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冷凍冷藏產業在我國有著美好的前景,也具有一定的發展基礎,但目前我國冷凍冷藏產業的發展卻出現了諸多問題,制約著行業的發展和完善。從目前情況來看,我國冷凍冷藏產業發展處于起步階段,規模化、系統化的冷鏈物流體系尚未形成,與發展現代農業、居民消費和擴大貿易出口的需求相比仍有差距。無論是制冷技術,還是冷藏運輸均不適應當今產業的需求,不利于冷鏈物流與其他物流之間的資源共享,造成冷鏈物流通路不暢,缺乏完整的冷鏈系統。
一組數據標表明了我國冷凍冷藏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長期以來,我國農產品產后損失嚴重,果蔬、肉類、水產品流通腐損率分別達到20%-30%、12%、15%,僅果蔬一類每年損失就達到1000億元以上;同時,受到生鮮農產品集中上市后保鮮儲運能力制約,農產品“賣難”和價格季節性波動的矛盾突出,農民增產不增收的情況時有發生。
目前,國內各個冷凍冷藏企業的制冷技術仍處于一個較為落后的階段,保留著以往的老一套制冷工藝和技術,相當于國外80年代的水平,冷凍冷藏質量監控、車間環境溫度和潔凈度控制、衛生管理和包裝技術仍與國際標準有較大的差距。生鮮農產品產后預冷技術和低溫環境下的分等分級、包裝加工等商品化處理手段尚未普及,運輸環節溫度控制手段原始粗放,發達國家廣泛運用的全程溫度自動控制沒有得到廣泛應用。
我國冷凍冷藏產品的配送運輸現狀是不容樂觀的,首先冷凍產品的裝車、裝船大多是在露天操作而未按照國際食品標準在冷庫和保溫場所操作。其次是物流各個環節信息傳遞不暢,使庫存、裝卸、運輸等缺乏透明度,造成冷凍冷藏產品在配送、運輸途中發生無謂耽擱,風險及成本增加。
在我國的公路運輸中,生鮮冷凍產品的冷藏運輸只占運輸總量的20%,其中能夠保持恒溫的只有達到95%,其余80%左右的禽肉、水產品、蔬菜、水果大多是用普通車輛運輸的。由于冷凍冷藏運輸效率低,生鮮冷凍品損耗高,整個物流費用占到產品成本的70%。再加上現在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年平均家庭食品消費已占到家庭總消費量的41.9%,人們對禽肉、蔬菜、水果等生鮮冷凍品的要求也逐漸提高,而這一切則要求我國的冷凍冷藏業要努力提高配送運輸效率,實現冷凍冷藏運輸倉儲現代化。
美、日、德等發達國家在運輸過程中全部試用冷藏車或者冷藏箱,并配以先進的信息技術,采用鐵路、公路、水路等多式聯運,建立了包括生產、加工、儲藏、運輸、銷售等在內的新鮮物品的冷凍冷藏鏈,使新鮮物品的冷凍冷藏運輸率及運輸質量完好率都得到極大的提高。但我國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冷凍冷藏鏈,從起始點到消費點的流動儲存效率和效益無法得到控制和整合,對于處于下游的連鎖超市生鮮經營者來說,其上游始終是處于運作不順暢、不穩定的狀態,并且在生鮮經營管理流程中會更多地考慮生鮮冷凍加工和經營過程本身,而對生鮮冷凍供應鏈上游的冷凍冷藏商品采購環境和物流配送的影響卻疏于認真考慮。
從我國冷凍冷藏經營產業鏈條的現狀看,銷售終端的消費信息采集、分析、加工,形成生鮮產品開發及引導,再到新產品返銷到市場,整個流程的信息不暢,提煉不夠,反應遲鈍,使冷凍冷藏供應鏈上缺少組織化的新品開發機制。無論是連鎖企業的加工配送的新形式,還是冷凍冷藏經營聯合體形式,這個開發組織機制的建立和運作狀況將很大程度地影響著冷凍冷藏經營的持續發展和盈利來源。
在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過程中,優質優價的機制仍沒有形成,冷鏈物流的服務體系尚未完全建立?,F有冷鏈物流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實力弱,經銷規模小,服務標準不統一,具備資源整合和行業推動能力的大型冷鏈物流企業剛剛起步。
同時,冷鏈物流法律法規體系和標準體系不健全。規范冷鏈物流各環節市場主體行為的法律法規體系尚未建立,冷鏈物流各環節的設施、設備、溫度控制和操作規范等方面缺少統一標準,信息資源難以實現有效銜接,發達國家普遍推行的相關管理辦法和操作規范在我國尚處于推廣的起步階段。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