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子商務的驅動下,近年來中國快遞業呈現了高速發展的態勢,2020年快遞業務量834億件,是世界第一快遞大國,在全球快遞業務量中占比超過了60%,其中快遞成本也創造了世界奇跡,中國人用實際最低的成本支出享受了世界最快的寄遞服務。
但是,在快遞業高速發展中也必然存在很多問題,如快遞垃圾問題、低價競爭問題、快遞小哥待遇問題等等。如何看待快遞業發展中問題,分析其產生原因,找出改進政策與措施?這一問題近期成為業界焦點。本文結合自己感受與思考提出一些觀點,歡迎快遞業朋友批評指正。
一、現狀與問題
1、需求增長快,企業盈利低
2017-2020年,4年時間快遞業務量從401億件增長到830億件,年化增長率超25%,而以順豐+通達系為代表的的快遞企業利潤年化增幅遠小于25%,如順豐,2017年凈利潤47億,2020年凈利潤,69億,2021年一季度虧損11億元;申通,2017年,凈利潤14億元,2020年虧損3000萬元。
近兩年快遞業高速增長,業務量增速30%以上,但頭部著名的快遞企業卻連連虧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行業需求增長這么快,而頭部企業卻不掙錢,是不可想象的,也是非常不正常的。
2、就業容量大,員工待遇差
根據2019年數據,全國快遞從業人員超300萬人,而根據中國郵政快遞報社近期發布的數據,超五成的快遞員月收入不超過5000元。
一方面,快遞業勞動力市場就業需求不斷增長,一方面快遞員工的收入很低,在工作量不斷上漲的情況下,收入并不隨著業務量增長,也是不正常的。
3、技術增長快,服務水平低
電商快遞行業技術進步非常快,近兩年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數字化技術在快遞業得到了廣泛應用;自動分揀設備、機器人搬運、自動裝車設備等技術不斷升級。但同時,快遞行業服務水平卻不上升甚至下降,這也是極為不正常的。
根據調查,快遞行業很多企業都按客戶所能接受的最低水平提供服務。比如,送快遞不到家,放到快遞柜里;計算好投訴率,大數據算好按照服務的底線,按服務最低標準提供服務,以利于降低成本,否則企業就難以生存。
4、資本無序擴張,平臺追求壟斷
由于全球量化寬松,金融資本全球泛濫,資本出現無序擴張。其表現就是資本尋找快速增長行業,很快出現投資金融資本過剩,資本肆意補貼,低成本傾銷,意圖就是把競爭對手擠出市場,尋求高速擴張和市場壟斷,極大地破壞了市場正常的競爭秩序。從社區團購等都能看到資本無序擴張的影子。在中國快遞行業,由于這是一個快速增長的領域,必然引來各類金融資本投資,也帶來無序擴張,依靠低成本傾銷來打開市場,排擠對手。目前國家已經開始強調節制資本的無序擴張,但政策落實需要一定時間。
5、缺乏有效監管,成本層層轉嫁
為了促進快遞行業發展,國家給予了寬松的市場競爭環境,鼓勵企業管理與技術創新,對快遞業快速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但是,對近些年快遞領域出現的各類無序競爭,也出現了行業缺乏有效監管情況。
中國快遞業發展具有獨到的組織形態,電商快遞占據絕對地位,加盟網點獨具特色。在這種情況下,由于物流服務商流,電商平臺位居產業鏈最上游,依次出現了電商平臺追求壟斷利潤,向快遞公司總部轉嫁成本,快遞總部向加盟網點再次轉嫁成本,而加盟網點向快遞小哥轉嫁成本,一層一層往下壓,強勢壓弱勢,快遞小哥成為“食物鏈”最底層。
快遞小哥是行業最弱勢的群體,政府應替弱勢群體發聲。
6、發展不可持續,劣幣驅除良幣
快遞行業以降低成本為導向,以無序競爭為手段,誰能夠擁有龐大資本補貼,誰就有市場競爭力;誰能夠壓榨快遞小哥、加盟網點利潤,降低了成本,誰就有競爭力;誰能夠打擦邊球,采用不正當手段取得競爭優勢,誰就有競爭力;誰能夠獲得壟斷業務資源誰就有競爭力;
目前這種不正常情況發展不可持續,甚至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市場競爭中優勢企業、服務好的企業、快遞小哥待遇好的企業被新進入但資本雄厚的企業、靠降低服務水平壓成本的企業和壓榨快遞小哥的企業打敗,出現劣幣驅逐良幣情況。
尤其是快遞與外賣行業,都通過外包勞務等形式降低人工成本,這給原來快遞小哥福利待遇做得比較好京東與順豐等企業帶來巨大壓力,后者也在市場的擠壓下不得不也采取部分的勞務人員外包等形式降低勞務成本。
7、不利于市場競爭,資本賦能了壟斷
市場無序競爭,金融投資資本泛濫,都想依靠資本補貼做行業老大,取得壟斷地位。尤其是外賣領域和電商平臺企業,目前已經形成了相對的壟斷地位,也同時帶來了惡性市場競爭。在這個方面,資本的無序擴張,其實賦能了壟斷,起到了很不好的作用,產生了惡劣影響。
二、原因分析
一是追求低成本導向,忽略物流服務本質。
物流的本質是服務,不同的服務需求就對應不同的成本付出。中國物流行業長期的成本導向跟物流業高質量是有矛盾的。降本增效的提法不準確,降本難以增效,我們不可能又想馬兒跑又想讓馬兒不吃草。
物流成本的目的是在既定的服務水平下追求系統成本最優,不考慮服務水平一味地降低物流成本必然帶來很多弊端。
在物流領域有一個很大誤區,覺得我們物流費用占GDP的比例比國外高兩倍就是中國物流成本比國外高兩倍。其實我們單位GDP的物流綜合作業量至少是西方發達國家的4-5倍,但我們成本費用只是人家的2倍,這恰恰說明中國物流成本遠遠低于發達國家。
二是全球金融資本過剩,帶來資本無序擴張。
全世界都在發錢,財富越來越向少數人集中,帶來大量的資金過剩,到處找項目,通過資本實力排擠對手,來尋求市場壟斷,這在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中是可怕的,無法進行公平競爭。國家提出的遏制資本過分擴張是非常必要的。
不僅是快遞行業,很多行業都存在這一情況,如物流技術裝備領域等。目前,企業對資本是又愛又恨,愛是因為有了錢可以快速發展,恨是因為資本無序擴張破壞了市場公平競爭秩序。
在物流技術裝備領域,有些企業獲得了資本投資,需要快速做業績,好上市套現,因此在項目競標時可以很甲方溝通,提出不管其他競標企業競標價是多少,我都永遠比其他企業價格低20%,虧也做,我有資本撐腰。
也出現了,一個資本投資公司找到一個技術有優勢的企業尋求投資,企業由于已經有了投資不再需要投資了,這時候資本方很強勢,告訴企業不管你需不需要資金,都必須接受我的投資,否則我就投資你的對手,用我的資本實力通過價格競爭打垮你。等等。
資本這種無序擴張在電子商務、快遞物流、社區團購、外賣平臺等領域比比皆是,需要規范與遏制資本無序擴張了。
三是羊毛出在了商流上,讓物流買單。
有一個說法,形象比喻現在跨界創新的特點,即:“羊毛出在豬身上,讓狗買單”。借用這一說法,套在快遞物流上,我們可以說“羊毛出在商流上,讓我們快遞物流買單了”。目前很多平臺商家掙錢不靠商流,卻靠快遞掙錢,即通過快遞“包郵”等模式掙快遞的錢。
目前平臺對快遞企業的壓榨是很厲害的。具有商流的平臺是快遞物流的上游企業,即具有強勢地位,又具備了壟斷地位,就可以壓榨快遞物流企業。
有些快遞企業是很怕雙十一的,雖然雙十一期間訂單多,但是平臺以此大肆壓價,而快遞企業不得不臨時增加人手,加班加點趕業務,需要付出更多勞動力成本,但有意義快遞價格降低,規模上來也不掙錢。
此外,電商平臺包郵模式,消費者是隱形支付快遞物流服務費的,給快遞企業及快遞小哥付費的是平臺而不是消費者,消費者主張自己權利都不好主張。也由于包郵模式,消費者已經沒有了市場經濟下的基本權利,不能自主選擇服務商家,只能接受平臺企業指定服務,加劇了電商平臺對快遞物流的服務壟斷,不利于市場競爭。
四是商業快遞承擔了大量普遍服務,但沒有得到普遍服務的任何權利。
過去郵政快遞主要是普遍服務,后來商業快遞崛起,后來隨著電商快遞物流高速發展,商業快遞開始崛起。隨著商業快遞發展,商業快遞部分業務也開始進入普遍服務領域,具備普遍服務特征,但沒有獲得普遍服務便利和國家政策支持。在這方面國家應該給進行市場調研,對商業快遞企業的一些普遍服務給予一些政策支持。
比如快遞柜進小區如果是商業行為是要收費用的,這個東西到底是屬于普遍服務還是商業服務是可以探討的。承擔了普遍服務就需要有普遍的服務的政策,包括快遞車輛進城、城市中心區快遞分撥點設置等問題。
五是在電商快遞全面進入數字化時代,行業監管還沒有進入數字化監管。
電商快遞領域數字化發展的很快,但監管還是體制的監管、許可證的監管,數字監管做的不夠。比如跨區取件的問題、代簽的問題。
三、改進措施與路徑
首先需要堅持一個原則:市場的歸市場,堅持市場的主體地位;政府的歸政府,規范市場行為,有序公平競爭。
在這個原則下,可以考慮如下措施:
一是要轉變成本意識,尊重市場規律。
快遞物流屬于服務業,好的服務賣好的錢,次的服務賣次的錢是基本市場規律。市場經濟不是低價經濟,物流業高質量發展更不能依靠低成本服務。中國快遞行業的成本本來已經非常低了,甚至服務價格都達不到發達國家同樣服務的十分之一,已經創造了世界奇跡。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還推動成本導向,搞低價競爭,只能出現服務水平下降,劣幣驅逐良幣。
前面說過。成本的目標是在既定的服務水平下追求系統成本的最優。市場經濟下,企業本來就天然具備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優勢的基因,降本的主體是市場和企業。政府的職責是維護競爭秩序,反對無序競爭,絕不是推動降本增效。況且我們要追求快遞物流業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靠降低成本是難以做到的。
二是樹立法律意識,規范市場競爭。
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通過公平公正的法律來規范市場行為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
在提升快遞小哥待遇,可以依據《勞動法》;規范市場競爭秩序,抑制資本快速擴張可以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規范市場服務,保護消費者權益可以依據《消費者權益法》等等。
有人說規范市場競爭沒有手段,我們不能回到計劃經濟,隨便制定一個行業成本的標準和最低價,那樣會把市場管死了。你怎么知道企業是否低成本傾銷?規定了最低價是不是不利于競爭?
這其實是很簡單的事。政府確實不能隨便確定一個行業最低成本,也不能據此判定企業是否低于成本提供服務,但政府應該積極有為,堅持法治市場經濟,創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哪家企業挑起價格戰,可以先審查企業這三個法律遵守了沒有;比如審查企業財務報表,看企業是否以排斥對手為目的,以低于成本價進行銷售;可以審查企業是否遵守勞動法,是否保證了快遞小哥合法權益;可以審查企業繳稅記錄,看看企業有沒有偷漏稅……。如果企業確實做得到位,我們還就真的發現了一個好企業,應該支持的企業。但是如果企業用違規違法手段搞不正當競爭,那就堅決依法處置就行了。
規范市場行為重在規則要平等,讓大家在同一個規則下競爭,杜絕違法的得利。建議快遞物流行業推進數字監管、透明監管,強化市場的公平競爭;主要就是借助《反不正當競爭法》規范資本擴張,抑制資本無序擴張,不講道理,挑起不正常的價格戰。
市場經濟可以有價格戰,但一定在有序和公平原則下的價格戰,在嚴格監管下的價格戰,讓優勢企業勝出,而不是違法企業靠價格戰實現劣幣驅逐良幣。
最后就是一定要保護弱者。中國要搞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促進市場需求,一定要改善經濟循環分配結構,推動共同富裕。設想如果社會的財富分配都流向了1%富人,1%占據了99%的財富一定不能帶來99%的消費,最后一定是消費萎縮,需求不振。這個大趨勢一定要認識到。
在快遞物流領域,政府關注底層民眾,尤其是快遞小哥合法權益,提升他們的收入水平,也是改善經濟循環分配結構重要舉措。底層民眾的收入增加就是需求的增加,而富人收入增加并不一定帶來等量需求。
總之政府依法監管,規范市場競爭是自身職責!
三是要引導行業發展,提升服務水平。
提升服務水平要市場化,但政府的引導也很重要。比如浙七條的出臺就很好、很及時。另外一個要調研一下快遞企業的服務情況,對于普遍服務要出臺一些政策給予支持。
四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企業升級。
貫徹五大發展理念,推動快遞物流企業實現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實現行業高質量發展,需要推進快遞物流企業與制造業、農業融合發展,通過信息流、資金流、商流、物流四流合一形成紐帶,連接供求上下游形成高效協同的供應型網鏈結構,快遞物流企業向綜合物流服務商轉型,成為供應鏈的連接著,推動供應鏈應用與創新。
但快遞物流企業供應鏈轉型不能搞一刀切,并不是所有快遞物流企業都有轉型綜合物流服務商的條件,一定要因地制宜,結合企業自身實際,明確轉型方向。政府要引導企業貫徹新理念,推動新發展,實現有序競爭,實現高質量發展。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