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跨境電商增速連超100%,智慧物流“加速”陸海新通道
巨大的倉儲庫房里,智能AGV機器人來回穿梭分揀貨物,機器手和堆垛機運轉不息整理貨架……一切都井井有條,唯獨看不見幾個人。
這樣高度智能化的場景,在位于重慶兩江新區兩路寸灘保稅港區(以下簡稱保稅港區)的西南地區自動化立體倉儲中,每天都在上演。
不僅于此,在兩江新區,更多的智能系統正在全面鋪開落地,逐漸覆蓋物流體系的每個節點。
在國家發改委近期發布的《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中提出:重慶要在2020年初步建成內陸國際物流分撥中心。而新興技術在物流領域的廣泛應用,更為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為打造內陸國際物流分撥中心提供“加速度”。
西南地區自動化立體倉儲智能倉儲助力,跨境電商業務量連年增速超100%
在保稅港區,西南地區自動化立體倉儲于2019年上半年正式投用,迅速成為了兩江新區發展智能物流的一大亮點。
該倉儲設施由保稅港區入駐企業——飛力達重慶公司研發設計,據飛力達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倉儲高9.4米,庫位4.7萬個,庫存周轉率每天約9萬卷。配有堆垛機、機器手、智能AGV機器人、RFID門禁等一系列智能化設備,將人力成本節省到原有倉儲所需三分之一,效率提升30%,倉儲利用率提升2~3倍,收發貨準確度可達100%。
“這套智能化倉儲設備,在西南地區目前是唯一一個。”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倉儲的智能化程度,在全國范圍內都位居前列。
同樣在保稅港區,依托智能化升級,港區跨境電商貨物出區效率正進一步提升。自動稱重、智能分撥、根據訂單生成揀貨任務的智能化場景隨處可見。2019年上半年,保稅港區實現跨境電商交易額13.42億元,占全市同期交易總額22.37億元的60%;成交訂單840萬票,占全市同期業務訂單總量的76%。
事實上,保稅港區內的跨境電商業務量已連續多年增速超100%。這不僅得益于港區全國一流的倉庫硬件條件,更有賴于保稅港區近年來搶抓大數據智能化發展趨勢,建立的智能化分揀打包作業系統等。
搶抓大數據機遇,兩江新區助推物流科技共生共贏
保稅港區智能物流的發展,是兩江新區在智能物流建設的一個側影。
近年來,搶抓大數據智能化的發展機遇,兩江新區積極引導大型制造與物流企業利用大數據技術對倉儲、運輸、分揀、冷鏈等多個作業過程進行自動化、智能化改造等方式,并在促進物流、制造、流通信息深度融合與共享等方面作出了諸多不懈探索,這也為區內企業創造了發展的良好條件。
作為兩江新區物流企業發展的代表,重慶長安民生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安民生物流)不斷增加科技投入強度,以科技創新助力品牌提升。
界面重慶獲悉,長安民生物流已打造了國內最大的汽車物流無人倉庫,實現了無人智能搬運、無人智能分揀和無人智能倉儲。該公司當前擁有6000平方米自動化無人倉庫,由40臺背負式二維碼導航Kiva機器人負責運轉,能夠實現零件的自動歸位、揀選管理。另外,該公司還在全國范圍內首個開發無人機+RFID整車盤點項目,有效規避了錯盤、漏盤的風險。
隨著物流業的發展,每個網購消費者都能享受到快速、便捷的快遞服務,而在大數據智能化“加持”下,零散件、大宗物資的運輸也將享受“一鍵搞定”的超越快遞式服務體驗。
界面重慶從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入駐企業重慶樂湛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樂湛科技”)獲悉,該公司研發的智慧物流管理平臺——“博智匯速運”上線一個月后,訂單已超3000萬。只需電腦或手機下單,就可快速匹配附近貨車,實現一鍵上門取件、送貨到倉等功能,使物流體驗更加便捷高效。
智慧物流賦能,重慶加速打造內陸國際物流分撥中心
依托陸海新通道國家戰略布局的機遇,重慶正不斷深化開放力度廣度和深度,加速建設內陸國際物流分撥中心,打造內陸開放高地。作為內陸開放的重要門戶,兩江新區智能物流的發展,正是重要一環。
今年6月18日,輝聯埔程多式聯運智慧物流項目在兩江新區魚復工業開發區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是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首批落地的項目之一。
界面重慶了解到,該項目占地面積326畝,總投資2.5億美元,項目將利用產業集聚優勢,形成以智慧物流、大數據、供應鏈金融、商貿等為一體的供應鏈智慧物流信息化平臺,促進重慶物流行業的發展。
隨著長江黃金水道與中歐班列(重慶)、“陸海新通道”在兩江新區果園港的無縫銜接,重慶依托兩江新區的多式聯運物流體系初步形成,內陸國際物流分撥中心的建設也在加速。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