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機械產業的發展與國民經濟現代化發展以及基礎設施水平息息相關,在發展相關產業中,工程機械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來,我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始終保持較高增速,開工項目較多,因此促進了工程機械產品的需求,工程機械產業已經初具規模,并迅速形成了若干產業集群,產業的地域結構日趨合理。
我國工程機械產業90%集中在華東地區和湖南、四川、廣西、福建四地,形成了山東、徐州、長沙、長三角四大產業集群基地。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統計數字顯示,四大產業集群基地2009年銷售收入達2480億元,占當年行業總收入的78.5%。
山東集群以濟寧、臨沂、青州、泰安為中心,企業有200多家,2009年主營業務收入500億。徐州集群以徐州市為中心,2009年主營業務收入700億元。長沙集群以長沙為中心,以中聯重科、三一重工集團、山河智能等為龍頭,于上世紀90年代迅速崛起。2009年主營業務收入仍達到705億元。長三角集群基地包括杭州、上海至馬鞍上、滬寧線周邊企業,一直延伸到安徽合肥市,2009年主營業務收入700多億元。
除了上述規模較大的集群,還有四川成都-新津-瀘州產業集群、廣西柳州-玉林產業集群、福建廈門-晉江-泉州產業集群、遼寧沈陽-撫順-阜新產業集群等。
未來,我國工程機械的產業布局將如何發展?是依照馬太效應,集中度繼續提高,還是遍地開花,此消彼長?筆者認為,從近期的一些動態來看,未來工程機械的研發生產基地將沿著兩個方向發展,首先是在上海、北京等一線地區集聚,其次是在西部等工程機械產業不發達地區形成新的集散地。
對于第一種方式,企業更多的是考慮利用一線地區的人才優勢及渠道資源,而對于第二種方式,則是出于運輸便利的考慮。以三一重工為例,三一斥巨資在上海打造產業基地,同時建立了研發機構。三一布局上海一方面是為了利用上海的國際門戶優勢,實施“走出去”的戰略,另一方面,上海的人才優勢也有利于企業的自主創新。此外,上海港口、臨近海洋開發工程現場,便于工程機械產品的運輸,縮短周轉周期。
去年,交通部出臺了“超限車輛行駛公路管理規定”,限制了總質量大于55噸的汽車起重機等工程機械車輛的行駛轉移,所以運輸就成為工程機械企業經營需要考慮的問題。
將來,工程機械競爭將越來越激烈,所以這種新建基地或者兼并企業,從而在全國各地布局的趨勢將越來越明顯。近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中聯重科在陜西渭南的基地,柳工在常州的研發制造基地,山河智能在天津的基地,山重建機在臨沂、濟寧有兩個基地,玉柴在常州建東部基地,川崎春暉精密機械(浙江)投產。此外,徐工與彭浦、柳工與鴻得利、玉柴與邦立等控股、合并等也是一種布局表現。還有,很多非工程機械企業也開始進入工程機械領域,如河北鋼鐵收購了宣工,奇瑞汽車開始做叉車等。
這種趨勢是行業競爭激烈的體現,企業都想搶占市場,而在市場周邊建立生產基地無疑能為自己增加競爭優勢。另外,到一些發達地區布局還能充分利用周邊的資源,人才、零部件配套、物流等。
未來,工程機械幾大產業集群的集中度將會有所降低,但仍會保持較高水平,而其他各地將陸續出現工程機械的集散地。與此同時,代理商、售后維修服務也將遍布全國。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