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以“綠色”身姿站上發展前沿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任衛東 姜偉超 程楠
2018年9月,一列貨車從蘭渝鐵路甘肅隴南境內的漢王特大橋上駛過。新華社記者 陳斌攝
100多年前,左宗棠在這里哀嘆“隴中苦瘠甲于天下”。而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正深深植根于這片土地。隨著國家一個個大布局、大戰略、大規劃的實施,借助“一帶一路”建設,這片新中國扶貧開發的出發之地,正在用“綠色”謀未來,一幅幅壯美的生態發展畫卷徐徐展開。
這里,是甘肅!
生態蛻變 綠色脫貧
有一種脫貧叫“蛻變”。
定西,年人均水資源量僅為全國三成。不毛的土山、漫天的黃土和山坡上的放羊人,是人們最深的記憶。風沙吹了一年又一年,吹得人們臉上的皺紋像溝壑一樣深。這里的人盼雨又怕雨,一毛不生的山溝遇雨就變洪水,老百姓常哀嘆旱地多水災!
而今,如果像鳥兒一樣飛越黃土高原,俯瞰這里的山川丘陵,你會發現黃土高原和群山梁峁之間,不時出現一片片郁郁蔥蔥的林木,生機勃勃,茁壯成長,綠意盎然。
借著“綠色”的東風,定西市“中國藥都”的影響力大幅提升,“中國薯都”的名氣越來越響。
2018年,甘肅省18個縣市區退出貧困縣序列,毫無例外,都是生態和小康“同步走”。
如今依托旅游扶貧,好風光、好山水漸漸成為甘肅一些貧困群眾致富增收的“金山銀山”。
十大生態產業推動轉型
2018年,甘肅省十大生態產業完成增加值1511.3億元,占全省生產總值的18.3%,增長6.7%;今年一季度,十大生態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4%,占全省GDP的比例提高到21.1%,成為推動甘肅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新動能、新支撐。
向綠,是痛定思痛后的轉型。
2018年1月份,甘肅省將推動綠色發展崛起、構建生態產業體系作為發展主攻方向,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循環農業、中醫中藥、文化旅游、通道物流、數據信息、軍民融合、先進制造等十大生態產業有了“作戰圖”“施工圖”。
酒鋼集團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是生態產業中清潔生產產業的帶動性工程。酒鋼能源中心熱動總工程師文博告訴記者,目前,酒鋼集團已完成多臺機組改造,減排效果明顯,“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和煙塵都實現了超低排放,其余機組的超低排放改造將在今年完成。”
甘肅省統計顯示,2018年該省生產總值超過8200億元,較新中國成立之初增長了600多倍。其中,高端裝備制造、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均保持較高增速。
以區位優勢構建大開放新格局
全長近7000公里的陸上絲綢之路,在甘肅省境內綿延1600多公里,甘肅省也由此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黃金段,與中亞、歐洲、南亞、東盟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經貿往來、人文交流方面的合作不斷加強,向西、向南開放速度不斷加快,絲路古道迎來多向開放繁榮。
2017年以來,甘肅省已經發運“陸海新通道”班列30多列,大西北的鋁材、洋蔥等不斷“南下”,東南亞地區的冰鮮產品和熱帶水果隨之“北上”,豐富了西北地區人們的餐桌。
蘭州新區作為我國向西開放的前沿,借助“一帶一路”東風正在快速崛起。目前建成綜合保稅區、中川國際航空港、中川鐵路口岸等多個對外開放平臺,形成了以鐵路、公路、航空為基礎的立體交通樞紐體系,并列入全國第二批空鐵海公多式聯運示范工程。
截至2018年底,甘肅省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394.7億元,增長21%,增速比上年提高44.9個百分點,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增長22.9%。
甘肅以區位優勢構建大開放新格局,正在從內陸腹地走到開放前沿。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