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Telematics終端產業分析
來源:中國物流產品網
| 2012-02-03 17:28
|
作者:本站
2010年,國內汽車市場仍保持了高速增長的態勢,累計銷售汽車1806萬輛萬輛,穩居世界第一。汽車市場的發展對車聯網服務不斷提出更高要求,從而推動汽車導航服務的全面升級,成為中國Telematics產業發展的市場基礎。
Telematics產業是以汽車為載體、能高效提升汽車生活品質、為車主出行提供綜合信息及安全保障的新型服務業。
Telematics將汽車帶入了“智能信息化時代”,為整個汽車產業鏈注入了新的活力、創造了全新的價值,Telematics是未來汽車產業鏈發展的方向和大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Telematics產業在過去的發展歷程中以少數整車廠為核心,由于價格因素,并沒有在全球大規模普及。而事實上,業內都希望在Telematics產業,能夠有更多的企業進來,實現開放和共贏,因此國內Telematics產業潛力巨大。
2010年Telematics產業聯盟(ITIF)正式成立并在中國召開首次會議,來自全球25個國家的200多位國內外嘉賓齊聚捧場,這也是Telematics產業界在中國首次舉行的高規格國際盛會。國際Telematics產業聯盟是由俄羅斯、美國、德國等20多個國家的相關機構自發聯合而成立的。
據諾達咨詢分析,2006年以來,全球車載信息服務業(Telematics)市場規模增長很快,從2006年的120億美元增長到2011年620億美元規模。據此估計,中國,目前Telematics市場空間的規模至少在100億美元左右。
目前,在國內車載前裝市場上,豐田G-BOOK已率先在雷克薩斯RX350、凱美瑞高端版上投入車載信息服務(Telematics)使用,通用也于去年推出Onstar,都是直指國內方興未艾的車載信息服務市場。而在后裝市場,作為中國汽車電子行業領跑者,好幫手一直秉承“智予車,樂予人”的企業理念,其革命性地推出了基于E-CAR車載網絡信息平臺的Telematics產品,將安全、實用的車載信息化平臺帶入了平常百姓的生活。
未來以語音輸出入與車載終端互動將是中國Telematics車載終端發展的一大趨勢。根據Telematics Research Group的預估,至2010年大約會有3千萬輛汽車具備語音識別功能。未來Telematics的導航技術將向更加直觀,更加易用。傳統的靜態導航將逐漸被動態導航所取代,導航將不斷地向3D導航技術及實景導航技術及在線化方式發展,地圖增量更新技術、動態交通信息技術將在導航技術中全面應用。Telematics終端將從產品化向服務化方向發展。逐步取代普通導航產品。
依據中國權威咨詢機構數據顯示,中國Telematics終端前裝市場的配置率還很低,2009年銷售量為36.9萬套,其中豐田汽車集團占24.31%,通用汽車集團占18.18%,本田汽車集團占11.79%;其余近60%的市場份額被寶馬、大眾、奔馳、上汽、日產、沃爾沃和現代所瓜分。后裝市場,2009年的安裝量高達300多萬臺,并且增速明顯。
隨著Telematics在國內的不斷發展,前裝系統逐步向 Telematics過渡,預計在未來三年內,前裝市場的Telematics終端將增加到100萬輛以上,Telematics后裝市場未來將以30%-50%的速度遞增。預計在未來三年內,后裝市場的Telematics 終端將增加到400萬輛以上。因此,Telematics在后裝市場的發展前景將遠大于前裝市場。
Telematics服務提供商即TSP(TelematicsServiceProvider)在Telematics產業鏈居于核心地位,上接汽車、車載設備制造商、網絡運營商,下接內容提供商。誰掌控了Telematics服務提供商,誰就能掌握Telematics產業的控制權,因此,Telematics服務提供商也成為了汽車制造商、電信運營商、GPS運營商及汽車影音導航廠商力爭的角色,誰最有可能、最適合主導中國未來的Telematics成為了產業發展最大的疑問。
目前,國外汽車廠商做TSP的典型代表有通用的Onstar,豐田的G-Book及福特的SYNC。國內汽車廠商一直落后于汽車先進國家,近期,長安汽車于近期推出了長安悅翔3G版汽車,上汽推出了榮威350帶3G的轎車,這兩款轎車是國產轎車帶Telematics終端的代表車型,由于這兩款車型剛上市,目前誰做Telematics服務提供商還不得而知。
從市場角度分析,目前我國自主轎車的Telematics系統只處在萌芽階段,未來前裝市場的Telematics服務由誰提供尚未明朗。從汽車廠商的性質來看,做Telematics服務提供商非常合適,特別是在車輛的在線故障檢測方面有其他各類企業不可比的優勢。目前汽車廠商做TSP的有通用的Onstar、豐田的G-Book、福特的SYNC及國內廠商上汽Inkanet等。車廠希望通過Telematics提升汽車的整體品質,促進汽車的銷售,并為廠商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以汽車廠商主導的Telematics將成為前裝市場的主要模式。
終端廠商:雖然目前有一些以CPND及TelematicsPND為概念的產品上市,但由于國內PND廠商多為規模不大的中小企業,加上PND產品本身性能的限制,PND廠商轉型為TSP需面臨較大的挑戰。
獨立TSP:獨立TSP即為無汽車廠商背景,也無電信運營商背景的第三方TSP運營商,典型的有國外的MannesmannPasso、Trafficmaster及國內的Carbase等。這些廠商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在整合產業資源上具有一定的靈活性,不過由于缺乏對關鍵資源的掌控,使其在市場開拓上存在一定的難度。國內不少的獨立TSP廠商是由經營行業車輛安防、監管業務發展而來,所提供的服務也較偏向于車輛的安防需求,也限制了其用戶群體的拓展。
電信運營商:韓國是典型的以電信運營商主導Telematics產業的國家,SK的Nat-eDrive(后裝)、KTF的K-ways(后裝)及SangYongMotorEver-Way(前裝)、LG的e-zDrive(后裝)等占據了市場的主要份額。電信運營商擁有巨大的網絡平臺優勢,也有豐富的運營服務經驗,有現成的規模龐大的呼叫中心平臺,為其發展Telematics提供了有利條件。電信運營商的Telematics業務能夠擺脫車廠對品牌的束縛,也可兼容不同車載GPS終端,用戶群體更加廣泛,且支付方式十分方便。它所面臨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對汽車行業理解不深,缺乏汽車行業的市場渠道,無法準確把握用戶的實際需求,因此在前期業務推廣上及服務內容提供上會面臨一定的困難。
綜合上述分析,我們認為,在前裝市場,掌握最核心資源的汽車廠商將整合產業鏈中各種資源,向用戶提供Telematics服務,而電信運營商在此過程中則扮演網絡通道提供商的角色。而在后裝市場,車廠主導的telematics將面臨價格及品牌的限制,發展空間有限。在發展初期,車載GPS廠商的積極推進將有力地推動中國Telematics市場的發展,有力地提高用戶對Telematics的認知度。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