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已突破1300億件。大量快遞意味著會形成大量的快遞包裝廢棄物,給資源環境帶來較大壓力。在綠色低碳發展已成為全球共識的背景下,我國快遞包裝綠色轉型成為行業發展的必然選擇。2023年12月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郵政局、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外發布《深入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聚焦重點領域和突出問題,提升快遞包裝標準化、循環化、減量化、無害化水平。
(圖片來源于網絡)
1月25日,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又公布了《快遞包裝重金屬與特定物質限量》強制性國家標準,并將于今年6月1日實施。這是關于快遞包裝的首部強制性國家標準,明確禁止使用有毒有害快遞包裝,設定了快遞包裝的安全底線和紅線要求。
2月2日,北京郵電大學郵政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趙國君在接受《中國物流與采購》雜志記者采訪時表示,有關綠色快遞包裝的政策非常多,從不同的角度來進行規范,有指導企業行為的,有規范材料合規的,還有規范部門分工合作的。“2020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加快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快遞包裝綠色治理進行了部署,2023年底出臺了《行動方案》,今年年初又公布了《快遞包裝重金屬與特定物質限量》標準,可以看出,國家在快遞包裝方面是要形成體系性的政策措施,多部門、多主體的解決快遞行業的綠色發展問題。”趙國君對于快遞綠色包裝政策的密集出臺如是解釋。“從電子運單到減少二次包裝,再到可循環利用,我們可以看到這些政策都在穩步的推行,但時至今日我們需要有更深化的政策去助力快遞綠色包裝的發展,于是《行動方案》應運而生。”
1
快遞垃圾令人咋舌
每年的“雙11”“雙12”“年貨節”都是網購高峰期,隨之產生的大量包裝廢棄物卻成為城市垃圾的主要來源之一。據估算,我國快遞業每年消耗塑料廢棄物約180萬噸,其中以一次性塑料袋膜、緩沖氣泡袋、塑料泡沫箱、膠帶等制品為主。
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快遞行業聯系著生產與消費,支撐了我國網絡零售行業發展,對穩就業保民生、暢通經濟循環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快遞包裝消耗了大量資源,對資源環境形成較大壓力。
據《中國快遞綠色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我國各類快遞包裝材料消耗量從2000年的2.1萬噸增長到2018年的941.2萬噸。據專家測算,生產一噸紙需砍伐17棵10年生大樹;生產一噸塑料袋需消耗3噸以上石油,2020年快遞塑料袋共消耗聚乙烯48萬噸,相當于耗費了2000萬噸石油。目前,我國特大城市中,快遞包裝垃圾增量已占到生活垃圾增量的93%,部分大型城市則為85%~90%。快遞包裝垃圾污染問題儼然已經成為目前環保問題的重中之重。
此外,快遞包裝還具有高污染特性,比如透明膠帶,其主要材質是聚氯乙烯,需耗時百年才能降解。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副研究員曾現來表示,膠帶和塑料袋等較難降解,在大氣和水體中長時間留存會帶來污染,若對其進行焚燒,也會產生有毒有害的氣態污染物。
“快遞行業的基數是非常大的,發展速度依舊很迅猛,在這樣大的一個體量下,它的綠色發展就應該有更嚴格的規范來制約。”趙國君表示。
(圖片來源于網絡)
2
兩大亮點助力快遞“綠色化”
事實上,我國2023年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比例超過95%,使用可循環包裝的郵件快件超10億件,在快遞包裝減量化、循環化上已有很大突破。
在此基礎上,《行動方案》對快遞包裝提出了更高要求——無害化。
2020年發布的《意見》中強調,推進快遞包裝標準化、減量化、循環化。而此次出臺的《行動方案》中則增加了“無害化水平”。與此同時,《快遞包裝重金屬與特定物質限量》的出臺也成為進一步深化《行動方案》的補充標準。
“《快遞包裝重金屬與特定物質限量》作為強制標準,對行業有很強的約束能力。監管部門在其中分別針對紙類、塑料類、紡織纖維類及復合材料類快遞包裝產品,細化了有關標準,如提出了鉛、汞、鎘、鉻等重金屬總體限量要求和單獨限量要求,規定了一些特定物質限量要求,并明確了試驗方法等。這都有助于通過標準化來規范快遞包裝的生產和使用,有利于從源頭上控制和減少有害物質的使用,讓快遞包裝更綠色、更安全。”趙國君認為。
《行動方案》的另一大亮點則是最高檢出現在了發文部委中。
2021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固廢法執法檢查中,重點關注了快遞等行業包裝物的設計、制造及回收利用等情況,要求檢察機關履行檢察公益訴訟職能并配合執法檢查,共同開展監督。2021年4月,最高人民檢察院對郵件快遞包裝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線索進行以事立案,啟動檢察公益訴訟程序,以個案辦理推動機制建設,促進行業綠色健康發展。
“最高檢的介入實際上是發揮檢察公益訴訟督促協同作用,實現公益訴訟從‘治已病’到‘防未病’的良好效果,發揮對行政執法監管、城市綜合治理的補強助推作用,并為新興業態規范有序發展提供法治保障,促進電商、快遞行業高質量發展。”趙國君告訴記者,將快遞包裝綠色發展提升到法律監管的層面,有助于行業的快速推進。
3
共擔成本,共建良好生態
“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快遞綠色發展方面的政策,但在實際推行中還是遇到了一些阻力。”趙國君認為,在政策落實過程中遇到最大的瓶頸在各級的觀念意識和主動作為擔當上。
第一是強制標準的出臺會倒逼快遞包裝產業鏈的上下游在技術、材料等方面進行升級、優化,而對于快遞企業來說則需要承擔相應的成本。“快遞企業應當如何和產業鏈上下游及生態體系中其他伙伴共同承擔成本或者未來共享收益是亟待解決的問題。”趙國君強調,雖然《行動方案》里的主體是快遞行業本身,但如果沒有產業鏈上下游的共同努力,是無法實現的。
第二是消費者應當有共擔意識。“雖然就快遞企業來說,在當下不會輕易主動將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但在未來發展過程中,快遞費用的上漲則是必然趨勢。”趙國君認為,綠色發展是為了人類有更好的環境,并形成良性的發展態勢,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受益者,所以在綠色發展中產生的費用,做為消費者來說承擔一定的成本也是理所應當的。
“技術與能力已經具備,樹立共擔、共治、共享的綠色理念則是當下我國快遞綠色包裝發展的一大重點。”趙國君強調。(本文刊載于《中國物流與采購》雜志2024年第4期)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