞行業伴隨著網絡購物的興盛而迎來爆發增長,以快遞業務為核心的物流企業實現了營業收入的快速增長,對國內物流競爭格局帶來的巨大沖擊。被國內消費者所熟知的快遞企業順豐和“三通一達”,五家企業均位列2018年中國物流企業百強榜中,其中順豐控股旗下的順豐速運有限公司已經連續兩次評選中位列百強榜第三位。
從2016年7月,韻達快遞借殼上市,中通登錄美股市場以來,申通、圓通、順豐三家快遞公司陸續借殼上市,殺入了資本市場。在中國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機遇下,五家快遞為核心的物流企業實現了營業收入的大幅上升。其中順豐在2017年營業收入達到710.94億元,與物流企業排名第一的中外運股份有限公司的營業收入差距由2016年的23億元縮小至15億元,2018年上半年,順豐實現營業收入425.04億元,同比增長幅度超過31%,高于中外運股份有限公司的361.76億元。2018年順豐營業收入很有可能超越中外運股份有限公司。
圓通在2018年物流企業百強榜中位列第六位,較2016年排名上升2個名次;韻達在2016年排行中并未上榜,但是2018年成功進入前五十位。同時需要注意的是,隨著京東集團獨立物流業務,北京京邦達貿易有限公司(京東物流)在2018年物流企業排行榜中成功位列第八位。總體來看,在互聯網帶來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之下,我國快遞行業迅速發展催生出了新的物流巨頭,正在挑戰傳統物流巨頭的地位。
發展趨勢:自動化、信息化發展趨勢不變,市場規模持續擴大
——降本增效驅動自動化。國家推動物流行業降本增效,提高整個社會的貨物流通運轉效率,同時新零售的提出對倉儲運輸環節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運輸和配送環節,繼快遞之后,貨運環節的龍頭實力不斷增強,對無人車和無人機的規模化運用正在逐漸加深。以倉儲和工廠為代表的物流環節,成為降本增效的關鍵節點,機器替代人工的物流自動化成為一大發展趨勢。
——信息化程度逐步加深。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知識經濟、網絡經濟的環境下,市場越來越有個性化和細分化,物流行業需求量持續擴大的同時物流信息化的需求也持續擴大;網絡信息技術、通訊技術等各方面IT技術的發展成熟與廣泛應用給企業解決物流信息化成本高的問題和促進優化管理提供了技術支撐,射頻識別(RFID)、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地理信息系統(GIS)、遙感(RS)等現代信息技術在物流領域的應用取得了積極進展。移動信息終端的迅速發展,為全流程信息管理提供了便利條件。在降本增效下,信息化程度正在逐步加深。
——工業化進程加速及消費升級下,全社會物流總額仍將持續擴大。目前國家正在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中國智造,我國的工業化進程逐步加深。隨著近年來去產能去庫存的工作推進,落后無效產能大幅縮減,工業迎來高質量健康發展階段,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2%,繼續運行在合理區間;596種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中,有364種產品同比增長,增長面為61.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38萬億元,市場總量穩步增加;消費方式創新發展,線上線下加速融合,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25.4%。在此推動之下,我國工業品物流總額將會穩步增加,同時快遞行業將會進一步擴大,帶來全社會物流總額的穩步提升。預計未來幾年內,我國社會物流總額將保持6.5%-7%的可比增速,絕對額增速維持在10%左右,及至2024年中國全社會物流總額將會達到495萬億元。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