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只有供應鏈而沒有企業,真正的競爭不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 這是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克里斯多夫的著名觀點。供應鏈管理作為一種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覆蓋了從供應商到客戶的全部過程,主要涉及供應、生產計劃、物流和需求四個領域。供應鏈是以同步化、集成化生產計劃為指導,以各種技術為支持,尤其以互聯網為依托,圍繞供應、生產計劃、物流、滿足需求來實施的。
隨著科技進步和市場環境的變化,生產供應有了一定的增加,市場由生產導向型轉變為需求導向型的市場環境,需求的多樣性顯現出來,企業之間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競爭;而從采購、生產到銷售的整個環節,各節點企業之間又不得不相互依賴。為了在競爭中取得優勢,此時的采購管理多從買賣雙方兩級供應鏈的渠道協調,以及供應鏈系統應對最終市場多變需求的角度進行研究。
采購管理將從簡單的購買向“合理采購”轉變,即選擇合適的產品,以合適的價格,在合適的時間,按合適的質量,并通過合適的供應商獲得。企業組織也將逐漸向形成強大的職能部門和能力,以支持采購在市場上的準確定位,有效地獲得產品和服務。其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以外部資源管理為工作重心
供應鏈管理思想是協調性、集成性、同步性,要求提高采購的柔性和市場響應能力,增加和供應商的信息聯系和相互之間的合作,建立新的供需模式。由此,采購工作的重點轉向實現有效的外部資源管理。包括:形成相對穩定的、多層次的供應商網絡,建立供應商數據庫系統;提供供應商的教育培訓支持;參與供應商的產品設計和質量控制;制定供應商評價與激勵制度。
二、面向過程的采購管理
由于分工過細,傳統的采購管理在信息溝通上存在明顯的問題。供應鏈管理貫穿的是一種過程管理的思想,這種思想要求將企業內部以及節點企業之間的各種業務看作一個整體功能過程,形成集成化供應鏈管理體系。體現在過程最優為管理的目標。供應鏈條件下的采購管理以采購的過程為管理對象,通過對過程中的資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統一控制,以達到采購過程總成本和總效率的最優匹配。
三、與上游供應商雙贏的伙伴關系
傳統條件下,企業與供應商之間是簡單的買賣關系。在供應鏈環境下,雙贏伙伴關系成為采購管理中企業與供應商之間關系的典范。它表現為制造商對供應商給予協助,幫助供應商降低成本、改進質量、加快產品開發進度;通過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提高效率,降低交易費用;長期的信任合同取代短期的合同和比較多的信息交流。
四、電子商務下的信息化采購
供應鏈管理之所以區別于傳統意義的管理而成為電子商務時代全新的概念,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它以信息技術為手段,以信息資源的集成為前提,實現了采購內部業務信息化和外部運作信息化。采購內部業務信息化較容易實現,主要通過建立采購管理信息系統以及與財務會計信息系統的接口。信息化實現了采購管理的無紙化,減少了信息傳遞的速度,極大地提高了企業對市場的反應速度。
五、供應商的持續發展合作能力
傳統采購模式中,供應商主要是通過價格競爭選擇的,制造商與供應商是短期的交易關系。當發現供應商不合適時,會通過市場競爭的方式重新選擇供應商。供應鏈管理環境下,供應商的合作能力影響企業的長期利益。因此,選擇供應商時,需要對供應商進行綜合評估,不僅僅根據質量、價格等指標,更需要根據技術、能力、創新等指標。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