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在由方興東與劉偉合著的《阿里巴巴正傳》一書中,馬云斷定京東自建物流需要養活數萬人,商業模式存在巨大問題,將來會成為悲劇。不少人為此認為自營式的京東模式已終結,阿里巴巴的平臺商業模式將成為普世信仰。諷刺的是,短短2年多時間,隨著消費升級和新零售的沖擊,電商平臺商業模式短板越來越突出,菜鳥搭建的松散物流聯盟,難以滿足對新零售時代下打通智慧物流最后一里路的訴求,阿里也只得效仿曾被自己看輕的京東自營物流模式,開始公開承認自建大物流生態,電商江湖劇情發生了翻轉。
逐鹿智能物流新戰場
9月26日,阿里巴巴宣布增持旗下菜鳥網絡的股份,從原來的47%增加到51%,并將在已投入數百億元基礎上,未來5年繼續投入1000億。除了數據技術等領域的研發,主要用于智能倉儲、智能配送、全球超級物流樞紐等核心領域建設,實現中國24小時、全球72小時必達。談及經營理念轉變原因,馬云在接受彭博社專訪時認為,阿里巴巴在發展到目前的規模后,必須采用重資產策略,大規模投資打造基礎設施,以確保自己的競爭優勢,為了提高效率,需要把輕資產和重資產策略融合在一起。物流投資本屬于商業基礎設施,馬云的話恰恰說明菜鳥網絡現有能力和構想,已無法支撐未來新零售的”上層建筑”,倒是好像在迎合京東CEO劉強東在《第四次零售革命》一文觀點:商業基礎設施的變革才是零售變革的源動力,未來零售的基礎設施將變得可塑化、智能化和協同化,推動“無界零售”時代的到來,實現成本、效率、體驗的升級。盡管馬云把此次增持視為“輕重結合”,但此次增資后,阿里巴巴持有菜鳥股權將從原來的47%增加到51%,并新增一個董事席位,從而占董事會7個席位中的4席,首次取得控股權,可見菜鳥物流的商業模式已經越來越重。事實上,馬云之前嘴上看衰京東自建物流,但菜鳥網絡從成立以來一直沒閑著,在全國多地加大建設重資產模式的倉儲物流,計劃在5到8年內,建造一個全國性的超級物流網,只是沒有直接參與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配送。京東自建物流體系,提供一站式服務,將商品采購入倉,倉儲建設、運營,末端配送等全物流鏈路完全掌控,每一個動作都自己完成。劉強東認為唯有如此方能最大程度的保障用戶體驗,不僅是線上,以京東便利店為代表的新通路渠道也是自營思維的延伸。眼下的京東物流,已經搭建9個現代化智能物流中心“亞洲一號”,落成了全球首家無人分揀中心。實地使用無人車、無人機、分揀機器人和智慧物流技術,不久前京東還與陜西省政府達成戰略合作,實現無人機從干線運輸到終端配送,成為全球首家通航物流玩家。京東自2007年全面開始自建物流以來,包括中小件、大件、冷鏈、B2B、跨境和眾包(達達),其中中小件、大件已經覆蓋全國2870個區縣,包括新疆、西藏偏遠地區都可以覆蓋到。目前京東92%訂單已經可以實現當日或次日送達,甚至52%的訂單可以做到6小時內送達。覆蓋倉儲、運輸、配送、客服、售后環節,為商家提供線上線下、多平臺、全渠道、全生命周期、全供應鏈一體化的物流服務產品。從2016年開始,做了10年的京東物流轉向開放化和智能化,年底宣布以品牌化運營的方式對社會開放,同時公布“開放化、智能化”的戰略規劃。然而阿里此時才宣布自建智慧物流,不僅落下的海量基礎建設功課要盡快補齊,還有更重要的優質服務要不斷經年累月打磨,這些非一日之功可完成及趕超。
三通一達兔死狗烹?
菜鳥聯盟曾揚言與所有物流合作伙伴只是合作,不是競爭,阿里不碰具體物流配送,沒有一輛快遞車,沒有一個快遞員。馬云也曾表示:“我們不會搶快遞公司的生意,阿里巴巴是永遠不會做快遞。”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菜鳥聯盟苦心搭建的物流系統,背后的利益訴求卻是長期的。劉強東曾一針見血的指出菜鳥物流為三通一達們搭建系統,說得好聽是提升他們效率;說得難聽點這幾家公司的大部分利潤都是被菜鳥物流吸走,這些加入菜鳥聯盟的快遞都心知肚明,只不過是被“套牢”了而已,其實他們都知道,只是現在已經沒有能力離開了。
眼下隨著阿里注資菜鳥物流,阿里對菜鳥物流的掌控力度會越來越大,寄生在菜鳥物流的三通一達等“佃戶們”,要面臨發展的十字路口,如果與菜鳥的利益沖突浮出水面,不排除狡兔死、走狗烹的境遇,今年順豐拒絕開放所有物流數據給菜鳥算是明證。
順豐膽敢與菜鳥公開抗衡,不遵守阿里制定的游戲規則,表面上是與菜鳥的控制與反控制斗爭,深層次是雙方利益博弈點出現偏差。雖然順豐最終還是低下了反抗的頭顱繼續與菜鳥合作,但產生的市場漣漪效果已經擴散開來。而對于三通一達等菜鳥小伙伴來說,如同劉強東說的那樣長期背靠菜鳥旗下,阿里的訂單誘惑遠大于開放數據的風險,畢竟眼前的商業利益,遠比未來的戰略價值更有吸引力,如同存在人身依附關系,動彈不得,未來如何應對日漸強勢的阿里控制力訴求,十足考驗彼此的利益博弈平衡點。
惡補京東10年前干過的活兒
市值隨時都有可能趕超亞馬遜,躍升全球電商企業老大的阿里巴巴,卻長期在物流領域不時面臨尾大不掉尷尬。順豐公開反水暴露出阿里商業帝國控制力在物流領域出現不小的漏洞。菜鳥物流對合伙伙伴控制力更多是靠利益撮合到一起,有利可圖還可維持,無利或者利益受損分道揚鑣已是各種聯盟的宿命,其對物流的控制力遠不及京東。京東和阿里關于自營模式和平臺模式優劣之爭,雙方已經較勁了10多年,現在還沒分出多少勝負。可能有不少觀點認為,當下京東和阿里的體量不在一個范疇,不宜相提并論。比如阿里2016年GMV約3.5萬億,京東的GMV則為0.66萬億,然而此結論忽視了彼此增長率,隨著在增速上此消彼長,二者差距越來越小,劉強東也多次放話要在5年內趕超阿里巴巴。舊零售時代,也就是線上流量紅利時代,阿里靠壟斷流量分發躺著賺大錢,把商品周轉的苦活累活轉嫁給物流供應商,包括核心的供應鏈和物流配送等領域,靠收商家,三通一達們的服務費就能賺得盆滿缽滿,賺錢容易度大勝京東。而到了第四次零售革命時代,游戲規則發生反轉,線上流量紅利見頂,商業模式隨之瓦解。隨著流量運營越來越精細,消費升級提速,單純談論模式輕與重似乎都是在紙上談兵,現在的零售競爭力比得是誰家商品搬運次少,倉儲運輸時間短,周轉速度快,能否打通配送最后一公里盲區,京東物流的“快”已形成規模化,菜鳥的“快”還停留在給用戶一個漂亮“樣板間”階段。而且隨著無界零售的到來,消費端的需求越來越個性化,要求物流服務從快的基礎上做到個性化服務比如精準,這些都要基于可控的全流程而非松散的聯盟制。此番阿里控股菜鳥物流,與其說是馬云識時務,倒不如說形勢逼人使然。眼下阿里新零售探索包括盒馬鮮生、門店發貨、零售通,以及與銀泰、蘇寧、新華聯、三江購物中心合作,京東物流也大體如此,此時再追問物流資產輕重與對錯已不再重要,如今阿里惡補京東10年前做過的活兒,折射出馬云當年在自建物流前瞻性不足,否則也不會給京東物流做大做強的機會,令人唏噓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