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視IPO獲批.mp3
來自AI報道
00:0011:13今天,曠視科技赴港IPO獲批的消息一經傳出,立即引爆業界。同時,曠視科技或將成為“中國AI第一股”的話題再次成為關注焦點。
據路透社報道,兩位消息人士透露,人工智能公司曠視科技的IPO申請已經得到港交所通過,將在中國香港募資5億美元。上市時間表尚未最終確定,但消息人士稱,曠視科技的上市將等到春節之后。
在獲得港交所批準后,曠視科技下一步需要更新招股文件,花旗、高盛和摩根大通將會協助發行人完成招股說明書以及后續的發行程序。對此,曠視科技和港交所發言人均拒絕置評。
有相關知情人士告訴AI報道,其實曠視科技在年前已經獲批,將在2020年選擇最佳時間登陸港股。
因被納“黑名單”延期上市,但“好飯不怕晚”
曠視科技成立于2011年,依靠以人臉識別為核心的技術和商業布局,僅用6年時間,曠視科技便躋身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獨角獸”公司,其英文名從“Face++”到MEGVII,見證了國內計算機視覺行業的崛起。其人臉識別技術基于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的生物識別手段,在金融、商業、安防等領域有諸多應用。
2019年5月完成了最新一輪(D輪)7.5億美元的融資,當時公司估值超過40億美元,吸引了包括澳大利亞投資銀行麥格理集團(Macquarie Group)和阿布扎比投資局(Abu Dhabi investment Authority)在內的投資者。
2019年8月25日,曠視科技提交了上市申請,據稱擬采用WVR(同股不同權)架構上市。根據香港交易所的規定,自申請之日起公司有6個月的時間準備上市(理論上可以額外申請再延長3個月)。
然而,曠視趕上了一個不好的時機。
2019年10月7日,美國商務部將包含曠視在內的8家中國企業,以及20家中國政府機構列入貿易黑名單,禁止清單上的公司及機構未經美國政府批準,從知名芯片制造商高通、英特爾等美國公司購買零件。
在經歷第一次制裁時,曠視就表示強烈反對美國政府決定,認為處罰毫無根據。在上市之際,美國商務部的不合理決定又給了曠視“當頭一棒”。曠視聯席保薦人包括高盛、摩根大通及花旗銀行,均為總部位于美國的大行,這意味著他們對是否繼續擔任曠視的保薦人要重新評估。資深金融及投資銀行家溫天納曾表示,相信美國政府的「禁售令」為投行帶來壓力,最終保薦人是否要退出合作需自行決定,惟認為曠視上市計劃將增添很大障礙。
“相信美國方面知曉曠視科技正處于申請上市階段,而美國‘制裁’中資公司上市亦非首次。”安永華南區主管兼亞太區上市服務主管合伙人蔡偉榮表示,曠視未必需要更改保薦人,但估計交易所或會因應其原材料受限的情況,而關注其是否仍適合上市。
不過,此前在被問到是否允許被美國列入黑名單的企業上市時,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有些問題屬于如果港交所允許相關企業上市,有可能造成與其他國家法律發生沖突,而另一種是屬于公司本身業務受國外法律變化,便屬于披露風險。他表示,對于港交所來說,美國的黑名單對于港交所來說,并不是“黑名單”也不是“白名單”, 港交所只會按照自己的規則來審批上市。只要是通過了,就可以來港上市,即使有人反對,也依舊會上市。
就曠視科技自身而言,公司發布公告稱,對美國這一決定表示強烈抗議。針對美國商務部的行為,曠視將在各方面采取應對預案,持續用專業、可靠的技術和產品為客戶提供穩定、優質的服務。并且,不會因此更改上市計劃。
“好飯不怕晚”,萬眾期待的“中國AI第一股”有了新眉目。1月6日晚間,據外媒消息稱,曠視科技公司上市申請已經獲得了香港證券交易所批準,融資5億美元的IPO計劃重新回到了正軌。無疑,這對致力于人工智能領域創業者和投資人都是一大鼓舞。
聚焦三大應用場景,曠視具備上市底氣
作為中國AI初創企業的探路者,曠視科技的技術商用落地和盈利能力一直備受矚目。
根據此前提交的招股書披露,曠視科技2016年-2019年上半年虧損額為3.43億元、7.59億元、33.51億元和52億元。對此,曠視解釋稱,虧損主要是由于“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及持續的研發投資”。經調整后,曠視2018年利潤為3220萬元,2016年及2017年凈虧損9200萬元及1.42億元。截至2018年及2019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凈虧損及凈利潤分別為1.37億元及3270萬元。
盡管盈利甚微,曠視科技在招股書中還稱:“由于我們繼續擴展業務及經營,預期我們的未來成本將增加……倘我們未能錄得充足收入及管理開支,我們日后或會繼續產生重大虧損,未必能實現并保持盈利。”但隨著公司AI場景運用爆發,將可能在未來給公司帶來較大回報。
目前,曠視已正式確立了“1+3”戰略,“1”即曠視自研的深度學習框架Brain++,“3”指的是三大業務板塊: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SaaS和個人設備)、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供應鏈物聯網解決方案。第一類對應的產品應用主要是Face++平臺、人臉解鎖,第二類主要面向政府提供智慧安防等,第三類則是物流場景。
縱覽曠視科技的發展歷程,有以下幾個關鍵節點:
2012年曠視開始經營云端的計算機視覺開放平臺Face++;
2014年,曠視推出了個人物聯網業務,將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在各種APP以及硬件設備上。比如支付寶的刷臉支付,以及手機的人臉識別解鎖等等。
2015年曠視科技與支付寶合作,通過提供 Face ID 解決方案實現人工智能技術商業化落地。
2015年10月,曠視第一次向硬件終端進發,推出智能攝像頭產品。同年年底,曠視將業務擴展至城市物聯網垂直領域。曠視的城市物聯網業務,除了面向政府機構提供安防能力,也包括智慧樓宇、智慧園區、智慧工廠、智慧交通等解決方案。例如,從企業應用來說有無感考勤技術,人臉識別自動打卡,從城市綜合管理角度來講,曠視能夠城市管理者提供具有分析能力的智能物聯網設備,協助社會治理的難題,比如在交通場景中的違章檢測、渣土車識別等問題。
2018年年底,曠視再次將業務擴展至供應鏈物聯網垂直領域。目前,曠視的供應鏈物聯網解決方案聚焦于智慧物流和智慧零售兩個方面。
2019年1月,曠視科技宣布戰略升級,將公司名稱從“Face++”改為“MEGVII”。基于自主原創的深度學習系統Brain++,打造基礎層核心技術力AI Engine。同時宣布機器人戰略并推出了應用于倉儲物流領域的機器人操作系統“河圖”。
到現在為止,曠視已成為個人物聯網垂直領域領導者。根據灼識咨詢報告,2018年在中國制造生產的配備身份驗證功能的安卓智能手機中,超過70%使用了曠視提供的設備解鎖解決方案。
城市物聯網領域來看,截至2018年,中國有106個城市政府機構及企業客戶使用了其物聯網解決方案,到2019年上半年,城市物聯網占曠視科技總收入73%以上。
在后發的供應鏈領域上,雖然2019年上半年供應鏈物聯網的營收比重僅占5%,但是鑒于中國已成為最大和增長最快的工業機器人市場,未來在物流領域有廣闊的藍海市場,曠視“河圖”已經在心怡科技、科捷物流等合作方的倉庫中進行了實際使用,其發展前景值得期待。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行業競爭空前激烈,曠視科技與其他計算機視覺廠商的主營業務存在重合,譬如曠視與商湯科技在智慧城市、個人設備等領域同樣都有相關布局。同時,小米、OPPO、vivo不僅是曠視科技的客戶,也是商湯科技的合作方。此外,曠視還面臨不同領域競爭對手的挑戰,其中就包括了擁有龐大數據與強大技術實力的BAT等互聯網巨頭們,以及在垂直行業深耕多年的傳統行業巨頭,例如安防領域的龍頭海康威視等。因此,曠視科技的商業落地之路仍任重道遠。
最近,人工智能遭遇資本寒冬的消息充斥行業。但從此次赴港IPO獲批來看,曠視科技已經獲得了資本市場的認可,將成為繼億航智能(無人機)、嘉楠耘智(芯片)兩匹AI領域的黑馬之后,第三家成功上市的AI公司。而基于其在計算機視覺、AIoT及深度學習等領域的地位來看,無疑是不折不扣的“中國AI第一股”。
圖片來源自網絡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