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中國食品(農產品)安全電子商務研究院、中國食品業誠信聯盟在京聯合舉辦中國食品(農產品)安全電子商務高層研討會,中國食品(農產品)安全電子商務研究院院長、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洪濤發布并重點解讀《2014-2015年中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報告》,總結2014年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狀況,指出2015年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趨勢。
在作為中國食品業誠信聯盟“7.17”首屆中國食品安全節系列活動之一的本次研討會上,與會的30多位專家學者及電商深度研究了中國農產品食品安全存在的問題及其發展趨勢,廣泛探討了中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示范園區建設以及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農產品食品安全電子商務體系等問題。
在此,對《2014-2015年中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報告》主要內容作重點推介。
● 2014年我國農產品電商概況
1、農產品電子商務成為農村電子商務重要組成部分:2014年我國農村電子商務得到飛躍發展,我國有各類涉農電商3.1萬家,其中涉農交易類電商有近4000家。
2、農產品電商進入第四輪電商熱潮:歷經20多年的發展,我國電商繼圖書、服裝、3C三大電商熱潮后,現已進入第四輪電商熱潮,即農產品電商時代。
3、農產品特色電商形成“兩超-多強-小眾”格局:我國農產品電商目前形成了“兩超—多強—小眾”的格局,所謂“兩超”就是阿里系、京東系農產品電商;“多強”是指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農產品電商;“小眾”是指具有成長性的特色農產品電商。生鮮電商被稱為電商領域的新“藍海”。據統計,2010年至今,阿里平臺農產品銷售額的年均增速為112.15%,農產品銷售額2010年達37億元左右,2014年預計突破800億元。2013年,淘寶網生鮮產品(包括水產、肉類和水果)的增速高達194.58%,居所有品類排名首位。2013年全國生鮮電商交易規模130億元,同比增長221%,預計2014年全國將達到260億元,增長100%。
● 2014年我國農產品電商特點
1、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迅速:2014年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2013年。
2、農產品電子商務進入融資高峰期:據統計,本來生活、美味七七、京東、我買網、宅急送、阿里巴巴、收貨寶、青年菜君等先后獲得了大量PE/VC融資,這些融資大都注入農產品電子商務領域。青年菜君以半成品生鮮電商特色獲千萬元A輪融資,啟用“顧客頭天網上下單,次日地鐵口自提”模式。
3、農產品網上交易模式多樣,電商企業積極開拓農村市場:進入農村進行“電商刷墻”,進入三四線農村。京東開起了通往三四線城市和農村的“大篷車”,阿里啟動了“千縣萬村”計劃,兩家先后均與中國郵政合作,瞄準農村市場?!跋锣l”成為眾多電商的共同目標和新的重要增長點。網購縣域消費比城鎮高13.6個百分點。
政府部門網上購銷對接會,2014年商務部先后組織兩次網上購銷對接會,成交額達到110.3億元。2014年8月25日—9月25日,商務部舉辦2014年夏秋季農產品網上購銷對接會,全國共有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625個縣(市、區)的商務主管部門上報農產品供求信息近149萬條,涉及農產品品種1000多種,促成農產品成交近115萬噸、金額55億元。2014年12月29日—2015年1月29日,商務部舉辦冬季農產品網上購銷對接會,共有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586個縣(市、區)商務主管部門上報農產品供求信息161.9萬條,涉及農產品品種1035種,促成農產品銷售85萬噸,成交金額55.3億元。
2014年5月,農業部在四川成都試點蔬菜產銷平臺“菜易通”,力圖實現產銷對接,解決供需信息脫節、盲目種植、“賣菜難買菜貴”等問題。這一系統為成都市種5畝以上蔬菜的5000多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組織、家庭農場建立了資料庫,搜集他們的種菜信息、上市時間、預期價格等,還匯集城市超市、菜場的收購信息和實時菜價。這一系統力求實現產銷對接、生產指導、市場預警、電子商務和蔬菜期貨交易五大功能,產銷兩頭都受益。
2014年8月7—8日,中國網上糧食市場早稻交易會在江西省上饒市舉行。當日舉行兩場網上交易,網上共競價交易成交4.27萬噸糧食,成交額1.23億元,網下洽談成交10.45萬噸糧食,成交額3億元。近年來,上饒市與浙江衢州、溫州、臺州、紹興4市(縣)緊密合作,已成功舉辦四屆早稻網上交易會。2014年的交易會主辦方增加到7個,吸引了浙江、廣東、黑龍江等9個省、近600名糧食部門的領導和糧食企業的負責人參會。4年來,中國網上糧食市場早稻交易會共網上交易糧食17萬噸,金額4.5億元,參會人數2000余人。
4、電子商務專列開出、冷鏈動車的開出:2014年全國首個“南菜北運”全程冷鏈果蔬綠色專列——廣西百色至北京果蔬綠色專列繼續運營,百色老區蔬菜水果的專列進入北京,只需3—4天,這些農產品就出現在北京超市的貨架上。2014年8月,首趟電商專列開出,標志著我國電商物流進入新階段。
目前,電商專列設15—19節車廂,每節車廂核定載重在23噸左右。2014年8月,沈陽局“東北貨物快運”的特色品牌之一:鮮活貨運快車首開,采取發電車供電機械式制冷,每組車編掛凍結式保溫車、保鮮式保溫車和冷藏式保溫2—3輛,適合各種儲藏要求的鮮活產品運輸;在遼寧大連周水子站和黑龍江哈爾濱香坊站間循環開行,全程運行時間33小時37分,沿途有周水子、沈陽、長春、香坊等9個主要裝卸辦理站。截至2015年1月11日,沈陽局“鮮活”貨運快車已運送鮮活物品18萬多件,1300余噸。
5、移動商務成為農村電商發展趨勢:2014年我國手機用戶達到12.86億戶,移動智能終端用戶規模達到10.6億戶,較2013年增長231.7% ,智能手機的普及被視為助力農村電子商務的一個重要因素。
6、大宗商品電子商務在清理中規范發展:據中物聯大宗商品交易市場流通分會統計,截至2014年底,目前我國大宗商品電子類交易市場共739家。其中,處于運營狀態的市場為661家,處于暫停交易或停業狀態的市場為78家。在739家市場中,涉農交易市場有300家:農產品交易市場219家、畜禽產品交易市場27家、酒類產品交易市場22家、漁產品交易市場14家。
2014年,我國大宗商品現代流通行業總體呈現向規范化、專業化和規模化發展的良好態勢,行業整體綜合實力與市場主體質量有明顯提升。大宗商品電子類交易市場與實體經濟的聯系更加緊密,行業分布更加廣泛,市場數量同比增長37.4%,實物交易規模超過25萬億元。2014年涉農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15萬億元。
7、農產品電商與農業物聯網在五個環節應用明顯:在農業資源精細監測和調度方面;在農業生態環境監測和管理方面;在農業生產過程的精細管理方面;在農產品質量溯源方面;在農產品物流方面。
8、農產品電子商務展會、論壇、培訓十分火爆: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我國各種涉農電商展會和論壇共有500多次,較著名的有2014年中國電子商務創新發展論壇(農產品電子商務分論壇),第十二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設農業信息化展區,展示智慧農業、農產品電子商務等技術、產品及解決方案,并舉辦農業信息化高峰論壇),促進了農產品電子商務理論研究和人才培養。阿里巴巴在浙江杭州阿里巴巴西溪園區舉辦首屆中國縣域經濟與電子商務峰會,百余位縣長參會,中國食品(農產品)安全電子商務高層研討會,2014海峽兩岸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論壇相繼舉行。
9、跨境農產品電子商務是一個新熱點:2014年10月,阿里巴巴啟動韓國農產品直批進中國活動,首批主推韓國食品的96種商品幾乎覆蓋了整個食品大類。作為阿里巴巴旗下的批發平臺,40%的1688買家是淘寶天貓賣家,今后從韓國直接批發進貨,下一步就是賣給消費者,比以前通過層層代理商節約成本,貨源也相對有保障。
2014年上海自貿區半年時間先后開通兩個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分別是“跨境通”和“報稅店.com”,而國內電商淘寶、京東商城、我買網等早已開通海外農產品直采或直郵服務。出口方面除了提供綜合服務的eBay、亞馬遜、阿里巴巴和敦煌網外,還出現了一大批蘭亭集勢這樣的B2C跨境電商平臺。2014年5月,廣東首個農產品跨境電子商務平臺試點在廣東國通物流城啟動,新西蘭乳業企業綠優谷成為正式進駐該試點“我要跨境購”電商平臺的首家國際企業。
● 2014年我國農產品電商物流模式
1、生鮮農產品電商物流模式:自營物流配送;自營物流+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自營物流+消費者自提/自營配送”;“第三方物流+消費者自提/第三方配送”;聯盟物流配送;“O-S-O”物流模式;物流一體化模式;第四方物流模式;9.第五方物流。
2、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網絡:單個經濟體的冷鏈物流網絡;區域內的冷鏈物流網絡;跨區域的冷鏈物流網絡。
● 2014年我國農產品電商主要問題
1、千網一面
2014年農產品電商數量還在不斷增加,接近4000家,但存在突出問題是:趨同投資、重復建設非常普遍,同質化嚴重,導致競爭無序,虧損經營,建站與關站并存。近幾年來先后出現很多倒閉的生鮮農產品電商的案例,如小農女(微信上賣菜)、優菜網、誼萬家、濟南買菜網、上海天鮮配、福州家百福等,也有自動下線的永輝“半邊天”。
2、成本高
大多數農產品商品價值較低,運輸成本較高,超過商品成本的100%甚至更多。因此,從某種意義來說,農產品電商不僅沒有降低其流通成本,甚至會增加其流通成本,這是導致其價格上漲的一個重要因素。涉農電商不僅沒有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相反增加了成本,甚至拖累了企業的發展。
目前國內農產品電商接近4000家,但僅有1%盈利,另外的7%巨虧,88%略虧,4%持平。
3、標準不一
農產品的品種類別較多且復雜多樣,因此,相應的標準不統一,難以統一定價,綠色農產品、無公害農產品、有機農產品、中國地理標產品(“三品一標”)農產品難以確定,導致貨真價實的農產品難有市場。
4、任度低
農產品具有周期性、價格波動性,農產品訂單農業難以形成,俏銷農產品不受訂單限制,滯銷農產品過多地依賴訂單農業,導致市場波動性較大,生產者、經營者、消費者利益均不穩定,難以形成一種協同關系。
5、安全性低
許多農產品的安全性不高,農藥殘留、激素殘留等不安全因素還大量存在,“三品一標”產品數量及其比例較低。這些問題都困擾著農產品電商的發展,如何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成功路徑,是所有企業需要思考的問題。
國家工商總局公布的2014年下半年網絡交易商品定向監測結果不盡如人意。在監測完成的92批樣品中,其中有54個批次的樣品為正品,正品率為58.7%。其中,淘寶網正品率最低,僅為37.25%?;兽r資樣品正品率僅為20%,嚴重影響了我國農產品質量。
6、營商環境不好
當前農產品電商市場是“寡頭市場”,除了阿里系、京東系外,其他農產品零售電商主要受兩大電商影響,“優質優價”農產品電商優勢難以發揮,特別是“小眾特色”電商難以得到正常發育。
● 2015年我國農產品電商發展趨勢
1、政府加大農產品電商發展力度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支持電商、物流、商貿、金融等企業參與涉農電子商務平臺建設。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
②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鞍l展物流快遞,把以互聯網為載體、線上線下互動的新興消費搞得紅紅火火?!?
?、?015年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2015年1號文件
④商務部召開全國農村電子商務工作會,全盤部署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各環節工作
?、菟牟课l布《關于協同推進農村物流健康發展、加快服務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
?、奚虅詹堪l布《商務部關于大力發展綠色流通知道意見》
?、呱虅詹哭k公廳印發《2015年電子商務工作要點》
2、農產品電商帶動農村電商發展
許多地區將農村市場的3G移動、4G移動、寬帶、電視融合發展作為營銷主攻方向,形成了手機村、寬帶村、IPTV村,形成眾多的淘寶村(鎮、縣、市)、特色館,農產品電商帶動農村日用工業品電商、生資電商、再生資源電商發展。
3、農產品電商規模迅速擴大
據統計,未來5年我國農產品電商交易額占農產品交易額的5%,涉外農產品電商交易額將占1%,農產品移動商務交易額將占2%。我國農產品電商與農資電商、農村再生資源電商將得到發展,農村供銷合作社將發揮較大的作用。
4、“三品一標”產品成為農產品電商主角
農產品“三品一標”產品占整個電商的比例將超過80%,生鮮農產品電商將實現“三品一標”化,占農產品交易額比例超過60%,而且“三品一標”農產品電商規范有序發展將成為促進農產品品牌建設的重要內容。據統計,我國現有中國地理標志產品5000多個,綠色食品總數超2.1萬個。
5、農產品冷鏈物流效應得到充分發揮
經過5—10年發展,冷鏈物流效應將得到充分發揮:一是成本降低,二是效率提高,三是品質提高,并且給“新農人”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
6、農產品網上網下渠道融合創新
農產品網上交易與網下交易與物配融為一個有機整體,使網上網下渠道做到“無縫連接”,交易、物配、支付相互服務。網上渠道多樣是指平臺、自營、平臺+自營相結合。網下渠道指社區店、便利店網絡及其電子菜箱、智能菜柜等新型業態。
7、農產品大宗商品交易-批發、交易-零售交易市場形成體系
大宗商品交易—批發交易—零售交易市場是現貨交易,大宗商品交易不是準期貨,而應是現貨交易,否則會出現相應的問題。
8、跨境農產品電子商務份額提高
隨著我國經濟的一體化,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的充分利用,我國每年1800億美元的農產品進出口,隨著電子商務發展,農產品跨境電子交易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9、三網融合+物聯網成為新電商時尚
隨著三網融合+物聯網,手機養雞、手機種菜、手機賣菜、手機管理、手機購物成為一種時尚,智能農產品種養加、智能農產品交易、智能農產品市場、智能農產品支付、智能農產品通關、智能農產品物流、智能農產品倉配一體化、智能快遞成為時尚。
隨著三網融合+物聯網,移動商務在新一代電商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微博、微信、微店“三微”營銷,促進農產品電商進入一個精準營銷新階段。
10、本地化生鮮平臺將成為農產品電商轉型的方向
未來,本地化生鮮平臺將成為農產品電商轉型的一大方向。通過平臺建設,進行專業化分工,基地只負責產品生產環節,電商只管發展用戶和服務用戶,物流外包給專業生鮮物流企業,可以同時解決標準化、產品安全性、冷鏈物流等三大難題。這樣,農產品電商才能走出困境,走上更健康的發展軌道。
● 七種模式下的生鮮電商
模式一: 綜合電商平臺
模式二: 物流電商
模式三: 食品供應商
模式四: 垂直電商
模式五: 農場直銷
模式六: 線下超市
模式七: 社區O2O
● 縣鄉村電子商務發展趨勢
1. 2015年,商務部將在全國2000多個縣推進縣級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預計在每個縣建設一個縣級電商服務中心、100家村級電商服務點、20個鄉鎮電商服務站,目的是為農民提供網絡代購、代銷等服務。
2. 2015年,供銷合作總社頒布了《關于加快推進電子商務發展的意見》,目前在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有30多萬個綜合服務社、100多萬個經營服務網點以及許多流通企業、配送中心、批發市場等,下一步將利用全國性電商平臺把全系統線下實體資源盡快整合起來,將網點優勢轉變為網絡的系統優勢。
3. 2015年,中國郵政將發揮其點多面廣的優勢,發展農村物流,將起到重要作用,2013年郵政行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中國郵政業務范圍遍及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所有市縣鄉(鎮),通達包括我國港、澳、臺地區在內的全球200余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快遞服務營業網點11.8萬處,是唯一一張能夠覆蓋全國農村、校園、偏遠極寒地的無盲區物流快遞網絡。此外,中國郵政還擁有國內快遞專用貨機54架,快遞服務汽車15.7萬輛。
4. 阿里萬村“千縣萬村計劃”,即在3—5年內投資100億元,建立1000個縣級運營中心和10萬個村級服務站。
5. 京東“農村電商戰略”加速推進:一是2015年計劃開設“京東幫服務店” 1000家以上;二是2015年計劃建成縣級服務中心500個,招募鄉村推廣員5萬人;三是與格萊珉銀行戰略合作,開展農村普惠金融業務。
6.蘇寧2015年計劃建成1500家蘇寧易購服務站,并計劃在5年內建立1萬家,深入全國鄉村,從渠道建設層面打通“農村電商”發展壁壘。在經營方面,蘇寧超市將通過專業經營采銷體系,把大量優質商品帶到農村,同時啟動農產品直采、農產品眾籌等項目,把大量優質農副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2015年底我國《電子商務法》將形成法案初稿,爭取2016年6月形成法案草稿。《草案》暫定為130條,涵蓋電子合同、網絡支付、電子商務個人信息保護、電子商務消費者權益保護等內容。我國電子商務法律、法規、標準體系將不斷完善。
同時,國家工商總局將制定出臺《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監督管理辦法》和網絡銷售商品質量抽檢有關規范,出臺《電商企業落實新〈消法〉7日無理由退貨指引》,提高消費維權規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國家工商總局、商務部將加強網絡電商監管。
商務部將組織農業部、工業與信息化部、國家林業局等單位,圍繞農資、農藥、種子、化肥、林木種苗等,持續開展打假行動,加強對農資直銷活動的監控。會同農業部等相關部門啟動為期7個月的農村和城鄉結合部市場假冒偽劣專項整治,凈化農村市場。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