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回顧了改革開放過程中,中國軍事物流創建、起步和發展的歷程,在深化物流體制改革,完善物流規章制度,加強物流管理,發展物流教育四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的回憶與思考,對總結軍事物流經驗,啟迪軍事物流新思維,推動軍事物流創新具有重要指導作用。
軍事物流系指軍事物資由采集、運輸、包裝、加工、儲存、配送等環節,最終抵達用戶(部隊)被消耗使用的整個運動過程。在改革大潮中的中國軍事物流,徹底擺脫了10年文革造成的種種困境,強化基礎建設,堅持從長計議、跨越式發展的戰略發展思路,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步,為鞏固國防、加強軍隊建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一、深化物流體制改革
1982年9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代表大會號召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當年11月,中央軍委領導人葉劍英、徐向前、聶榮臻等相繼對后勤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要指示。1983年11月,中央軍委根據形勢的發展進一步提出了“建設完備的、戰斗化的現代后勤體系”的建設目標。
為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后勤現代化建設的道路,全軍后勤系統堅決服從國家經濟建設大局,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積極穩妥地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1982年~1984年,展開了物流系統大調查,為全面改革做好了準備;1985年,后勤工作以提高軍事經濟效益和軍事效能,做到“人少要把工作做好,錢少要把事情辦好”,增強后勤保障能力和軍隊戰斗力為目標,全面推進改革,開創后勤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
自從1978年以后,中央軍委曾先后多次提出有關后勤體制改革的原則和要求;特別是1983年,總參、總后聯合組織在濟南軍區進行了后勤體制改革的試點工作和研究。1985年5月,中央軍委擴大會議做出了決定:軍隊進行體制改革,精簡整編,裁軍100萬。尤其值得提出的是,處于戰略縱深的后方倉庫統歸總后勤部直接管理,組建了負責領導和管理戰略倉庫的基地指揮部,擔負戰略物資支援任務;軍區(軍兵種)負責管理戰役物資儲備,擔負戰役物資支援保障任務;而集團軍(省軍區)以下部隊負責管理戰術物資儲備,負責戰術物資保障任務。從而明確構建了戰略、戰役、戰術三級供應體制,形成了三級銜接的物流體系。海軍系統在整編中撤銷了艦隊后勤部,物流供應體制由原來的四級保障,改為海軍、基地、部隊三級保障體制,從而大大縮短了對海上主要作戰部隊的物流保障距離和時限,提高了物流效率。與之同時,按照建制保障與劃區保障相結合、統供與專供相結合的原則,在陸、海、空物流機構和設施不改變隸屬關系的前提下,在較大范圍內展開了物資代供、傷兵員相互代醫、通用裝備相互代修的試點工作,初步打破了條塊分割的物流格局。這種以“三代”為主要特色的改革舉措,有力地推動了中國軍事物流體制的現代化建設。然而就整個后勤保障體制而言,尚未完成重大突破,但畢竟進行了有益的嘗試,也為三軍聯勤保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經過長達10年(1990年~1999年)的實踐,軍事物流體制改革工作不斷深化,取得了明顯的收效,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在抗洪搶險、戰備演習等重大軍事行動中,物流體制經受了嚴峻考驗,發揮了重要作用。2000年,中央軍委做出決策,全面推行聯勤體制,使我國軍事物流建設跨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2001年,聯勤保障不斷深化,在運行中不斷總結經驗,不斷發現新問題,認真解決新矛盾,通用物資的保障取得了重大突破,專用物資的供應也得到了顯著加強,物流體制改革初戰告捷。
二、完善物流規章制度
修改完善物流管理各項規章制度,健全軍事物資供應消耗標準,是軍事物流建設的重要工程,對于保證軍事物流規范化運行,具有重要意義。1978年以來,我軍后勤先后制定頒發了《交通部門軍事代表條例》、《民兵武器裝備管理規定》、《軍隊工業、企業財務管理制度》、《軍械車船維護管理費和油料管理器材費試行管理辦法》、《全軍作戰物資消耗標準和消耗限額》、《關于軍隊從事生產經營和對外貿易的暫行規定》、《全軍油料品種儲備問題的規定》、《后勤分部工作條例》、《兵站工作條例》、《合成軍隊團后勤工作條例》等規章制度,特別是2001年,頒布了系列配套的工作條例和戰斗條令,對于進一步做好新時期軍事斗爭準備起到了奠基固本的重要作用。
處于宏觀決策層次的條例、條令和有關規定,貫徹了鄧小平新時期建軍思想和江澤民主席關于軍隊現代化建設的論述精神,體現了改革創新的思想,是軍事戰略方針在物流領域中的具體運用,對于加強軍事物流的宏觀調控具有深刻的指導價值。修訂后重新頒布的《解放軍后方倉庫工作條例》,明確了倉庫的管理體制和基本任務,規定了倉庫工作的規范性標準和程序,是指導全軍后方倉庫建設和管理的綱領性文件。
處于微觀層次的管理規定和技術操作標準,既體現了物流運作的一般規律,又緊密結合了軍隊后勤的實際,具有極強的實踐價值。如軍隊物資包裝標準、軍用物資編碼、軍隊后方倉庫安全管理規定等,都從理論技術與物流實踐的結合處規范了各種行為準則,既總結了長期以來我軍物流實踐的經驗教訓,又追蹤應用了現代科技成果,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1990年以來,我軍物流系統大面積推廣應用高新技術,尤其是以計算機技術為代表的各類現代信息技術,在物資采集、運輸、存儲、包裝等各個環節得到了普及應用,對物流規章制度建設提出了新的挑戰。全軍后勤系統面臨挑戰,加強調研,有針對性地修訂了一批具體的管理規章制度和標準,為保障物流活動的有效運行打下了堅實基礎。
三、加強物流管理
改革開放大潮沖擊著我軍物流管理領域,國內外先進管理思想不斷涌入。1978年以來,目標管理率先闖入軍事物流系統,各級后勤機關和部隊,以及倉庫、院校,都相繼推行目標管理制度。以明確目標、分解目標、建立目標責任制、嚴格目標實施和考核為主線,建立起環環相連的目標管理工作鏈,形成了工作有序、查有標準、事前監控、總結提高的新型管理模式。隨著這項新型管理制度的推行和深入展開,我軍物流系統的管理面貌煥然一新,其管理效益日益提高。
為探索出與目標管理相適應的管理手段,全軍物流系統改革了原來單一行政命令的工作方式,形成了行政手段、經濟手段與思想教育相結合的綜合管理方法。軍事物流管理系統,既保留并發揚了我軍光榮傳統,深入細致地做好各級人員的思想工作,又輔之以經濟激勵的方法,表彰先進、鞭策落后,使目標管理責任制真正落到實處,呈現出你追我趕爭上游的蓬勃局面。這是物流管理領域的深刻變革。
歷經20多年的管理實踐,現代管理科學的理論日漸深入人心,軍事物流管理者的素質不斷提高,管理改革日趨深化。向管理要效益,逐漸成為廣大軍隊物流工作者的共識。在評價物流管理績效方面,徹底摒棄了過去那種單靠定性分析確定優劣的做法,而是應用定量分析的技術方法建立評價模型,從而大大提高了績效評估的精確性,使評價工作的激勵功能充分發揮。定量方法與定性方法相結合,并以此優化物流方案,構建物流管理模式,則大大促進了物流管理效益的提高。2001年,濟南軍區裝備部某汽車材料倉庫,在物流管理中應用二維條形碼技術,改進了物流作業程序,提高了作業效率;同時,該倉庫還運用定性分析與量化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對全庫的業務管理進行了統籌規劃,制定了智能倉庫管理建設方案,運行以來取得明顯效益。他們的管理經驗見報后,在全軍物流領域引起強烈反響。許多倉庫在應用車材庫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又深入研究,結合本倉庫之特點,構建了以信息管理為主要特點的自動化管理新系統,既節省了人力物力,又鍛煉了物流人才隊伍,還大幅度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管理面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2001年是我軍物流管理發生變革的一年,全軍軍械后方倉庫統一歸口司令部門管理,總后勤部召開了全軍軍械倉庫安全工作專家會議,專門研究制定了倉庫防爆、防火、防雷、防電等系列規定,從根本上強化了倉儲安全管理。同時,向有關科研部門下達了《倉儲工程》的開發研制任務,即倉庫管理機制研究、倉庫規范化管理標準及倉儲物資可視化系統。
隨著這項綜合性科研工程的開發,有力地加強了后方倉庫系統的管理;與之同時,后勤指揮學院學術研究部還承擔了《后方倉庫建設與發展研究》的任務,從系統管理的角度,探討現代后方倉庫的建設與管理問題。針對現代高新技術局部戰爭對我軍后勤提出的新挑戰,全軍物流管理系統做出了積極反應,不僅進一步修訂了“十五”發展規劃,而且扎扎實實地采取應對之策:一是加強高新技術在物流管理領域中的應用,著力提高整個物流系統的快速反應能力;二是深化改革,完善聯勤體制,認真總結經驗,提高保障效益;三是在物流管理實踐中不斷引進外軍先進的管理方法,結合我軍后勤的具體特點,扎扎實實地做好新時期軍事斗爭后勤準備。整個軍事物流管理系統的發展勢頭是令人振奮的。
四、發展物流教育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1990年以來,隨著現代物流概念的引入,我國物流事業進入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時期。而現實的要求,最迫切的還是物流理論建設和專門人才的培養。在軍隊后勤系統,提出開展物流智力開發工程問題,引起人們的深思。1984年1月,后勤學院成立了全軍第一個倉庫教研室,承擔全軍倉庫領導干部的輪、培訓任務。該教研室創編了《軍隊倉庫管理學》、《倉庫目標管理》、《軍事倉儲學》等系列教材,并于成立的當年便開辦了軍械倉庫主任培訓班,從而拉開了正規培訓倉儲人才的序幕。1985~1990年,重慶后勤工程學院、石家莊軍械工程學院、徐州空軍后勤學院、天津運輸工程學院等高等院校都相繼成立了倉儲教研室或裝卸搬運教研室,開展了軍事物流教育。與之同時,全軍“兩化”學會創辦了《倉儲管理與技術》雜志,專門研究物流和倉儲學術問題,為廣大軍事物流人員開辟了一個嶄新的理論研究園地。1994年,由后勤指揮學院發起組建了地區軍隊倉庫學術網,參加學術研究的成員大都來自北京、天津地區的后方倉庫,他們匯聚一堂,交流物流管理經驗,探討倉儲學術問題,共研物流理論,共商倉儲大計。借鑒軍內外物流管理的成功經驗,圍繞新時期軍事斗爭后勤準備的主線,廣泛而深入地開展軍事物流理論研究,是這一時期物流理論建設的突出特點。1994年初,后勤指揮學院王宗喜教授創編出版《軍事物流概論》一書,填補了軍事物流理論的一項空白,標志著軍事物流理論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2000年,王宗喜教授帶領的課題組完成的《軍事物流理論及其應用》,榮獲寶供物流理論創新一等獎。2001年,由后勤指揮學院發起,與北方交大、北京商學院、北京科技大學和北京物資學院聯合發展物流教育,相互協作,共育物流高級人才,取得了顯著成績。
據不完全統計,1984年~2001年期間,全軍各院校共發表倉儲物流專業論文2000余篇,出版專業教材和著作40余部,培養倉儲物流技術骨干和管理人才3500余名,為軍隊物流建設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此間,中國軍事物流教育的突出特點是:(一)院校正規培訓與部隊后勤訓練緊密結合,充分調動機關、院校、科研機構和部隊的積極性,形成合力育才的新格局。有計劃地選拔優秀物流人才送軍隊后勤院校進行正規培訓,有短期輪訓進修學習,也有兩年制長訓進行學歷教育,有倉儲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也有物流專業博士生培養。此外,各級后勤采用在職在崗訓練、舉辦學習班和專業演練等形式,對廣大物流人員進行業務技能訓練。兩股力量相配合,共育軍事物流人才隊伍。(二)開拓辦學思路,軍隊院校與地方院校、地方企業相聯合,共育軍地物流人才。軍地物流具有兼容性,物流人才知識結構具有相通性,這就決定了軍隊院校完全可以走出校門,與地方同類院校相聯合,共商能人大計;同時,還與地方物流企業掛鉤,選送優秀軍隊物流人才到企業去實習,既為地方企業輸送了人才資源,又得以在企業一線錘煉軍事物流人才。這種雙贏互利的舉措,在2000年~2001年期間,得到了廣泛推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走軍地物流人才聯合培養之路,發揮軍地院校各自優勢,展現了軍事物流教育的另一個重要特色。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